岁岁今朝(259)
除非坐上最高的那个位置,还有不下半数的支持者,否则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但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会因此受到波及,伤及自身。
贪官污吏不是这一年才有的,这样的清算,会损害多少人的利益。
李意清默默无言。
周太傅道:“不过也不必气馁,你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子整理成册,还是有不少人会去注意。关注办案公正的人越多,以后你想要完成这件事,也是有一些助力的。”
“我明白。”李意清颔首。
第144章 三月鲫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李意清才递了帖子进宫。
因为皇后身体抱恙,宫中变得有些沉寂,一路上的宫女都低垂着眉眼,行色匆匆。
李意清走到坤宁宫,看见了一直在皇后身边伺候的掌事姑姑。
姑姑走到李意清的身边弯腰行礼,“殿下安好,娘娘早就在等着殿下过来了。现在有殿下陪着娘娘说话,娘娘的心情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意清:“母后现在身体怎么样?”
掌事姑姑道:“现在精神尚可,今儿晨起还特意去了后厨做了一碗牛肉煎豆腐,还有一碗鲫鱼汤。”
李意清的神色微微动容。
皇后仁善,谨记不食三月鲫,可是因为她喜欢,就愿意下厨去做。
民间俚语所言:莫食三月鲫,万千鱼子藏于腹,莫打三月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李意清跟随着掌事姑姑的步伐踏入了坤宁殿中。
坤宁殿弥漫着一股檀香的味道,不似花香张扬明媚,也不像果香清新直白,而是若有似无地混杂着些许木质的香气,闻着就让人感觉到一阵宁静。
掌事姑姑:“现在季节还不到,不然娘娘说要在殿中摆上一些瓜果,也省的老气横秋。”
李意清抬头看高台上的女人。
女人一身大红色镶金边的华贵衣袍,连袖口都用金丝银线滚边,身上的彩凤点缀着各种精致美丽的珠宝,一只手微微托着自己的侧脸,却遮不住凤冠的摇摇欲坠。
李意清走近了些,才抬高声音喊道:“母后。”
假寐的皇后立刻转醒,她睁开眼眸,轻柔的视线落在李意清的身上,语气有些不易察觉的疲惫。
“意清,你回来啦。过来,坐在我身边。”
李意清熟稔地上前,不动声色看了一眼桌上烟丝袅袅的瑞脑金兽。
那里面混杂着其他草药的味道,只是檀香放得多,原先的味道被掩盖下去。
李意清走到皇后的身边,认真打量着她的脸庞。片刻后得出结论,“母后,你看上去憔悴多了。”
皇后含笑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前些日子的春寒确实难熬,不过好在王院判医术高超,我现在身体已无大碍。”
她一边说着,一边抚摸着李意清的手。
“倒是你,看上去精神有些不好。”
李意清将自己的侧脸贴在皇后的膝盖,凸起的刺绣摩擦着她细腻白皙的肌肤。
“因为心中挂念母后,所以精神才会不好,若是母后好起来了,清儿自然也就能好起来。”
皇后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就你嘴贫。”
她满心满眼尽是关怀与疼爱。
李意清看着皇后温柔地注视下,讲起自己在舒州府的所见所闻,讲到邻里和睦时会欢笑,讲到恶人行凶的时候会愤怒,讲到刘阿婆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的时候会落泪。
她脸上的神情丰富极了,皇后安静地看着她所有的反应,像是想把这一幕幕牢牢镌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李意清:“好在刘阿婆完成了自己的夙愿……母后,我都讲了这么多和我有关的事情了,你也和我说说你吧。”
皇后怔愣了一下,才有些迷茫地低声问:“我吗?”
李意清点了点头。
“每一天都差不多,早起后等各宫妃嫔前来请安,闲暇时会去御花园看一看花,或者去玉鲤池喂一喂鱼。你父皇前两天说看奏折头疼,问我将玉鲤池改成千鲤池可好。”
李意清闻言也有些惊诧。
“父皇怎么会突然这样想?”
“谁知道呢。”皇后的语气依旧轻柔,“当时我就说‘陛下为天下人的官家,是天之圣子,圣上至尊,将鱼池改名这件小事,怎么会需要我同意’,然后你父皇说……”
说到此处,皇后的脸庞忽然染上一抹红晕,像是晨光熹微间偶然露出的一抹光线,在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上更是显得格外稀奇罕见。
李意清被皇后勾起了好奇心,见她忽然停下,忍不住追问道:“后来呢,后来发生了什么?”
皇后被李意清缠的没有办法,将后半段说了全。
“后来你父皇说,后宫毕竟是我当家,一草一木的变动,多少还是应该让我知晓的。”
李意清忍不住笑了出来。
皇后也淡淡垂眸,皇宫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枯燥,可是少年时陪伴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初心不改,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有侍女前来询问:“娘娘,饭菜已经准备妥当,现在是否可以传菜?”
皇后询问的视线看向李意清,李意清点了点头:“母后我饿了,而且姑姑说,今日母后亲自下厨了,做了我最喜欢的牛肉煎豆腐。”
“既然清儿饿了,就准备布膳吧。”皇后淡声吩咐后,手轻轻在李意清的背上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