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273)
“殿下……”
他甫一开口,李意清就猜到了他会问什么。
“先去那边,我稍后和你解释。”
彦文卓愣了一瞬,才跟了上去。
低低的一声“好”散在风中。
士兵一来,原先推攘拥挤的难民立刻分散开来,畏惧地看着他们手中银光发亮的大刀。
侍女死命地伏在女孩的身上,哭着喊着,“等老爷知道了,你们都讨不了好。”
李意清为了方便,只穿了一件素色布衫,她转头看向彦文卓,“把外套脱下来。”
有难民在人群中浑水摸鱼,趁机撕扯着女孩和侍女的衣裳。
原先阳光明媚的少女衣衫的裙摆被人撕扯成条状,漂漂亮亮。她双手撑在地面,沉默不语。
难民也看到了,他们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只嚷嚷道:“放粮,放粮!”
官府不放粮,这日子是没法活下去的。
原先只是小部分人的呐喊,但是随着赶到的难民越来越多,他们的声势逐渐浩大。
赵子轩和彦文卓嘴唇抖动。
赵子轩下意识去看李意清的反应,可是只看见她清冷的背影。
原来有些人粗布麻衣也可以胜似仙人凌世。
赵子轩一瞬间的晃神,立刻收敛了神色,沉肃道:“不可。”
官府的粮食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虽然危及,但还不是可以开仓放粮的时候。
他身为官府之人,要首先保证官员和士兵能吃的上饭。
被兵戈逼得冷静的众人立刻炸开了锅,他们咒骂着,悲哭着,叹息着……
有老妪顾不得形象,直接坐在地上用手砸地,嚎啕大哭。
“天爷啊,这是要逼着我们去死啊!这可怎么活啊。”
第152章 策马
李意清将彦文卓脱下的外袍盖在了女孩的身上。
女孩哭得并不明显,感觉到身上的衣衫,有些意外地抬眼。
沾着泪珠的眼睫毛微微颤抖,她失焦的眼神落在李意清的身上,似乎意识到了是这个人盖的衣裳,声音低微道:“谢谢。”
李意清微微摇头,转头看向拉扯的两拨人。
赵子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彦文卓望着赵子轩的背影欲言又止。
“谁再上前一步,刀剑无眼。”站在赵子轩身后的侍卫长猛地拔出大刀,铮铮刀光冰寒迫人。
沸腾的难民忽然安静了下来,畏惧地看着刀。
哭喊的老妪低声哀恸,赵子轩的眼底飞快地闪过一抹不忍。
粮仓不能开。
现在西北纷扰不断,东南灾情严重,若是现在就开仓放粮,日后的日子怎么样,都是没有底的。
赵子轩知道自己的想法很残忍,可是难民的性命,确实比不过朝廷命官的性命。
有一个饿了不知道多久的小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伸手去够李意清的衣摆。
他的眼睛蓄着满满一汪水,湿漉漉的。
李意清默了一刻,转头压低声音问赵子轩。
“若是我能在十日内填满粮仓,今日能否开仓放粮?”
赵子轩愣了一瞬。
十日,现在江南四处缺粮,能到哪里筹集。
李意清抿了抿唇,不少富户都会在家中囤积粮食,只是如何说服富户出掉手中多余的粮食,以及如何顺利运到府城,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难点。
赵子轩没有立刻说话,酝酿了半响,轻声道:
“此事,还需要向上面……”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自己停顿了下来。
怀松县的县令下马,新任县令委派还没有下来,此时此刻,怀松县能做主的自然是舒州府的知州,元辞章。
元知州怎么可能不同意李意清的做法。
赵子轩望着人群,道:“如果殿下真的能在十日内补上粮食,自然可以放粮度灾。”
李意清转头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汪青野和彦文卓。
“青野,你拿着我的令牌去一趟广德军驻地,调兵两千,然后再去江宁府叩拜元相,请他帮忙出手,收集粮食。”
元相在朝堂纵横多年,从富户手中要到粮食,对他而言不是难事。
只是从江宁到舒州的这一段路,务必要慎之又慎。
汪青野此刻心中满心满眼都是眼前事,将要找先生一事忘在了脑后。
听到李意清的吩咐,二话不说立刻接过令牌,朝着李意清点头。
“师娘放心。”
汪青野任务在身,当即离开了怀松县。
彦文卓站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见汪青野有事可做,眼底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艳羡。
他犹豫了片刻,低声询问道:“殿下,可有什么事情某可帮得上忙?”
李意清道:“当然有。你对怀松县熟悉,舒州府也不陌生,现在我想请你将城中富户的名单一一写下来……”
彦文卓握紧了拳头,“好。”
“此法甚好,彦郎君,既然殿下信你,我这就给你五十人,若是有人不从,直接……”
在旁旁听的赵子轩也连连点头,原先官府畏惧这些“地头蛇”不敢大张旗鼓,现在有於光殿下作为背书,自然可以带上兵队。
他说的慷慨激昂,彦文卓却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立刻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
李意清也道:“商榷为上,如若不从……”
赵子轩摸了摸鼻子,接道:“略通武艺。”
彦文卓:“……”
他真的只是一个读书人啊。
李意清补充道:“或谈日后还粮,或谈药材、医者治病、金银玉石,等等皆可,若是拿不准,整理成册,送往怀松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