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295)
于情于理,她都该去看这一眼。
李意清毫不犹疑地合上书,对洛石道:“走。”
洛石有些迟疑地看着李意清没做任何标记就合上的书册。
“殿下,不要紧吗?”
李意清这才发现自己没夹上一页书签。
心中闪过一丝心痛,但面上依旧风轻云淡,“无妨,见人要紧。”
她一边往外走,一边发现自己的衣裳还没来得及换。
“先把人请到外院小等,我换身衣裳再去。”
洛石应了一声,先一步蹿了出去。
外面,雪点越来越大,纷纷扬扬。
不一会儿,雪花就将地面、屋檐、树桠上描出了白白的一层。
李意清换上衣裳后,从外面的长廊朝外院走,偶尔几朵雪花飞旋着落入她的衣领,冷得她打了一个哆嗦。
外院堂中,点了两盆火炉。
李意清一进门,就看见乌压压一帮人整齐地朝她下拜。
“於光公主金安。”
李意清咳了一声,摆了摆手让他们起身。
“诸位远道而来,不必拘礼,快请坐吧。”
屋子不大,乍然间站着十几人,将屋中挤得满满当当。
众人又是一阵道谢,手揣在兜里坐了下来。
茴香掀开帘子进来,一边搓着手一边将一个汤婆子递给李意清。
还是屋子里缓和,这么多人,还点着火炉。
李意清抱着汤婆子正襟危坐,等身上的冷意散开后,才抬眸一一从众人脸上扫过。
忽然,她看到一张有些眼熟的脸庞。
第164章 初雪花楼
鹊娘也看到了李意清微微愣神的视线,主动朝李意清笑了起来。
李意清收敛了心中惊讶,故作镇定地询问身边的茴香。
“茶水都煮好了吗?”
茴香道:“洛石正在烧水,等水开了,自然会送进来。”
两人说完,洛石像是演杂耍一般,一手托着十几只碗,另一只手拎着一壶水,走了进来。
十几只碗摇摇晃晃,看得李意清一阵心惊。
茴香上前两步,主动接过了碗,一一分发。
等最后一个碗里也倒了水,洛石和茴香站在了李意清的身后。
茴香小声抱怨:“你也真是的,生怕不会烫到师傅们。”
洛石不以为意:“你放心,我手稳着呢。”
顿了顿,他继续道:“还有,也不知道是谁,捧着汤婆子就急匆匆地跑走,我在后面喊了好几声都没有反应。”
茴香一脸茫然,片刻后道:“好,这次算我欠你一次。”
两人都刻意压低了声音,可是李意清离得近,一句不落听了进去。
自草编兔子和鲤鱼之后,两人不知道在较劲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能吵上一天。
若不是许三在中劝和,估计两人能互相不搭理一整天。
屋中的椅子小榻是临时凑出来的,高低不一,坐的最近的师傅看着年纪有四五十岁,喝了一口茶水后,颇有些感慨。
“殿下真是勤俭。”
李意清在心中品了品。
虽然师傅话说的很像是没拿出什么茶叶招待的责怪,但是看其面相,倒是赞赏居多。
旁边有人低咳一声,示意他不要多生是非。
为首者说完这一句,转了话题,主动介绍道:“殿下安好,微臣名杨翰,出自扬州织造,家中从事这行已经两代,我是第三代,这七位和我一样,都至少有十年的经验了。”
跟随着杨翰的介绍,李意清一一望去,朝几人微微颔首。
杨翰接着道:“皇太后考虑到光有匠人无人会用也不可,从司绣署指派了几位姑姑来教导。”
正是鹊娘六位。
虽然时隔好几年,但是李意清对她的面容并不陌生。
一张天生笑脸人如其名,很有记忆点。
鹊娘几人年纪虽小,却又皇太后懿旨亲封的品级在身,年纪稍长的匠人师傅为了表示尊重,特意以“姑姑”相称。
茴香这才注意到鹊娘。
她以前和鹊娘见过,鹊娘负责李意清嫁衣的缝制,她身为嫦月殿的掌事宫女,自然打过交道。
在异地得见故人,茴香笑容灿烂,立刻朝她展开笑颜:“我记得你……不过你怎么会来到舒州,司绣署……”
有皇太后的亲口封赏,以后司绣署的掌事必然是她。
茴香在心中猜测,难不成是在司绣署坏了事?
司绣署的差事算不上多难,事情做的好了,很容易就能得到封赏,可是稍有不慎,惹了贵人的眼,贬斥也就一瞬间。
鹊娘看出了茴香眼底的担忧,立刻道:“不是的,太后娘娘对奴婢很好。是奴婢听说於光公主在舒州缺人相助,主动请命,只希望能略尽绵薄之力。”
鹊娘的绣工在当年的绣娘中是拔尖的,几年历练下来,正是好年华。
李意清有些意外地看向她。
鹊娘:“当年殿下为奴婢奔波请封,殿下或许不以为意,但是奴婢却不敢忘怀。如今听闻殿下愿意在舒州开绣房,奴婢能尽一份心,很是高兴。”
茴香道:“那感情好,你的手艺我们都是知道,有你在,以后舒州多少女眷的生计都有了着落。”
鹊娘垂眸一笑。
一行人过来的路上,遇到了等候在留别亭外的太子李序泽。
太子殿下一身月白长袍端方矜贵,墨发被玉冠束起,一举一动清冷尊贵。
他道:“他日史书工笔,诸位可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