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304)
说出去毓心和茴香估计都不会信,有朝一日她也能单手掀翻元辞章。
李意清心跳砰砰,大脑宕机,出来后站在门边平复着心情,然后才想起来要去找茗禾。
等她走后,元辞章才坐起身,伸手将自己的鞋履脱下,安安静静地坐在床边等待。
等醒酒汤煮好,已经是一刻钟之后。
李意清端着醒酒汤回来,看到的就是坐得端正的元辞章。
她一路上绞尽脑汁想到的控诉在这一刻全部偃旗息鼓,将托盘放下后,伸手端起小碗,一勺一勺喂给元辞章。
元辞章十分配合。
喂了半碗,李意清顺手将碗放在一旁,拿起帕子擦了擦他的嘴角。
“好好休息,我先出去了。”
元辞章忽然开口:“意清。”
李意清:“怎么了?”
元辞章定定地看着她,不知道如何将方才桌上的谈话告诉她。
李意清不明所以,元辞章看着似醉非醉,就连她也一时看不清。
要说醉了,他看着神情清醒,口齿清晰,要是说没醉,他的行为举止根本不像是清醒时候能做出来的举动。
她耐心地等着元辞章的后半段话。
“意清,”元辞章微顿,“无论什么时候,相信自己的判断。”
李意清怔怔地看着他。
他这是话里有话。
元辞章继续道:“还有,别忘了,无论任何时候,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
说完,他就不再多言,安静地躺在床上睡着了。
李意清站了一会儿,转身端着托盘出去。
到了晚间时分,太子府派人来接的马车才到公主府门外。
姗姗来迟的车夫朝李意清拱了拱手,将还在醉着的太子抬上了马车。
太子妃随行照顾,马车上酒味浓郁,将李昀璟留在了公主府。
临行前,太子妃看着李昀璟,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这几日你先住在姑姑的府上,等母妃闲下来了,再接你回去。”
李昀璟端端正正地朝太子妃俯首,“母妃放心,安儿知道。”
太子妃不舍地看了他一眼,转身上了马车。
李昀璟目送马车离开,走到李意清的身边,“姑姑,这段时日麻烦了。”
他的声音清脆,目光坦荡,懂事得让人心疼。
李意清牵起他的手,正准备往回走的时候,忽然看见许三着急忙慌地跑进来。
“殿下,殿下!”
第169章 邹尚书
李意清看了一眼抿嘴不语的李昀璟,给了许三一个眼神。
许三也看见了站在她身边的皇太孙,连忙噤声。
李昀璟无奈道:“姑姑有事先忙,安儿去找茴香姑姑了。”
说完,朝她施礼,转身踏步离开。
太子哥哥还真是生了一个自己。李意清在心底感慨了一句,然后看向许三:“怎么了?”
许三将袖中折起的邸报拿出来,“西北传来军情,连败两城。陛下气极,准备罢了盛大将军的职。”
李意清忽然一阵头晕目眩。
她伸手接过邸报,将上面的内容一一看完。
邸报正是今日新印的,上面还能清晰得闻到墨水的味道。
两城,连败两城……
李意清喃喃自语:“现在已经入冬,大夏粮草紧缺,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有如天助……”
她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身后传来一道脚步声,许三相对而站,立刻作揖:“公子。”
李意清回头,看见已经换了一身衣裳的元辞章。
元辞章看样子已经酒醒,神色清明,他一只手扶住李意清的肩头,另一只手接过邸报。
看完后,脸色沉肃了几分。
“果真如此。”
许三连忙追问道:“公子,这可如何是好?”
“你去准备马车,我要去拜见兵部邹尚书。”元辞章冷静吩咐,顿了顿,转头看向李意清,“殿下可要随我一起?”
李意清一愣,“我吗?”
元辞章:“殿下还记得,今日我与殿下说了什么?”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永远陪着她。
可是此行去找兵部尚书,应当是讨论政事,她,真的能去吗?
李意清只犹豫了一瞬,便点了点头。
“我去换身衣服,很快。”
元辞章声音沉稳,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不急。”
过了一阵子,李意清换好衣裳走出来,许三已经马车套好缰绳。
马车旁边的元辞章抱着一垒书页,李意清捻着裙角上前两步,视线在他手上抱着的书页上游离,语气好奇道:“你抱的是什么?”
“这些待会儿再说。”元辞章将书页放在一旁,解开自己背上的斗篷系在李意清的肩上,“天这么冷,怎么不穿一件斗篷。”
李意清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踮起脚尖看向那垒书页。
“这是……近三年的邸报?”
元辞章牵她上马车,坐好后,才道:“是,我方才看完。原来三年之间,变化颇多。”
顾不得赞叹他阅读的速度,李意清连忙从三年前离开的第一张读起。
一读,就沉浸了下去。
元辞章见她专心,透过帘子对外面驱车的许三道:“行慢些,不可颠簸。”
京城的官道比舒州自然平坦,许三御马得心应手,闻言立刻道:“好嘞公子,您就放心吧。”
李意清安静地看着邸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最后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