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320)
元辞章伸手将她冰冷的指节纳入手中,“元家还是有暗卫的,况且我也会一些拳脚功夫,夫人不必担心我。”
言外之意,不必担忧他的安全。
闻言,李意清蹙起的眉尖并没有放平。
依照元辞章的性格,估计若是二十人的暗卫,至少放十五个在自己的身边。
如果此刻暗卫能站在这里并且听到李意清的心声,一定会大声反驳道:哪里是十五个,明明是全部。
不管有多少,公子从来不会先考虑自己。
元辞章聪慧敏锐,善察人心,不过此刻他装作读不懂李意清的担心,岔开了话题轻声问:“殿下,明日皇后入陵,你可要随行?”
李意清点了点头,“此去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我就会回来。”
皇后身为国母,不缺她一盏海灯长明,可是为人子女,她只是抓住最后的时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元辞章轻叹一声,轻到几乎微不可察。
他伸手将李意清揽到自己的怀中,下巴抵着李意清的肩头。
李意清伸手回抱住他,贪婪地汲取他身上浅淡的气息。
毓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前院除了假山与竹林,只剩下紧紧相拥的两人。
片刻后,李意清抬头望他,“京城不好,如果可以,我真想带你一起走。”
她这句话说的五分赌气,五分真心。
现在京城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她是真想一走了之,不再理会这凡尘种种。
她是顺成帝的女儿,即便母后不再了,也依旧可以当一个闲散逍遥的公主,做方外闲云野鹤。
“可是,我不能带你走。”李意清道,“你好不容易从舒州府熬过来了,父皇还没有加封你的官职,你的才华不应该因为我的逃避而被埋没。”
元辞章安静地看着她。
李意清自顾自地说下去:“虽然我知道,你并不在乎这虚名、这满城荣华。”
元辞章叹息:“殿下懂我。”
李意清正色道:“元辞章,如果皇兄身体尚好,我心中一百个愿意带你远走高飞。可是现在不行,至少不能放任大庆这样下去。”
元辞章:“殿下想带我远走高飞?”
李意清:“你有没有认真听我说话?”
“在听,”元辞章松了些力道,“殿下的意思无非是若有有人能守住大庆江山,便愿意与我双宿双飞。”
李意清:“孺子可教。”
李意清:“……???”
不对,什么叫做双宿双飞。
李意清不轻不重瞪了他一眼,看来舒州那段时间的话本,让他学到不少。
元辞章蹭了蹭李意清的肩头,尾音微哑:“殿下,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我孺子可教。”
以前教过元辞章的夫子,无不称他一点就通。
李意清故作平静低咳一声:“方才一时情急,你懂我意思就好。”
元辞章道:“我懂。”
他扯住李意清的手不愿意松开。
第178章 永定陵
李意清看着今日格外黏人的元辞章,“好啦,先松开我,我还要去收拾东西。”
她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衣角被元辞章紧紧勾住。
“怎么了?”李意清站定,神色带上了几分认真。
元辞章静了一瞬,缓缓道:“现在西北战事吃紧,陛下让大皇子远赴西北巡查。”
李意清怔了一瞬间,旋即摆了摆手:“皇兄身为父皇在京城唯一成年的皇子,自然应当为国戍边。母后在天有灵,也会欣慰。”
只是这个时间让大皇子远离京城,不知道又会在京城掀起多少风雨。
元辞章道:“另一桩事,是二皇子准备启程回京了。”
二皇子远在漳地,接到消息自然比常人迟钝许多。
这两件事情单单一件发生都不会有什么稀奇,可是放在了一起,就不免让人多想。
大皇子腿脚不便,二皇子怒而划脸,本以为绝了继承大统的期待,可是现在看来,顺成帝并不在意。
也是,区区皮相,若是真能荣登大宝,谁会在意他是方是圆。
况且,二皇子的生母早逝,他是一直被养在淑贵妃娘娘身下。
若是顺成帝有意立继后人选,淑贵妃无疑是热门人选。
这样一来,二皇子不管是里子面子,都有了着落。
李意清点了点头,眼中带上一抹怀念。
“也是好久没有见到二皇兄了。”
虽然从小到大,每次见到二皇子都准没好事。
*
一个月后,永定陵。
李意清拿着一卷经书跟在诵经的大师身后像模像样地念诵,念了一半,洛石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内,附耳在李意清的身边小声道:“殿下,二皇子到永定陵外了。”
李意清翻了一页,像是没有受到打扰。
“殿下。”洛石在旁边又小声唤了一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二皇子李行渊特意为李意清而来。
李意清缓缓合上书:“知道了。”
她对着前排的大师微微俯身,得到对方的示意后,和洛石一道走出来。
陵外,是难得的冬日暖阳。
今年的除夕遇到大丧,还没来得及好好在漫雪中赏灯看火树银花,转眼间快要入春。
永定陵外,是长长三百多级台阶,修整的极其宽阔。
陵外,横向和纵向各自栽种了一排整齐的桃树,都是虞部司精心选育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