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341)
韩尚书继续劝道:“陛下,现在大庆离不得你。”
淑贵妃望着一副雨天情深图,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她今日就没想着活着离开,只想拉一个垫背的陪她一起死。
李意清望着淑贵妃脸上轮番变动的表情,轻声道:“放开太后,送你出城,你可愿意?”
淑贵妃脸上的挣扎之色一闪而过,似乎在考虑此行的可行性。
太后急忙道:“不可,绝对不可。淑贵妃狼子野心,绝不可放虎归山。”
比皇太后更急切的是淑贵妃身边的大宫女,她急忙道:“娘娘,您莫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欺骗,您一旦放开太后,他们必然乱箭射杀您,到时候也是死路一条,不如听从国主的意愿,颠覆大庆朝堂。”
淑贵妃依旧没有下定决心。
宫女急了,她抬高了声音,语气带上几分狠厉:“娘娘莫不是忘了,娘娘的兄长,还有一个孩子,若是不想血脉就此断送,你想好怎么选!”
淑贵妃想起那个只看了一眼画像的孩子,目光迟疑起来。
现在京城中唯一成年的皇子只有二皇子,可二皇子前不久才疯傻,她为保万无一失,特意让人重新灌了药,彻底绝了他恢复神智的可能。
五皇子被囚禁,大皇子被废黜派往边疆,现在如果失去顺成帝,大庆群龙无首,不成气候。
想起那个孩子,淑贵妃终于下定了决心。
“记住,我只要顺成帝,”淑贵妃重申了一遍自己的话,低声喃喃,像是在说给自己听,“反正我这条命早就活够了。”
可是兄长的孩子不一样,他聪颖机智,饱读诗书,兵法牢记于心,是这一脉最后的机会。
他在,二皇子一脉才有无限的可能。
韩尚书见顺成帝跃跃欲试,狠狠地拍着自己的大腿:“陛下,不可啊,不可啊!虽然您以仁孝治天下,但大庆现在离不得你。”
顺成帝刚欲争辩,立刻听到身旁众人传来一声声惊呼。
“太后!”
“太后!!”
太后主动往前扑去,脆弱的脖颈撞上锋利的脖颈,立刻血流不止。
猩红的血色染红了她的前襟,她脸上的笑容却始终是平静安和的,她温柔的视线落在惊慌的顺成帝和李意清的身上,语气温和:“我儿,不必担心。”
淑贵妃感受到温热的血水混着冰冷的雨水流过了自己的手,濡湿一片。
浓郁的血腥味充斥着她的鼻腔,脑海中一阵嗡鸣,竟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血水流淌,太后渐渐有些站不稳身子,她缓缓往下坠,气若游丝:“皇儿不必担心,母后永远不会成为你的拖累……”
顺成帝悲痛出声,不管不顾地就要向前冲去,却被韩尚书和元辞章死死地扯住。
他双眼血红,目眦欲裂:“母后!”
太后瘫在了地上,雨水落在她身上,最后一点声息也渐渐消失。
淑贵妃终于从怔愣状态中回神,她颤抖着手丢掉手中的刀剑,忽然哭喊着出声,撕心裂肺。
筱然。
——她的哀嚎戛然而止,宫女将手中的匕首狠狠插进她的胸口,用口型对淑贵妃道:
“娘娘,筹码没了,奴婢送你上路。”
淑贵妃有些震惊地看着自己胸口的匕首,下一秒,匕首被人用力拔去,迟来的痛意让她想要哭喊,但是张开了嘴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宫女面无表情地补上了第二刀、第三刀……像是生怕她还会活着一样。
淑贵妃的瞳孔渐渐涣散,宫女将匕首调转了方向,狠狠地插进自己的心口。
她用的力道比对淑贵妃更加残忍。
淑贵妃弥留之际,只能听到她温和的声音。
“娘娘莫怕,奴婢这就来陪您了。”
思绪越发涣散,她有些迟钝地想——虽然没有杀死皇帝,但是杀死了大孝子皇帝的母亲,也不算亏。
圆满了。
两人渐渐没了声息,三具尸体躺在地上,血色模糊一片。
原先站在淑贵妃身后的众人立刻作鸟兽散,李意清望着他们四散而逃的背影,冷声道:“杀,一个不留。”
顺成帝蹒跚着脚步跑向太后的身边,抱起她在雨水冲刷下已经失温的身体,嚎啕大哭。
韩尚书看着哭作一团的顺成帝,摇了摇头,苦笑着走到现在还算冷静的李意清身边,“殿下,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当务之急,请先肃清宫中、朝中余孽,以防乱党不尽,祸及朝廷。”
李意清点了点头,朝禁军统领望去。
高将军点了点头,指挥着赶到此处的禁军立刻有条不紊分成数列,前去搜宫。
半个时辰后,行动鬼祟的宫女和太监都被提溜到了太和殿前。
他们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哀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和身不由己:“殿下,殿下饶命啊。奴婢/奴才们也是被淑贵妃胁迫,并非本意。”
李意清望着地上声泪俱下的宫人,心绪没有一丝波动,她望着元辞章,隔着渐渐变小的雨幕道:“元侍郎,本殿特许你监察之权,由禁军从旁协助,调查宫中人动向,主动犯事者杀无赦,被逼迫之人,量刑定罪。”
元辞章望着镇定布置的李意清,一瞬间有些恍然,回神后,遥遥拱手道:“微臣必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