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350)
李意清在元辞章动筷的反方向夹起一块,紧张地看着元辞章:“你再尝尝这块?”
元辞章从善如流,尝过,放下筷子,一言不发。
看来依旧是咸的。她尝不出来,顺成帝也尝不出来。两个都没有味觉的人,负负得正,还算是圆满融洽地吃完了这顿饭。
李意清望着食盒上的雕花,忍不住想到,还好徐公公将桌上的牛肉煎豆腐都装了进来。顺成帝不会因此而伤心。
她失神了片刻,转头埋入元辞章的怀中。
“别吃了。”她声音沉闷。
元辞章“嗯”了一声,将她牢牢抱在怀中。
半响,李意清松开他元辞章,后者轻声询问道:“我去打盆热水。你等我片刻?”
李意清乖乖点了点头,目送他离开后,她伸手将那一碟菜重新放入食盒中。
忽然,角落边的一张小纸条映入眼帘。
打开后,是徐钱礼潦草的字迹,上面只有简单的四个字:“陛下亲手。”
原来是父皇亲手做的,怪不得他当时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劝自己尝这道菜。
蜡烛中的烛芯摇晃,燃烧的余烬混着烛泪滑落,飞蛾从开着的窗中飞进来,被光芒吸引。
“刺啦”一声,飞蛾扑入火中。
*
京城外,留别亭。
简单收拾好衣裳后,李意清和元辞章没有久留京中——顺成帝身体日薄西山,储君在京,方能安宁百姓。
春末时节,留别亭外莺飞草长,草地中稀稀疏疏开满蓝紫色的小花。天光大亮,远方天边浮现一抹温柔的橘黄。
亭外,有一架马车停靠在侧,亭中站着一高一低两道身影。
离的近了,李意清才看清是李昀璟,还有他的随身奶嬷嬷。
李昀璟看见李意清的身影,眸中光亮了亮,将手从奶嬷嬷的手中抽出来,一股脑跑到李意清的身边。
他今日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裳,料子顺滑,裁剪得宜,配着小小的琳琅玉佩,清贵又喜人。
“姑姑。”李昀璟抬着头,大声喊道。白皙的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的。
李意清松开元辞章的手,走到李昀璟的身边微微俯身,微微莞尔:“安儿。”
李昀璟扑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伸手捏住李意清的衣袂,声音委屈道:“姑姑上次到家里,怎么不愿意来见我。”
李意清怔了怔,那日在大皇子府前,她有意见李昀璟一面,可是最后连门都进不去。
她想要辩解,却又说不出口你母亲不让我进去,只好摸了摸他的脑袋,轻声道:“下次不会了。”
李昀璟牵起李意清的手,勾住她的小拇指,大拇指紧紧相贴。
“姑姑要说话算话。”
李意清心中柔软,蹲下来,将李昀璟抱入自己怀中。
“会的。”
李昀璟这才心满意足地点头,将小小的脑袋埋入李意清的长发中。
她身上带着浅浅的香味,像是空山幽谷的人闲桂花,又像是云深处雾霭缭绕的青竹清冷,李昀璟很喜欢。
抱了一会儿,李昀璟正着脸色,想起了自己父亲的嘱咐。
父亲说,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这样的行为,是小孩子才有的,他可不能这样。
李昀璟道:“母亲说,姑姑去看望父亲,姑姑,你能不能带我一道去?”
李意清摇了摇头:“不可以。”
和母亲的回答一模一样。
李昀璟低着脑袋,自己安慰自己——虽然自己长大了,但是好像还不够大,只有长得更高,才能去找父亲。
他很快安慰好了自己,然后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李意清,凑近她道:“姑姑,母亲准备了东西给父亲,但是她生病了,今日来不了。”
他简单说明情况后,转头看向自己身后的奶嬷嬷,朝她点点头。
奶嬷嬷朝几人福了福身子,走到马车边,将苏诗如挑挑拣拣的东西展现出来。
李意清望了一眼,东西被包好,大约半个桌面大小。
李昀璟道:“我看母亲选了又选,减了又减,还是有这么许多。姑姑,会不会很占地方?”
李意清摇头,捏了捏他鼓鼓的脸蛋:“不会。”
李昀璟这才露出一个笑,然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伸手将腰间的锦囊解下来,取出一沓薄薄的纸。
“这些是夫子说我写的还不错的课业与丹青,还请姑姑一道转交给父亲。”李昀璟似乎有些害羞,他脸上泛上一层绯红,但举止还算镇定,“姑姑,你不要看。”
李意清忍着笑意接过,听到李昀璟接着补充道:“你要看也可以的,总之……反正……姑姑可以看。”
说完,他像小兔子一样转过身,走到奶嬷嬷的身边。
“姑姑,你们走吧,趁现在日头早,早些出发。”
奶嬷嬷朝他们俯身,伸手将李昀璟抱起来,放入马车中。
李意清指挥随行将行礼搬上马车,她衣裳纤薄,不便装着纸,借元辞章的衣袖一用。
等一切收拾完,大皇子府的马车已然只剩一个小点,朝着城门方向前进。
李意清拍了拍衣袖,不再留意转过头去,仰面对元辞章道:“我们也该走了。”
第195章 匪寇
半个月后,熙州城外的官道上。
难得的好天气,天空湛蓝如洗,一路上风吹竹林沙沙作响,高耸入云地穿插在蓝天白天间,细长繁多的竹叶缝隙中,透入斑驳零星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