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59)
李意清学着她一字一句道:“我知道啊。父皇没有直接明令禁止,那就是默许。书院一事事关朝臣利益,他不能做的太明显。”
皇后就是他代为转达自己意思的风标。
毓心道:“一个书院,还这么多弯弯绕绕,奴婢听着就觉得累。”
李意清却笑而不语。
书院看着无足轻重,却是官宦名流把持着自己权势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打破了入学壁垒,那么京城中便不再有明晰的三六九等划分。
谁知道哪一天,一个不起眼的小童,就能金榜题名,跻身官宦。
每年的录取人数都是有限额的,如此一来,朝臣必定严肃反对。
朝臣驳斥李意清的折子多了去了,她根本没将那些声音当回事。
毓心知道了李意清心中还是记挂这件事的,但是松了口气,领了差事,又去忙活了。
等她亲自带人去了城南,才发现李意清选中的地紧紧相邻,周边地势平坦开阔。
虽然不居中,但胜在风景清幽,一抬眼,就能看见叠翠湖波光粼粼。
此处本就是一个商户老爷的家宅,连高屋都有现成的,听到李意清要买,很是慷慨,说自己不打算再长留在京中,便便宜巧卖。
商户老爷说了一个数,李意清就应了,后来茴香托人打听,价钱比市价贵了三十七两。
三十七两虽然对李意清来说算不上什么大钱,但还是被她在私底下小声骂过两回。
不过这宅子的位置实在是好,那老板地契交付得也爽快,李意清便认下了这个闷亏。
毓心离开后,李意清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既然书院已经过了明路,也选定了地点,剩下的,也该筹谋起来。”
说完,问茴香道:“我先前让茗禾腌制的腊肉可好了?”
茴香道:“这才几天功夫,怎么可能,不过茗禾和梁师傅一起托了人,在东阳弄来了两块上好的猪肉。”
说着,茴香忍不住舔了舔嘴皮,补充道:“那味道我都闻过,香得直叫人滴口水。”
脚底下转悠的多福也十分捧场的“汪”了一声。
李意清本没什么反应,见到茴香眼神发光,道:“那留下一块,剩下那块添作腊八节礼。”
茴香闻言,立刻小鸡啄米般点头,像是生怕李意清反悔一样。
*
周太傅爱吃腊味,在京城中算不上什么秘密。
李意清备上了两坛好酒,两包上好的绸缎,以及一斗碧梗米,准备在腊八那天拜访周太傅。
元辞章乍然听到李意清要拜访周太傅,倒是微微有些意外。
周太傅为人严肃板正,不苟言笑,即便对面坐着个金尊玉贵的王室弟子,也能说打就打,说罚就罚。
除了太子殿下聪颖好学,凡是一点即通,其他人没少被周太傅斥责。
李意清念书的时候,每每瞧见了下堂讲师是周太傅,都会绞尽脑汁逃了学堂。
无他……戒尺落在掌心太疼了些。
不过周太傅虽然严苛,但是教书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膝下桃李遍地,都是治理一方的能臣。
现在周太傅已经致仕,在家中颐养天年,偶尔出门赏花,倒是看着比过去和蔼可亲了不少。
师长就是还在念书时觉得其百般不好,可是一旦出了那四方天的院子,就会发现还是在苇帘听书的日子无忧无虑。
元辞章听了李意清的主意,道:“周太傅为人品行被人赞颂,若是能请到他当学正,书院想必很快就有起色。”
李意清也是这样想的。
元辞章接着道:“刚好腊八休沐,我也有空,陪你一道走这一趟。”
李意清闻言,眼底掠过一丝惊喜。
不看僧面看佛面,若是元辞章,即便周太傅想翻陈年往事,也能多顾及一些。
元辞章或许是猜到了她心底的打算,拿起桌上的茶水抿了抿,接着道:“若是时间还充裕,便再去一趟国子监。”
李意清自然干脆地答应。
元辞章望了一眼李意清准备的节礼,道:“库中有席书之的《憾岳悲山贴》孤本,将其一并带上吧。”
席书之是有名的书法大师,他的真迹,可谓是千金难求。
李意清年少时临的字帖,大半就是席书。这种字体灵动飘逸,比端庄整齐、用于答题公文的馆阁体看着更不拘一格。
不过,库中有席书之的孤本?
她怎么不知道。
李意清微微抬眸看向元辞章,见他神色不慌不忙,淡然自若。
应该又是这段时间他费心找到的。
第33章 湖笔
腊月初八,天气晴朗。
墙脚下的残雪还没化干净,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北风吹来风雪,地上盖了一层绵白的银装。
不过雪势不算厚,不到鞋履的高度,踩上去松软。
周太傅家离得不远,李意清打算走着去。
可是还没走出几步,鼻尖已经冻得通红。
李意清心中小声告罪了一声,本想聊表心意,步行以示尊重,可惜身子骨不够给力。
上了马车后,李意清才感觉整个人都松泛下来。
马车里铺了厚厚的褥子,暖和舒适,没有冷风往脸上吹。
元辞章看见她缩在毛裘之中,只露出一双眼睛,便不动声色地挡在了风口,将帘缝那道寒意尽数遮住。
马车停在周府时,李意清深深吸了一口气,走下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