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68)
“收下吧,”太子妃拍了拍她的手,“日后书院开起来了,夫子,灯油,伙食,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钱?这是有益的好事,总不能只叫你一个人掏钱。”
“只是,”太子妃压低了声音,“你皇兄不能做的太明显,不能明面上支持,你多体谅。”
李意清连忙摇了摇头,“皇兄代为监国以来,每日忙得头脚倒悬,很是辛苦,我怎是那不懂事之人。”
太子妃见她神情认真,心中颇感欣慰。
而后关心起李意清的生活,“听说驸马对你尚可?”
李意清道:“不是尚可,而是很好。”
她这话说的一字一句,眼底含笑。
太子妃头一次见到她这样生动的表情,笑道:“妹妹,你可知月下楼最近新编的说书?”
月下楼和雪月书斋齐名,都是响当当的戏文本子和说书人的聚集地。
这已经是第二次有人在李意清的耳边提到坊间传闻了。
连太子妃都惊动了。
李意清心中好奇,但是面容收敛平和,她轻声道:“不曾。”
太子妃不意外她的答案,她笑了笑,伸出手指点了点李意清的脑门,道:“你有空,可去月下楼和雪月书斋瞧一瞧。”
李意清被勾起好奇心,却见太子妃点到即止,再多一句也不说了。
*
两人交谈了片刻,听到敲响的鼓声后,站起身一同走回琼花台。
帝后二人驾临,免去群臣礼节后,众人纷纷入座。
太子位于最上首,主动起身携妻儿拜见帝后,送上节礼。
顺成帝笑容满面,连忙让他平身,并于众人眼前展示。
是一张船只设计图。
太子殿下见众人好奇不已,出声道:“此船名为天宝号,宽十二丈,长三十二丈四尺,能一次载运人员三百九十七人,运粮三千石。”
他的声音平静沉稳,不刻意重音,却足以引起在场一片哗然。
*
“三千石,这船得有多大?”
“将近四百人,岂不是我们都可以在船上办宴会?”
“这份大礼,太子殿下应当筹谋了不少时日。”
“若是有朝一日,我也想试试坐上这艘大船看看。”
……
顺成帝也明白这个量级的船只有多可贵,他紧紧盯着太子,声音有些颤抖:“可试过了?”
太子不慌不忙道:“回禀父皇,此船已在燕杭河入水测试,迄今八十七天,无一处损坏。”
“好,好,”顺成帝一连说了两个好字,大悦道,“太子贤端,是我大庆之福,百姓之福。”
说着,一边派人将图纸收上来。
众人眼巴巴瞧着那张图纸,心怀各异。
太子殿下不但送上了船只,更送上了图纸,这份图纸日后必然要掉进工部的手里。
如今工部的卫尚书落马,水清司梁侍郎贬黜。
他们暗自在心中盘算,如何将自己的人手塞入工部。
而太子,在贺完礼后,便安静地退到一边。
他知道自己此举会引起怎么样的波澜,但现在工部颓靡,需要这样一股推力。
水清司的侍郎,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选,只待城南一事了结,便可顺理成章将人推举上去。
众人的喧嚣平息后,二皇子李行渊半真半假朝着顺成帝道:“太子皇兄此礼一送上,怕是我等再绞尽脑汁,也难以比得上分毫。”
太子闻言,温声道:“送礼不在贵重,而在心意。你与我对天下臣民之心一样,便没什么轻重之分。”
二皇子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起身朝顺成帝跪拜,“既然皇兄如此说,那儿臣便祝愿父皇福祚绵长,大庆千秋万代。”
竟是连一份礼都没有准备。
顺成帝对二皇子的包容心很强,只轻微眼皮抬了抬,便算他通过了。
二皇子下来时,朝李意清看了一眼,嘴角微挑,“皇妹,该你了。”
李意清看他一眼,拉起元辞章的手,两人一道并肩走上台上。
“儿臣/微臣拜见陛下,恭贺大庆新岁金安,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事事皆安。”
顺成帝微微抬手:“平身。”
李意清抬眼看向顺成帝,身后的洛石和许三一人一边,合力展开了一幅画卷。
这是李意清仿照元辞章的想法而来。
画轴上,永昌河从原先的荒芜变得欣欣向荣。
时间有限,李意清只选取了三个画面展现变化。
最后一幅水草丰茂,良田万顷的画面,虽然还未能实现,但却带着美好的祝福。
顺成帝为君二十载,最大的期盼,莫过于这样的盛世安宁。
“好,这幅也好。”顺成帝看着台下站着的两人并肩而立,眼眶有些湿润,他道,“你们二人可还好?”
李意清笑着道:“父皇放心,一切都好。”
顺成帝点点头,放两人下去了。
第38章 宫宴
等一圈皇族子弟和朝中大臣拜完,一个时辰已然过去。
李意清小时候做的位在皇后旁边,现在坐在了台下,倒不用担心吃果子会被朝臣一抬眼就看见了。
她吃了三个汤元宝,一小碗黑米花生粥,才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随后,身着彩带的侍女莲步轻移至台中,歌舞声起。
先前还不够资格觐见的朝臣纷纷趁此期间,上前去和皇帝抑或重臣搭话。
李意清专心地吃着桌上的菜肴,糯米桂花藕香甜软烂,她一盅用完,还有些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