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74)
韩二一拍脑门,自我介绍道:“伯怀木愣,想来肯定没和殿下说过我。我是刑部韩尚书韩珦之子,排行第二,名叫鹤宁。殿下如果不嫌弃,跟着伯怀喊我一声韩二就是。”
李意清对这人有些印象。
成婚那夜,数韩二带头起哄最热。
李意清对这个自来熟的人说不上讨厌,微微颔首。
一旁的方屿指着自己道:“微臣和殿下已然见过一面,眼下应当不用自己介绍了吧。”
李意清自然没有忘记。
她对方屿印象深刻一些,不仅是因为他和元辞章同榜登科,更是城南一事。
对于办实事的官员,李意清向来礼敬有加。
她微笑道:“方榜眼别来无恙。”
方屿立刻摆了摆手,“殿下可就别打趣了。”
韩鹤宁见两人你来我往,有些惊奇,忍不住凑到元辞章身边小声道:“伯怀,你怎么不早些介绍我与殿下认识。”
元辞章瞥他一眼,暗含警告意味。
韩鹤宁视若无睹,一直忍不住和李意清搭话。
“早就听说殿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今日刚好状元、榜眼都在,我便算个添数,一道玩飞花令吧。”
文人雅客坐在一起,玩飞花令实属正常。
他指着带来的两坛好酒,偏头道:“今日由殿下率先出字,十息接不上者,罚酒一杯。”
方屿道:“那可要先说好,可要对字。”
对字,就是前者令牌若是在第一位,后者便要将令牌放在第二位,如此对出,才算可行。
这可比光对出字要难多了。
韩鹤宁很有自知之明,忙道:“对字就算了,我才疏学浅,难以相较。”
方屿本想奚落一声,看见李意清也在,于是道:“那便不对字,有字即可。”
眼见元辞章也默许了,李意清便道:“那我就先开始,诸位听好,以‘年’为眼。”
年。
众人一时间在心中默默翻找心中记着的诗句,以备应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
左侧边,元辞章顺着接道:“朝朝无闲时,岁岁不觉老。【2】”
方屿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3】”
韩鹤宁排在最末,也想到了一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4】”
他话音一落,不等他人看他,已然红了脸庞。
第41章 异常
李意清不以为意,紧接着就道:“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1】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
“你……”
韩鹤宁听方屿不慌不忙说完,脸上面色微微涨红。
他刚刚也想了这一句。
方屿道:“还有五息。”
韩鹤宁道:“让我想想。”
“三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韩鹤宁抱着脑袋,颇有些自暴自弃道,“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5】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6】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7】
眼见众人纷纷看向自己,韩鹤宁心里憋着一口气,将自己想到的尽数说了。
方屿沉默半响,道:“韩二的积累,若是放在明经,魁首非你莫属。”
何至于榜上无名。
*
李意清则是有一种探究的眼神看着韩鹤宁。
如果昨夜她不曾打开那些话本,今日也不会多心。
韩鹤宁在外指不定还有什么副业。
她心中这样想,面上却分毫不露,伸手为自己斟了一杯酒,“韩二好文采,我自叹弗如。”
李意清带头,方屿和元辞章自然不会推脱。
三人将杯中酒饮尽后,韩鹤宁也感受到了气氛的怪异,不禁道:“是我取巧,我自罚一杯。”
韩鹤宁看着酒量好,一杯下肚,面颊飞红。
他喝不了什么酒,却偏爱冷酒下肚的感觉,笑着招呼道:“果然还是直接饮酒痛快,也别玩飞花令了,直接喝就是。”
提议要玩的是他,现在说不玩的,也是他。
元辞章简直没眼看他。
韩鹤宁浑然不觉,带来的两坛酒悉数进了他的肚子,他忽然落泪,抱着方屿的肩膀,放声大哭。
口中嚎着,“吾愿足矣,死可瞑目矣。”
方屿有些嫌弃地拉开他,朝两人拱手道:“今日叨扰多时。殿下,伯怀,我就先回去了。”
他走后,元辞章看了一眼醉的不省人事的韩鹤宁,吩咐府上下人将他送回韩府。
李意清全程觉得好笑,不禁道:“没想到结识方屿之前,你的友人竟然是这样的性格。”
元辞章:“……”
他听不出李意清这句话是褒是贬。
*
初二一早,两人准备去元相府问安。
刚下马车,李意清就品出一分不对劲的味道来。
过去相府虽然低调,但是门口至少会大开,站着两个仆役,今日却把门紧紧关着。
和元辞章对视一眼后,许三上前叩门。
半响,门才从其中被人打开一条缝。
小厮探出头来,人还没看清就开始道:“这位贵客,相府上下正忙着,谁也不见。”
元辞章道:“是我。”
“……大公子?”小厮惊滞了片刻,微微将门打开了一些,小声道,“大公子,府上发生了大事,已经将元太夫人气病了。元相正在院中发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