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多福(39)
她把田氏送她的金簪子也给当了,金簪子她拿着没有用,也不会戴出去,这等精致物件在这边才能换个好价格。
孟椒当了五十两,虽然簪子克数不重,但做工十分精巧细致,上面点缀着外邦的红宝石绿宝石。
如今她身上的钱加起来总共五百多两,孟椒已经打算好了,等回了家,她自己去县里买一座宅子,再购置一些田产赁出去,不给父母添麻烦。
这般想着,孟椒找到一个做炊饼的摊铺,问了价格。
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看到她眼前一亮,热情道:“八文钱一个,带肉馅的要十文钱。”
孟椒点点头,“你每天早上什么时候出摊?”
“寅时就开张了,小娘子是要出远门吧,买的多我就给你便宜点。”
孟椒便订了二十个炊饼和二十个带肉馅的,说好明日早上过来拿。
老婆婆笑眯眯说好。
孟椒付了定金,然后又去糕点铺子里订了一些糕点。
次日天不亮,孟椒先下楼吃了一顿热乎乎的羊肉汤饼,想着接下来十几天都要吃炊饼和糕点,决定临走前吃顿热的。
吃完,孟椒去了昨日订炊饼的老婆婆摊铺前,老婆婆认出孟椒,笑眯眯道:“小娘子过来了?就等着你呢,我刚摆上摊,炊饼在蒸着,应该好了,你随我去后面拿。”
孟椒也没有多想,跟着她去了后面屋子里,进了屋子才发现里面不小,也没点灯,黑漆漆的一片。
孟椒脚步慢了下来,有点不太想往里走了。
走在前面的老婆婆笑眯眯朝她招手,“厨房在这边,家里就我和我儿媳妇,有点舍不得点灯,小娘子别介意。”
孟椒听到只有她和她儿媳妇,心里一松,跟着进了厨房。
厨房里两个大蒸笼,雾气腾腾,一走进去就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孟椒心里突生警惕,正要转身出去,后脑勺就传来一阵巨痛。
第21章 入v
孟椒苏醒的时候, 发现自己眼前一片漆黑,眼睛被人用黑布绑着,手脚也被束缚着, 嘴里塞着东西。
她似乎坐在马车里, 十分颠簸的前行, 旁边还有别人,她听到呜呜咽咽的啜泣声了。
后脑勺一阵一阵的刺痛, 手脚酸软, 不知是不是颠簸的太厉害, 她有些恶心想吐。
她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形,脑海里能回忆起来的最后一幕便是进了卖馒头摊子后面的厨房里, 这应该是遇到歹人了。
心里一片悲凉, 仿佛老天爷跟她开了一个玩笑,明明她就要回家见到亲人了,却遇到这样的事。
好在孟椒经历的多,心性坚韧, 难过了一会儿便决定静观其变,准备寻着机会逃跑。
马车一直在颠簸中前行着, 也不知跑了多久, 应该是出了城走了很远, 明显感觉到更摇晃了,速度也慢了不少。
就在孟椒饿得身体发虚脱力时, 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车夫掀开帘子, 对着早就侯在这里的女人讨好笑道:“您瞧瞧, 这次的好货不少呢。”
女人伸长脖子看了两眼, 皱眉不满,“怎么就这么几个人?”
车夫无奈, “您又不是不知道,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查的严,就这几个都是冒了大风险呢。”
“行吧,将她们弄下来。”
“哎。”
车夫正准备转身将车厢里的女孩拽下来,女人就冷脸阻止了他,“不用你,弄伤了你可赔不起。”
然后示意身后的两人将人弄下来。
两人低着头上前,解了孟椒几人脚上的绳子,将她们拉下马车。
车夫搓着手看女人,女人丢给他一袋银子,转身就要带人离开。
车夫吃过亏,赶紧拆开袋子数了数,然后立马跑到人前面拦住,“李管事,这有点少了吧?这次人虽然少了,但货好啊,一个能顶三个,你自己瞧瞧这个穿紫衣的,衣服料子都是好的,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细皮嫩肉,再看看那个红衣的,怡红楼的头牌都没这姿色,你一个算十两也太少了。”
“你要是这么干,下次我可不往你这里送了,那些暗娼也要人,每次我都是把好货往你这观里先送。”
女人顿了顿,也怕把事办砸了让观主生气,只好没好气又扔了一袋银子,“滚远点。”
车夫接住,点头哈腰“哎”了好几声,然后美滋滋朝马车走去。
孟椒听到“观里”二字,心口一跳。
京都城外只有一座白云观,再联系刚才听到的只言片语,孟椒突然想起前世听人说过,白云观之前做的是风月生意,后来被查封了,才成了罪犯家眷的清修之地。
女人将孟椒几人安置在一处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走之前吩咐门口看守的,“将她们身上的外衣扒了,和之前一样,这三天只给喂稀粥。”
看守的两个女子点头,“是,李管事。”
女人走了两步又停下,回头道:“那个紫衣和粉衣女子的衣服,等会儿送到我房里。”
“是。”
人走后,两个看守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默契的撇了撇嘴。
孟椒被扒得只剩一层中衣,冷得她瑟瑟发抖,与旁边几个女子挤成一团,互相取暖。
那两人扯掉她们的衣服后,也没再给她们绑住了,应该是觉得她们跑不掉,有恃无恐。
听到关门声,孟椒拽掉嘴里的粗布和眼睛上的黑布条。
一边揉手腕一边打量屋子。
屋子不大,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扇窗,窗户很高,几乎挨着房梁,根本爬不出去。
她们缩在靠近门的角落里,另一边还有三个人,只是这三个人神情十分不对劲,憔悴瘦弱,眼神呆滞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