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娘子多福(45)

作者:红芹酥酒 阅读记录

萧言卿放下筷子,淡淡看了她一眼,“话有点多了。”

起身去了屋里。

吴嬷嬷撇了撇嘴,一点都不怕他。

他不说,她也看得出来,四郎这个性子,要是没什么关系的普通人,怎么会带到这宅子来?

这里可是老太太娘家的宅子,老爷都没给,只给了四郎。

整个萧家,四郎最在意的就是老太太了。

除夕将近,虽然宅子里没什么人,但吴嬷嬷还是准备了起来。

这些天都有从外面送来的东西,新鲜的蔬菜、鸡鸭鱼肉、料子、花灯、对联……一车一车的拉,前院还来了很多的下人,都是来打扫屋子的。

孟椒房里也多了好几身新衣服和几盒首饰,衣服都是按她尺寸做的,穿着刚合身。

但她没好意思穿,总觉得欠萧言卿太多了。

吴嬷嬷年纪大了,年货中除了桂圆荔枝核桃枣子那些,还有做好的寸金糖、枣饼、福饼、喜糕……

吴嬷嬷带着孟椒挑捡送来的东西,火腿酱鸭海参糟鹅那些,她用纸包好,说留着让孟椒带回家去,这些东西能放得住。

还有两瓶琉璃装的蜜露,吴嬷嬷说明早给她沾着年糕吃。

孟椒看着外面钱都买不到的琉璃,便知自己每天吃得蜜露有多珍贵,她还连续吃了那么多天。

心里有些不安。

除了这些,金恩寺也送来了青白团子、素烧鹅、素鸡、桂花瓜子、沙胡桃糖那些。

这几天萧言卿没来了,不过二十九那日,他特意来了一趟。

正院堂屋放着供桌,上面摆放着鸡、鸭、鱼、肉、水果、糕点,米饭。墙上原先的白鹤青松图和对联撤下去了,换成了画像,是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案上也放着香。

萧言卿拜祭过后,拿出一卷佛经烧。

吴嬷嬷说,这是老太太的父母,老太太也是可怜人,父母早亡,留下孤女守着一大笔财产,要不是老太太是个厉害的,恐怕早就被娘家亲戚吃干抹净了。

这些是除夕夜应该做的事,明日要在萧家,萧言卿今日提前过来做。

等做完这些才用膳。

往年都是萧言卿一个人吃饭,今年多了一个孟椒。

林叔、吴嬷嬷今日下午就被孙子孙媳妇接走了,走之前吴嬷嬷还问孟椒要不要与她一道,这两日宅子里就两个小厮婢女守在这里。

孟椒摇头,怕打扰到他们家团圆。

饭菜是按照年夜饭规格来的,十个菜,寓意十全十美。

是吴嬷嬷下午亲手做的,做好后放在蒸笼里闷着,端上来还是热的。

孟椒不习惯人伺候,好在萧言卿也是,屋子里就听见两人碗筷相碰的声音。

她不爱吃肉,筷子没夹两次,多的都是素菜,尤爱吴嬷嬷做的蟹膏素团,透明的面皮里裹着好几种剁碎的素馅,小小圆圆的,上面点缀着色泽金黄的蟹膏,又香又美味。

一连吃了三个。

再去夹时,旁边人伸出筷子阻止了,男人有些无奈道:“蟹膏性寒,你身子不好,不宜多吃。”

然后用公筷给她夹了一块羊肉,“羊肉性温,多吃无害。”

孟椒没说话,低下头吃羊肉。

萧言卿瞧她样子可怜,顿了顿后,用公筷拨开一个蟹膏素团上面的蟹膏,然后夹给她,“吃这个吧。”

孟椒轻轻皱了下鼻子。

没有蟹膏就不香了。

萧言卿有些好笑,觉得她像个孩童。

他声音温和道:“若是喜欢吃,以后让吴嬷嬷给你多做,不过一次性不能吃多。”

孟椒拿筷子的手一顿。

猜不准他什么意思,明知道她就要回家了,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她想了想,还是抬头去看他,“大人什么时候南下?”

萧言卿听到这话,脸上笑容淡了几分,见她抿唇沉默,倔强看着自己,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除夕过后就南下,没有骗你。”

他说话的时候,他眉眼依旧温和,还伸手又给她夹了一块肉,动作轻柔。

孟椒看着碗里的菜,心里怪怪的。

她突然想起一件早就忘记的事,前世那次秋猎,临走前一夜陛下办了一场晚宴,孟椒也有幸参加了,宴后还在花园里碰到了他,他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

那晚她吃了不少御厨炙的羊肉,他笑着说他也擅长炙烤,以后做给她吃。

只是那时候她喝了点酒,好像疑惑回了一句:我们又不熟,你为什么炙给我吃?

后面发生什么孟椒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之后过了好久都没见过他,最后一次就是在白云观山下棚子里躲雨,他不说话,她就也没好意思打招呼。

现在想想,莫不是生气了?

应该不至于吧。

孟椒没有说话,不过把他夹的肉给吃了。

次日便是除夕,吴嬷嬷和周叔都不在,顿时觉得冷清不少。

孟椒待在屋子里没出去,萧言卿说除夕过后便南下,应该快了,趁着时间她做起针线活,给吴嬷嬷和周叔的重孙子做了一件小袄,感激这些天两人的照顾。

晚上孟椒一个人在屋子里吃的。吃完,做了一会儿刺绣便准备休息。

外面传来一阵热闹。

她也没多想,过了会儿,屋子门被人敲响。

孟椒起身去开门,婢女站在门口笑吟吟朝她道:“大人来了,给娘子带了一盒子糕点,还让奴婢转告娘子,明早卯时出发,让娘子早点休息。”

孟椒讶异,没想到这么快,点点头,“好。”

接过婢女手里的糕点,“替我多谢大人。”

“娘子早点休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