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多福(99)
不同前两次的拘谨,这次心态平和很多,可能是看姐姐过得好,已经融入萧家了,让他也有了不少底气。
一路还有闲情逸致的四处看看,灰瓦、漏窗白墙、朱红隔扇……几乎一步一景。
正院那里,门口几位婢女看到孟椒领着一位俊美的小郎君过来,忙笑吟吟上前见了礼,“四夫人安,见过小郎君。”
通报的婢女很快跑出来,也笑着打开帘子,“老夫人听说小郎君过来了,十分高兴,四夫人和小郎君快请进。”
孟椒便带着陈书进了屋。
陈书来京都城后,也学了几天礼仪,在姐姐行了礼后,双手交叉胸前,“见过老夫人,祝老夫人安康长寿。”
不敢多看,目光落在红木雕花脚踏上的一双葡灰龟背团花纹绸缎平头鞋上,鞋头还绣着两串金珠。他心里忍不住咂舌,光这一双鞋就能买好些书了。
萧老夫人坐在罗汉床上,笑容满面招手道:“好孩子,走近些让我仔细瞧瞧。”
她今日穿着一身旧藕荷地蝙蝠古钱纹罗长褙子,一抬起手,便露出腕上的金镶玉梅花竹节纹碧玉镯。
陈书偏过头有些无措的看向姐姐。
之前学礼的时候,没有这个。
孟椒有些好笑,对他点点头,“快去吧,娘喜欢你呢。”
陈书有些不好意思的走上前去,到了跟前后,乖乖又喊了一声,“老夫人。”
孟椒朝上首的萧老夫人解释了一句,“他平时都是在屋子里读书,见过的人不多,失礼之处,还望娘不要怪罪。”
萧老夫人笑眯眯看着陈书,十分满意的点点头,“原以为你姐姐就长得漂亮了,没想到你更出色,果然娶媳妇得娶个漂亮的,生出来漂亮孩子,看着都心里喜欢。”
说完对孟椒道:“今年多大了?可定了亲?”
孟椒想到袁家那事,但八字还没一撇,也不好这会儿说出来,只道:“他还小呢,等过两年参加乡试后再说。”
萧老夫人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然后叮嘱陈书,“好好考,我家三郎之前说不到什么好亲事,自从高中后,好亲事一门接着一门,过两年若是高中了,到时我给你牵一门好亲事。”
说着脑子里已经有了好几家的想法。
陈书红了红脸,“谢老夫人。”
萧老夫人看了笑,“还害羞呢。”
说得陈书脸更红了。
从主院出来,陈霜手里捧着一个墨色的匣子,里面是老夫人刚才赏赐给陈书的文房物件。
孟椒想着陈书对萧府不熟悉,特意带着他逛了逛园子,往水榭台那边走去。
王氏正与嫂子走在抄手游廊上,嫂子金氏突然偏了偏头,忍不住问了一句,“那是谁啊?”
王氏顺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远处,孟椒领着一众奴仆往亭子那里走去。
皱起了眉头,“四爷续娶的那个孟氏。”
金氏扬了扬眉,原来是四夫人,她还猜是府中哪一位郎君和娘子呢,没见过萧家有这般出色样貌的小郎君。
不禁又疑惑问了一句,“走在她身边的是?”
这次王氏也看到了,眉头皱的更深,看向身边的嬷嬷。
嬷嬷想了想,不太确定道:“可能是四夫人娘家弟弟,听说那陈家小郎君没回老家,好像要参加太学的考核,可能是要留在京都城。”
听到这话,王氏脸上露出厌恶神色,嘲讽开口,“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孟椒嫁给了四爷,她弟弟竟然敢去参加太学的考核,肯定是四爷从中出了力。
想当初,她让三爷去求四爷将二郎也送进太学去,四爷直接拒绝了,让二郎自己去考。如今对待外人倒是上心。
王氏心中愤恨。
这话说的实在是太难听,金氏忍不住想,你不也是如此?只不过本事没人家厉害。
心里有些气恼公婆不会教孩子,把小姑子宠成这般无脑发蠢,跟丈夫关系差,把子女也教的没用,还跟妯娌相处的不太和睦。
不过这些都轮不到她说。
晚膳在西跨院小次间用的,有陈书在,比昨晚热闹不少。
因为跟四爷交谈过几次,如今陈书也不怎么怕了,应对四爷的考问,会的就说,不会干脆直接摇头,还不停追问姐夫应该怎么解答。
萧言卿态度温和,还跟两人说一些他以前在外任职的经历,关于农耕水患这些见解比书上说的更深刻。
一顿饭下来,陈书和萧寒都有所收获。
两人离开时,陈书还在路上一脸羡慕道:“寒侄,你有姐夫这样的父亲真好,什么都可以问他。”
萧寒不明白就一顿饭的功夫,这人怎么就能熟练的喊他寒侄?
他心里有些郁闷,不好说这些也是他第一次听父亲讲起,以往他面对父亲考核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敢缠着人问东问西?
想起方才用膳时,陈书跟父亲交谈甚欢的样子,还有孟氏坐在旁边温柔笑着,心里酸酸的,仿佛他才是那个外人。
陈书还在旁边热络道:“寒侄,你家里真大,今日要不是有我姐姐带着,我都迷路了……”
萧寒觉得这个寒侄不太顺耳,忍不住小声回了一句,“你也只比我大三岁。”
陈书听到了,扭过头一脸正经道:“可是你喊我姐姐母亲,名义上我就是你舅舅。”
关乎辈分的事,可不能含糊。
萧寒动了动唇,不好再说什么了。
到了前院,身后的小厮提醒陈书,他该往右边小径走。
陈书拍拍萧寒的肩膀,“好了,外甥,明日记得叫我,别把我丢下了,不然我会跟姐夫告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