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115)
结果他们都不愿意,说是看着是怎么出盐的?又怕出盐后无人看守被别人偷了。佳肴便跟一农家借炉子,烧开水泡自带的薄荷茶。
再拿井水镇一镇,送去给工人们喝。今天太阳毒,又是初次晒盐,卤水放的并不多,哪里还用等傍晚,才过午眼见那晒场上出现层层白沙样的结晶。
众人惊喜道:“这就是盐了吧!沈小哥,现在能去收盐了不?”
佳肴看看水量摇头道:“耐心再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晒场中的水只余浅浅一层,一层白盐粒清晰可见。
佳肴大喝一声:“收盐!”看热闹的盐农呼朋唤友来观这一奇迹!竟然不用火煎,只用太阳晒就能晒出盐来!
前几日还嘲讽沈管事糟蹋盐田的人,今日统统闭口,只大呼‘神迹’。见佳肴带头拿着木铲扫帚等物下场收盐,不一会几人将白盐扫到晒场边缘。
堆的像小山一样高的雪白盐堆,比那火煎的盐更白更细,出盐更多。只是土晒场到底不那么干净,许多盐沾了黄泥水。
佳肴当下决定,去订制石板,要把这晒盐场全铺上石板。再分成小块,这样一来收盐的时候一人一块的收,更快捷也更好打理。
刚把这批盐装筐背出晒场,又拿提前备的竹席簸箕等物,铺上白棉完全晒干。
这时,沈明觉带着县丞来了:“我们来晚了吗?盐已经收了?怎么样,出盐多吗?”
佳肴手臂一扬,指着盐田边道:“全收了!出盐之高,是煎盐的十倍不止!还请县令大人亲自查看!”
围观百姓全都散开,沈明觉和县丞快步走到晒盐席子前,激动地抓一把半湿的盐料,像沙子一样让它从指缝中流下。
沈明觉有心理准备,而县丞却是头一次在盐田里就见到这样的细致盐粒,一般盐商从盐农这里收了煎的大块海盐,还要再次磨砺煎煮,才能变成这样的细砂盐。
不敢相信地这筐看看,那筐摸摸。又跑到晒盐场,从那残水中摸出残留的白盐粒,激动的活像自家田里挖出宝藏一样。
暑热太阳毒,现场所有人都脸晒的通红,汗流不止。可没有一个人走开,全都围着那晒的盐粒,仿佛它不是普通的海盐,而是黄金宝石一样。
县丞激动地问道:“大人,此法可能大面积实施?”他以为只能小范围内这么做。
沈明觉看向佳肴,见她点头轻笑道:“自然可以!晒场建多大,就能晒出多少盐!”
“那大人可以把此法教给新安盐农吗?”
沈明觉双手背在身后,看着围观的盐农,目光中透着渴望,神情激动。他们隐隐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县令大人,也许能让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煎盐法改变。
能让盐田的产出更高,能让自己的收入变多,能让他们挺直腰板过上好日子!
沈明觉高声道:“此晒盐法,是沈管家考察盐田多日,呕心沥血想出的全新高效制海盐的办法。本官有意将它教与全县盐农!
本官不强求大家舍弃煎盐法,只要愿意学习晒盐法,可以到本官职田处学习!”
围观的盐农未如佳肴预料般欣喜若狂,或是感激不已,而是一脸茫然。
直到陶老倌站出来询问赵衙役,沈家兄妹俩这才哭笑不得,他们听不懂官话啊!
--
作者有话说:
求走过路过的书友,动动小手,给个五星好评。谢谢!
第114章 会神力的沈大人
沈明觉便单对县丞道:“先派几个愿意学的盐农来学习,至于推广和指导百姓,就交与你。
若此法得到广大盐农认可,本官会和你一起上书给知府和节度使大人,介时,这便是我新安最大的政绩。”
县丞激动不已,抱拳道:“下官何德何能敢占此大功!不求上书留名,只为新安盐农谋些福利,下官就心满意足了。”
瞧这一身正气的官腔打的,比沈明觉老练多了。连旁边的佳肴都听得出来,他对这送到手上的大政绩有多狂热。
也能理解,沈明觉这七品县令,怎么说也是进士出身,三年后政绩好还能再调。
而县丞只是举人,在这岭南官场摸滚打爬十几年,才混到新安小县的县丞之位,若无大政绩,他这辈子想升到正品都难。
而现在他看到了希望,也许一心一意协助沈县令,三年后沈县令高升后,这新安的县令指不定就是他了。
沈明觉笑道:“本官发布的清洁全城三项政策,你监管的很好,连下方乡镇也都盖了公厕。这推广晒盐法是大任,除了你本官也不放心别人。”
县丞当即表示,会跟着盐农一起学晒盐法,自己也有一百多亩盐田,明个就全改成晒盐场。
几日后,沈明觉头一回给上司正式上表,先写了自己来新安出的新政策,虽然知府肯定已经听说了,从帝都来的沈县令不满新安脏乱,新官上升头一件事就是搞清洁。
但沈明觉还是详细写了自己推出三项新政策的原因,尔后再郑重地写道,他实地考察盐农制盐过程后,与新安众官吏商讨改进办法,最后终于想出了晒盐之法。
如今已用职田试晒,不光比煎盐出盐更高,还节省人力物力。已由县丞在新安推广晒盐法,特跟知府大人报备。
又给节度使写一封,全面详细地把晒盐法献上。至于新安诸事跟自己的顶头上司说说还好,跟节度使说,就有是逾越了。
七品县令没有上奏直达天听的权力的,除非皇上特许,否则有事就是找上司和地方节度使。所以这晒盐法要献给朝廷,还得由上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