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166)
佳肴人来疯的毛病又犯了,一看人这么多,大家又这么高兴,就定于每月十八到二十日,这三天发上个月干河粉的钱。
在杏花巷外的空地搭大棚请唱大戏的,连唱三天。反正花不了几个钱,把干河粉的名声越传越广才好。
搞得杏花巷热闹非凡,许多城外百姓听说了还特意跑进城听戏。连商队知道后,有收齐了货要走的,也要多留两天好听完戏。
可惜的是奶糖生意不好,因为没有化学物品,天一热糖就化的快。便停了收水牛奶,跟农夫约定夏季不用送,到秋冬再送牛奶上门。
这些小生意都是佳肴和二哥在料理,让大哥开心的则是,商队连连进城,除了城中客栈酒楼生意好起来。渔民的干货也带着卖出去不少。
特别是江白菜,以前都被砍起来喂猪牛的,如今从新安传出江白菜的做法,加上商人在新安住宿期间常吃江白菜。
再一打听,连知府县令都爱吃,价格又格外便宜,晒干的才一文一斤,商队多少都会带些走。
除了渔民连盐农都会趁早晚去浅海区割江白菜,家家门口扯的一排排绳子挂着晒。
除了江白菜还有紫菜,拿小竹簸箕直接从海里捞满,淋干水往石头上一倒晒干就是一块紫菜团。
煮汤最好,水开后撒一半下去,汤翻滚了,有条件的敲个鸡蛋成花,没条件的直接加点葱末。
同样是从县令家传出来的吃法,如今已是夏日新安家家必备的餐前汤了。
佳肴还想做出海苔,在这个零食匮乏的时代,海苔绝对会受孩童喜欢!
可惜只干燥剂和密封这两点就难住了她,这两点解决不了,海苔就不经放,别说卖到帝都,连卖出新安都不可能。
只能放弃了,大周的孩子们,你们想吃到香脆可口的海苔,还要等好多年哦!
家中职田佳肴依旧天天去一趟,特别是那块实验田,上班途中绕道也要去看两眼,如今水稻正在抽穗,已经能看出跟撒种长势的不同。
插秧的稻子杆结实,叶片又密又大,一大片绿油油的半人来高。比周围撒种稻高出许多,稻穗也结得多且饱满。
有的百姓已经信服,那种玩闹似的播种法是真有用,收成肯定会高!已经打定主意,明年学县令家的种植法。
还有人不信服:“县令家的田,肯定是肥料上的足!”
“别看现在长的好,都是虚的,咱们要结稻子多,又不是要稻草长的长!”
……
--
作者有话说:
胖哥是佳肴的,郡主是嫂子,王爷是老板,大家别站错队了啊!
第175章 想建港口的沈明觉
这些闲话佳肴听了也是一笑了之,说再多也比不上打粮食收成高来得让人信服!
这批早稻七月就能收,到时候百姓就知道县令大人不是胡闹不懂种田滴。
谢清涛代卖花露水那一百五十两,佳肴放枕头下面枕了一夜,又借二哥枕了一夜,第三天给了大哥。
结果人家立即就组织人接着修路,有村长跑来哭穷,说自己村连架两架水车的钱都没有。
他又出钱找木匠做一百架水车,由县丞负责查看哪个村水车不到位给人送去。
结果一百五十两连一个月都没有就花完了,然后夏初大批商队进新安,他又四处跟商队聊天,问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不多带点货?
商人们开始抱怨,路难走啊,进岭南后蚊虫多瘴气重,人易生病都不爱来。山路又难行,货带多了驴车牛车拉的慢。
然后佳肴就见自家大哥又开始了挑灯夜读,问几次他是打算做什么?他都摇头笑说计划好了再告诉她。
结果几天后他给了个重磅消息,先问佳肴和沈明远:“嘿嘿,你俩还有多少银子?借大哥一点使使好不好?”
沈明远本能地去护腰带,护完才想起来银子在房间不在身上,警惕地看着他道:“你要借多少?多于十两没有!”
佳肴再次体会到家有碎银机是个什么样的,你这县令也当一年了,没见你攒一两俸禄,还把我俩赚的银子都给搭进去了!
可知道大哥都把银子花在何处,佳肴觉得有银子不给他用,自己会睡不安稳地!
便叹道:“你那修路银子不是够了吗?又想干嘛?”
沈明觉将一幅新安舆图往桌上一摊,一手背于身后,一手指点江山:“你们瞧这新安四周,三面多山,往北方向只有一条路可走。
虽然新安地界大哥我已尽量修的平坦通车,可出了新安的路有多难行你俩是知道的。实在不利于商人往来!”
“你想把全岭南的路都修了?”佳肴吃惊地道。
沈明觉笑着摇摇头,佳肴才心一松,却听他道:“我觉得修路工程浩大,并且涉及全岭南,凭我一人做不了主。
所以决定弃陆路不用,改走水路。”
他的手指随即点向长长的海岸线,这下连沈明远都嘲笑他:“那港口是水师的,才不会让商人用呢!大哥就省省吧,也就成郡王能走,你就别想了!”
沈明觉再次摇头:“谁说我要用水师港口!新安的海岸线这么长,我再建个商用港口不就行了!往南下能到钦州,亦可到交趾等番国。
北上能到鄞州,待港口往来船只多起来,海外番国亦会有商船来,那时咱们新安的物产,就能远销海外了!
而新安,也会成为不亚于鄞州的繁华之城!”
沈明觉越说越激动,若不是佳肴知道这家伙绝不是穿越来的,还以为他是见过后世新安做为一线城市的繁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