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169)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沈家村在山边,极少有外乡人过来,有个车马来了全村人都会探头打听一下。

有人认出驿卒,立即跑到沈家大喊:“太爷太奶大娘,你家好儿郎又给你们送东西回来了!”

沈家众人全体出动,欢喜迎出来接驿卒,待得知这两护卫是从新安来的之后,沈母高兴的捂着胸口差点晕过去。

一边擦眼泪一边迎两人进正屋,上好茶上好点心请两人坐,沈爷爷和二叔、三叔、四叔与两人一桌坐下,女人们全都坐在旁边抹眼泪听着。

村中众人围在沈家门口,孩童去逗那驾车的驴,有人猜测这两大箱子装的该是什么好东西?

驿卒提醒先把东西搬回来再叙话不迟,二婶三婶四婶忙来抬东西。

只有沈母和沈奶奶不动,边抹眼泪边盯着两护卫,只想让两人再多说一点远在新安三个孩子的事。

看热闹的人当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魁梧沉默的身影,正是肖弘宣的父亲肖大叔。

这两年来,沈家儿郎往家里寄信寄银子送东西的次数,多的连驿卒都跟他们家熟了。人家还是在岭南当官的呢!

而自家儿子在帝都做官,离乐安也并不算远,却是一年两封平安信,从未提过要回乡或是接他到帝都去。

待听到屋里传来沈母问话:“我家儿郎身边跟着的两个仆从,一个叫佳肴一个叫明远,他们怎么样了?”

沈明觉之前写信回家,有说为了行事方便,堂弟妹妹是以仆人的身份跟着他的。

两人忙道:“两人都很好,如今佳肴小哥在我家王爷的庄园里做管事,非常受王爷器重。

明远小哥管理蚊香工坊,商队往来络绎不绝,生意极好,他亦极受沈大人信任,常伴其左右。”

二婶几次想问被二叔的眼神压下,直到几人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实在是两护卫对沈家三兄妹的事知道的不多。小半个时辰也就讲尽了。

沈爷爷留三人在家中用饭,两护卫都拒绝了,说是要赶回鄞州,海船还在等他们呢。

沈爷爷又给两人几百辛苦钱,两人也都不要,说是王爷所差,分内之事,他们不能要。

结果每次都能得十几文辛苦钱的驿卒也不好要了,只好肉痛地跟他们回驿站,期待着下次沈大人送东西,自己独自送来能得多点辛苦钱。

第179章 过节似的沈家人

待驿卒和护卫三人走后,沈家笑着跟看热闹的村民打了招呼。

小孩子们给几块糖,女人一人给块干河粉,让拿回家尝个鲜,待大家都散了之后,才关了家门,一家人等着沈爷爷开箱。

沈爷爷将两个箱子打开,先取出信和银子,沈明远的银子给二叔,其他的银子给沈母。信则是备上礼物带到老秀才家请他来念。

九岁的沈明路已经开蒙,一瞧奶奶又备糖又备点心,心急地道:“爷爷让我来念信吧!这些好吃的就别送人了!”

沈爷爷对孩子们总是格外和气,只有三个儿子见了他头都不敢抬,孙子们却极爱跟他玩笑。

沈爷爷笑道:“好!来让我们阿路念信,念好了这些糖都归你。就是有不认识的字,也别乱猜,明个去问问夫子。”

二婶很是骄傲地搂着儿子的肩膀:“快阿路,先念你哥的。”

转眼看到三婶在那里的看箱里的东西,忙把它关上,假笑道:“等看了信,让娘来分。”

三婶早已习惯二嫂的小心眼,也未多说,一群大人围着沈明路,听他中气十足地念着信。

沈奶奶一边听一边抹眼泪,又悄悄拿红薯粉用水泡了,准备今晚一大家子都在自家吃晚饭,想着宰那只鸡好。

沈家只是山村小户,也就沈明觉高中后,这一年经济状况才好点。不像大户人家父母在不分家,沈爷爷直接拍板,四个儿子成了亲就各自单过!

如今只有未娶妻的四叔跟沈爷爷沈奶奶同住,其他三家虽都离得近,却是分开吃的。

每每沈明觉的信送到,全家都开心的跟过节似的。以前沈二婶还有些小心眼大房出了个当官的,自己这房虽有两儿子,读书都不怎么好。

可自从沈明远跑去找沈明觉,这几次都给她送东西送银子后,她对沈母恭敬的不得了,大嫂长大嫂短地叫着。

沈家因三个孩子远在岭南,一大家子,倒比之前齐心了。

肖大叔在沈家外呆了挺久,他很想问问佳肴的近况,却又觉得没立场问。自从沈明觉高中进士,他本以为很快就该佳肴跟自家儿子成亲。

岂料沈家却再也没提这事,他等了好久逮个机会问沈爷爷,结果得到一顿斥责,直说自家孙女跟他家无任何关系,此事再不必提。

他一个鳏夫,又不敢去沈母家问。只找个沈爷爷不在家的机会,提两只山鸡来问沈奶奶。结果得知自家儿子已经娶妻了!

肖大叔先是不敢相信,娶妻这样的大事肖弘宣怎么可能瞒着父亲?

而沈家人只当他早就知道,还在这边和他儿子一起哄骗佳肴,所以才没好脸色给他。

他本想等沈明觉赴任后佳肴回村,他再细问佳肴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事他又不好找别人代写信问肖弘宣。

结果一等再等,佳肴没回来,肖弘宣除了报平安,信上一个字也没多写。

这次听说佳肴在新安过的很好,看样子一时是不打算回家乡了。肖大叔回家后枯坐很久,蚊子出来咬的痒而难耐,才起身点上一枝蚊香。

看着这枝蚊香,是那天沈家四郎拿给他的,说是佳肴在新安做的,寄回家的也不多,他住的离山林近蚊虫多,给他一些夜里点了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