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188)

作者: 童夕君 阅读记录

如此大功绩,朝堂若不奖励,岂不寒了官吏的心!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老匹夫休得胡言,本官何时说过不奖励!只是凭此想封爵,没门!”

……

朝堂上吵闹了许久,最后皇上拍案而定:“晒盐法和插秧法两功同赏,赏黄金千两,良田千亩。另官升三阶为从五品。”

因为前有封爵提议,皇上还差点同意,这回不提封爵,只赏田与黄金,再升官阶。

百官到觉得满意了,特别是刚刚吵得最凶的那几个御史,都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才没让朝堂多一个七品县令的子爵!

李大人满脸遗憾,一再叹息。心中却乐开了花,他就知道,若直接开口替沈明觉求这么高的赏赐,肯定有人不同意。

可若是直接求封爵,开到最高价,朝廷百官不同意,一番讨价还价,皇上再为示公正,只要不封爵位,赏多少黄金与田产,百官也会同意!

秦王和户部尚书这才后知后觉地看了李大人一眼,见他还在哪感叹‘可惜,可惜我大周少了一位有能力的子爵啊!’

两人心中都暗暗道了一句“老狐狸!”这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明明自己就要致仕了,却在致仕前助力完成晒盐法推广,又以一己之力舌战御史,替沈明觉讨来这么高的赏赐。

不光皇上念他年老还这么卖力,致仕时也会有封赏。就连盐使部年轻官员也会念他为下面人力争功劳。

远在新安的沈明觉知晓后,也会感激李大人的全力相助。待沈明觉身居要职时,这份大人情他就可以用在自家儿孙身上。

皇上封赏已经下,却有官员提议:“沈县令已经是从五品,大周还未有从五品的县令,皇上要不要将沈大人调回帝都?”

户部尚书制止:“皇上,沈大人仍在改良水稻,此时调回帝都,只怕不妥。

依臣之见,沈大人自赋任新安后,这政绩是一件接一件,许是这新安正适合沈大人经营。

帝都不缺从五品官,可岭南却缺啊!东莞郡的黄知府已经兢兢业业在岭南任了六年,不如调他到广州府任职,沈县令接任知府一职。”

有人反对:“沈县令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过是个新科进士,这县令也就做了一年而已,能做好知府吗?”

眼见朝堂又吵了起来,皇上道:“此事朕自有主张,诸卿退朝!”

这一退朝,新安那个会制盐的七品沈县令,连升三阶,赏良田千亩黄金千两的消息,飞一样传遍整个帝都。

在翰林院的肖弘宣自然也听说了,他早就有心理准备,沈明觉会因为晒盐法的功绩获得奖赏。却没想到皇上会奖赏的这么丰厚!

千金、良田、官升三级!自己在翰林院修书四年,还是因为娶了李家女,才升为六品。

而沈明觉,丢到全大周最穷苦的县任了一年县令而已,竟然就升到从五品了!

为什么?凭什么?肖弘宣藏在袖子中的手,紧紧握住,指甲深深地扎到掌心的肉里。

更让他心如刀绞的是,满翰林院的人都知道,沈明觉是他的同乡,他成亲的时候沈大人还送贺礼了。

于是人人都在来跟他打招呼:“恭喜啊肖大人,沈大人如此得皇上赏识,以后沈大人提携你的时候,可别忘了我们这些同僚啊!”

第205章 肖弘宣的不忿

“朝堂上乐安的官员就肖大人和沈大人,这沈大人高升,又得皇上赏识,调回帝都指日可待。肖大人到时候定要帮我们引见引见啊!”

“我可听说皇上是想给沈大人封爵的呢!可惜御史阻挠没封成功!沈大人还年轻,若再有几样大政绩,这封爵只怕是迟早的事哦!”

“我听说连皇后娘娘都在打听沈大人,说不定是想替纯玉公主招为驸马呢!

啧啧,若真是如此,那肖大人以后就跟皇亲国戚做亲戚了啊!先恭喜肖大人了!”

……

同僚们或真心或假意的话,气得肖弘宣心口堵得难受,脸色苍白,眼神阴戾。

猛地站起来:“你们先聊,我去去就来。”

众人诧异地看着他僵硬地离开,有些不解,同乡得到皇上赏识,如此重赏,若是旁人当即请客吃酒的都有,怎么肖大人看着不像高兴,到像是气急败坏呢!

肖弘宣此刻可不止气急败坏那么简单,同僚们的那些话,一句句一字字,皆如耳光一样重重地打在他的脸上!

他想到沈明觉在帝都时,他找佳肴说的那些话,当时他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佳肴愿意给他做妾,他提携沈明觉仕途。

而现在呢,短短一年而已,沈明觉已经是从五品,并且皇上赏识,秦王和几个尚书都替在朝堂上替他说话!

而自己呢,只怕皇上早就忘了自己这号人了!

不行!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得到佳肴,官就不能做的比沈明觉低!

佳肴走时,哪怕知道她去的是千里之遥的新安,但仍感觉自己并未失去她!

早晚有一天,她会知道官场险恶,凭沈明觉根本不可能有作为,不想一辈子呆在穷乡僻壤,就回来给他做妾。他自会想法子调沈明觉离开岭南!

可现在呢,他感觉自己真的要失去佳肴了!娶李氏的时候,他总觉得好好跟佳肴解释一下,她会理解的。

都是农家出身,知道穷苦的滋味,能抓住一个往上爬的机会,岂会放过?

偏偏佳肴不理解,对他恶言相向,说与他老死不相往来。

那时,他只觉佳肴到底是年纪小了,只要跟沈明觉去岭南吃点苦头,自然还会回来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