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208)
只有悦真,对招睇看了又看,见她的眼神一直在沈明觉身上没移开,还念叨着大人对她有救命之恩。
悦真对‘救命之恩’四字一听就觉得刺耳,率先道:“我在新安还没个丫环,这招睇却无去处,不如跟我走。”
沈明觉忙替招睇道谢:“能服侍郡主是她的福气,本官替她谢过郡主!”
佳肴在悦真、招睇和大哥之间扫一眼,觉得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
不过正事要紧,她问道:“大人明日准备如何审这案子?”
“先查巫婆用此法害过几条人命?依律问斩!至于无知村民,教导一番放行。”
佳肴之前就对祭龙王有过计划,正好趁这个机会说给几人听听,看看可行不可行。便慢慢道:
“只这样把巫婆斩了,只怕百姓还会说大人不尊龙王,若再来风雨,都会把它当成龙王之怒,罪怪是大人引来的。
这海风暴雨年年有,今年劝服了,明年百姓怕是又忘了,再有巫婆歪道一蛊惑,这活祭还是禁不住。
只有让百姓知道,龙王不需要活祭,只需要诚心祭拜,才能杜绝。”
成郡王听了来了兴致:“哦,你有什么主意只管说!”
佳肴笑道:“那巫婆直接斩了太可惜,我觉得可以这样……”她一番说罢,众人都觉得此计甚妙。
只是此计需要一个身份尊贵,令百姓信服之人做引,却有一些危险。悦真稍一思索道:“我来吧!”
成郡王和沈明觉同时呵斥:“不可!”
谢清涛道:“我身手敏捷,不如我来!”
沈明觉瞪他道:“我乃新安父母官,百姓对我最熟,郡王和郡主千金贵体,不可涉险,谢大人新安百姓不熟,就由下官来吧!”
沈明觉争赢了,当夜几人又将计较详细了一番,成郡王和悦真几人回驿站时已是深夜。
佳肴几乎一夜没睡,细细想着这个计较每个环节会出纰漏,绝不能让自家大哥有一点生命危险!
翌日一早,包括脚不方便的阿力,沈家全家出去,全都来到县衙。先让赵衙役敲锣打鼓,引得全城近千人来围观:
“沈县令祭龙王,速来看啊!”
而后开堂,将昨夜抓来的几十村民和那个惶恐不安的巫婆带上堂来。
那巫婆年约四十,长着一张满是麻子的长脸,红红的酒槽鼻,眼窝极深,眼皮吊着,看一眼能吓哭孩童。
巫婆来了,沈大人却不是治罪,而是跟她郑重致歉:“本官错怪大仙了!
昨夜抓了大仙,本官便被龙王托梦,说确实想要祭品。还令我今天必把祭品奉上。”
围观百姓全体哗然,他们正就对海龙王敬仰不已,一听龙王托梦给沈大人,无一人不信。
因为沈大人是新安的父母官,龙王想要祭品,自然是找父母官的。
巫婆得意洋洋,惶恐尽去,在堂上宣传海风暴雨的原因,龙王是如何因得不到祭品发怒,她又是如何不惜减少寿命跟龙王沟通的。
她说什么沈明觉都带头叫好,一副非常信服的模样。
最后引得围观百姓越来越多时,他才道:“龙王今日必要祭品,我们一起去大仙做法之地看看。”
那巫婆和招睇村的人神气地在前面领路,众官吏跟在后面,百姓越聚越多,全都不顾泥泞来看热闹。
待到了海边,巫婆一副掌握全局的样子:“昨夜那个龙王新娘赶紧带来,今日当着全县人的面祭给龙王,龙王更加高兴,以后风调雨顺,咱新安年年平安!”
众百姓都大叫:“抬新娘,祭新娘!龙王爷,收新娘!”
佳肴在人群中,被二哥和谢清涛一左一右护着,听着百姓喜气洋洋地大喊,她听着心中却浮现前世看过的一句话“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此时不也一样,人人都喊的,何不是‘吃人’二字!
沈明觉放在袖中的手紧紧握成拳,眼神从众百姓扫到带头的巫婆身上,已无一点父母官的仁慈,只想将这个蛊惑百姓的巫婆当众处死!
他高呼一声伸手示意众人安静:“昨夜龙王告诉本官,今日我只要站在海边最高的岩石上,他就会来告诉我想要什么祭品。”
然后不顾仍是风大浪大的海面,独自坐一小船去了一块大礁石上面。
佳肴紧张极了,其实在岸上来招神一套也行,但是大哥说会被有心百姓起疑心,为了更让他们信服,去海上无人能近看的礁石上,效果更好。
佳肴一把牵住二哥的手,死死握着,眼睛盯着大哥的船不动,祈祷着九泉之下的父亲相助。
赵衙役带着几个水性好的衙役准备着,只要沈大人遇意外,立即下海相救。
她握了半天,见二哥并未想挣脱,不禁心中疑窦,以往她一用力,二哥就大叫痛的。
顺着手往上看,却看到胖哥那张紧张中带着丝丝激动的脸。
佳肴慌忙松手,怎么就抓错人了!“对不起胖哥,我以为是二哥呢。”
沈明远一听,眼睛看着大哥,手就往佳肴手里送。谢清涛一把拍过去,又把自己掐红的手送上:“既然已经掐了我的,就一直掐着吧!”
佳肴赶紧把双手放身后,红着脸不语。
这时沈明觉成功站在礁石上,一阵大浪卷来,在众人倒吸凉气声中,浪打礁石,沈明觉全身湿透。
巫婆在岸上洋洋得意:“瞧瞧,没送上新娘,龙王爷发怒了!
本大仙已经办了多次祭龙王大典,只要把年轻鲜活的新娘扔到海里,龙王卷走,立即风雨消停!”
佳肴忍着怒强作好奇问:“大仙共给龙王送过多少个新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