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386)

作者:童夕君 阅读记录

太子甚至觉得都不用等到那时候,只要皇后这一胎生的是皇子,皇上心中肯定就有了易储之心了!

他自然是不想让这个孩子降生的,可是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明的手段暗的手段也都使尽了。

之前他总觉得皇后太过柔弱,管理个后宫也只是中规中矩并无出彩的地方,只生了一个公主,却对那些生皇子的后妃们未生妒忌。

就连贵妃娘娘她也能和言以对,要知道贵妃娘娘仗着是太子的母亲,没少落皇后脸面。上至太后皇上,下至百官,对皇后的评论也不过是中庸而已。

可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人老珠黄了,还敢再生一胎!还威胁到东宫的地位!太子一想她一这胎若生下皇子,自己的地位会有什么变化,就暗恨不已。

如今满朝勋贵皇亲,最受瞩目的当属秦王一家,成郡王统领水师平了倭,可谓风头无二。

连皇上都屡赞不愧是皇家子孙,不坠先祖马背上得天下的名声!

对秦王的封赏不断,秦家日日车水马龙,巴结拜访者无数。

PS:因为有读者留言说风和公主是韩国人。在这里说明一下,历史上的新罗国,又称之为“有唐新罗国”、“大唐新罗国”。

在被高丽灭国之前,一直是大唐忠心的附属国,大唐在新罗设置了‘都督府’,先后有16位新罗王被唐朝委任为都督,历时200余年。

本文是架空,文中新罗亦是仿史上新罗国,完全对大周无二心。

如果大家非要说韩国的话,文中百济才是现在的朝国。提前据透,后面百济会被成郡王和风和联手灭掉。那个岛会成为大周的一个岛。

在这里替风和公主正名,她不是韩国人。

第371章 同样讨厌蕾丝的肖弘宣

太子自然也有心想与秦王亲近,只要秦王站他这一边,他相信皇后就是生了个皇子,也撼不动他的地位。

可惜秦王素来只忠于皇上,对他这个太子不冷不热不远不近。而悦真郡主却与皇后之女纯玉交好,多次进宫或是纯玉出宫与她会面。

秦王妃亦与皇后交好,隔三差五皇后差人请秦王妃进宫叙话。

太子已经认定这秦王是站在皇后这一边的,所以在听说秦王妃弄出了什么蕾丝衣裳,全帝都的女人都疯狂去定制的时候,东宫妃子们也去涌向天衣阁。

可他却怎么看那蕾丝都碍眼的很。但凡在他面前穿的妃子,他都会给脸色看。

就这样东宫之人再不敢在他面前穿蕾丝,就因为狄侧妃从头到尾都未买过蕾丝制品,所以太子对她另眼相看,去她房中到比去太子妃房中还要多些。

若佳肴知道定会说这太子脑回头清奇,你拍卖香水花了那么多银子,同样是秦王府的生意啊!那香水你用的也不少,也没见你看不顺眼不买了的。

而另一个不喜欢蕾丝是大理寺寺正肖弘宣,蕾丝刚开始风靡的时候他也是喜欢的,最起码他知道送礼若送蕾丝,收礼人是非常喜欢的。

就算这蕾丝是秦王妃弄出来的,而悦真郡主之前还总找他麻烦,他也没多想。

让他看蕾丝不顺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第二批蕾丝走水运来帝都,全帝都的人也都知道了蕾丝的出处。

原来是从香水的故乡新安来的,而做蕾丝的正是做花露水的沈小姐织出来的。

肖弘宣觉得沈家兄妹已经离开帝都好多年了,离开他好多年了,可沈家兄妹的传说却总在他耳边响起。

不论何时当职时,官吏同僚们随口闲聊的总能扯到远在千里之外那个沈县令身上。

“沈县令又出政绩了,听户部的说是试验田插秧稻亩产高达七百斤往上呢!

啧啧,这可是大政绩啊!那粮种若能全面推广,皇上怕是又要赏个千两黄金了!”

“要我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沈县令的胆识也是如此过人!竟然敢直面海盗,海盗围城之下死守不弃。

听说沈县令还亲手杀了不少海盗呢!当真是文武双全啊!这回沈县令不光有政绩,还有军功呢!

若是皇上再封个威远将军之类的闲称,他可不光是咱大周唯一一个五品县令,还是唯一一个有武官职称的县令啊!”

“皇上对沈县令当真是厚爱啊!从来只听升官是吏部委任,还从未听说一个县令升官竟然是皇上直接下圣旨!

还是两个官职任其选的!从县令直接升到知府,这也是大周头一份啊!沈县令当凭次就能载入史册了!”

“你这话说的,就凭晒盐法,沈县令也能载入史册!你咋知道沈大人会选择当知府?为何不是选择大司农?”

“你这不是废话吗?但凡聪明点的谁会选大司农这个看不到前景的官啊!听着官大还威风,实际上就是个管种地的。

沈大人的才能,去种地不是糟蹋了!沈大人只要不是被人坑了,就不会选大司农!”

“哎你们说这乐安到底是什么风水宝地?怎么就出了沈县令这么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乐安可有别的才子?

……

几人都在沉思,一角的肖弘宣默默地起身离开。

在翰林院时都知他和沈明觉是同乡,每回提及沈明觉总是会叫他来问个一二,谁让两人又是同乡又是‘好友’呢。

调到大理寺之后,他从未对旁人提过他的家乡,他在大理寺表现又是平平无奇,所以也未有人专门打听询问的,他终于不用再一提沈县令就被一群同僚围着问个不住了。

也不必再当面要笑,心中却在滴血地说着沈明觉的好话,承受着跟他是同乡带来的瞩目和光环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