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394)

作者:童夕君 阅读记录

沈四郎没想到冰桃不光识字,书读的比他还多,字写的比他写的好看,账算的比他清。

佳肴画的那种记账本,他才熟识,冰桃已经能一眼扫过去检查完账目了。

沈四郎顿时有种自己捡到宝的感觉,不是说卖身为婢的女子顶多会个煮饭女红吗?

为何我这大侄女的婢女,比起小家碧玉会的还多些呢?

顿时跟冰桃感慨:“你还总担心随我去乐安你爹娘不喜欢你,就你这聪明能干的,我娘该赞我走大运能娶到你!”

冰桃却不那么想,自己是孤女,还曾是婢女,又不是乐安人,好人家谁会娶这样的女子为正妻啊?更别说沈家如今也是官宦之家。

所以船到江南码头的时候,几人都决定在江南多留几天,冰桃决定多买些去乐安的礼物。

不光是沈家人,连沈家亲戚,包括荷花家人,每一个都问清楚了,人人都要带份礼物。

这买礼物的钱她还不让沈四郎给,全用自己的银子付。

沈四郎玩笑道:“这样也好,等我家人都知道你是个小富婆,都该夸我有眼光了!”

沈家还不像别的清贵官宦之家,看不起商人。

沈家穷久了,这才富两年而已,再者佳肴与成郡王经商的事全家人都知道,岂会看不起商人?

且不说冰桃对于马上要转道和沈四郎去乐安,如何忐忑不安,如何急张拘诸。

沈四郎又是如何安抚宽慰,如何找船安排两行人接下来的行程。

沈明觉这边先在江南拜访官员,如今他已不光是新官县令这样的小官,他已经心中打定主意要在岭南设司农部,他任大司农。

这到了江南自是要好好拜访一下鱼米之乡的官吏,取取经验,也要跟他们打好关系,岭南的大司农就不能像新安县令一样,偏居一隅了。

多结识一下官吏同僚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江南这边有盐运司,盐运部李大人在朝堂上可没少为他说好话。

当初也是李大人提议给他封爵,才有了后面官升三级的赏赐,他还几次跟皇上建议调沈明觉到盐运司,专攻海盐。

李大人致仕后,也是回到江南老家来养老,沈明觉是一定要去拜访的。

对于这位从未见过面的老大人,却一再为他这个寒门小官说话,沈明觉是非常感激的。

所以沈明觉在江南这几天行程安排的也是满满的。

只是他是拜访官员,便不好带着佳肴这个妹妹同行,佳肴只需要给他备好礼物,四叔充当管事陪同,别的她就不管了。

佳肴亦不清闲,虽然冰桃给家里人买的礼物已经有几箱了,但佳肴还是想再给母亲祖父他们准备了礼物。

因为四叔单独雇了一条船,东西再多也不怕,佳肴就往多了买,连同几年没联系过的表姐表哥们,也一家备了几样东西。

硬是把那条船装的跟搬家一样,她才消停。相信很多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在外面赚了钱,不就是为了给家里人花吗?

赚了钱不为亲人花,那不就是守财奴了吗

再者,乐安的亲人并不奢侈,所喜之物亦是平常所用,佳肴就是买了上等绸缎,母亲绝对是留着压箱给她当嫁妆。

不如买些实用的细麻、精棉之类,再有买些好炭,家中冬天多是烧柴火,炭也是自家制的普通炭,一烧黑烟冒多高。

如今烧煤饼子的少,一是没有专门的煤炉不利燃烧,二是很多人不会烧煤,冬日家门紧闭,常有发生一家中毒的事。

再者乐安的煤还都是从更北的地方运过去的,运费就贵,这煤的价格就不比炭低。

佳肴想着若是这次去帝都会呆上一段时间,她就把煤炉给弄出来,也算是为百姓做件实事。

买了几大箱银屑炭,叮嘱四叔和冰桃,千万别跟家里人说价格,特别是爷爷,他若知道这炭的价格,定会惊讶地叹一句:

“一斤炭都能买三斤肉了!这不烧炭,这是烧肉啊!有这钱,还不如给我买肉吃,我吃肉都能吃的不冷了!”

呃,爷爷素来衡量一样东西的价格跟很多老人一样,一是用麦子,二是用肉。

当初花露水拿回家,他一算值多少袋麦子,算的吓一跳,再不许家中人用花露水,全拿去卖钱了。

除了炭还有酒,再有各种新安没有的干货,都买一些回去给家里人尝尝鲜。

家里人的东西买好,佳肴又给新安的荷花嫂买孕婴用品,都说全大周,不,乃至全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你是在江南找不到的。

可这一逛佳肴才发现,这年头的孕期用品实在太少了!应该说压根没有专卖的。鞋啊衣裳的,别指望有孕妇装,也没婴儿衣裳。

一问才知道,这年头孩子的夭折率极高,月子里穿的衣裳都是有讲究的,得家人拿烫晒过几次的棉布,一针一线来做。

有些人家怕孩子难养活,还会在生产前跟一百家讨要布块,回来做成百家衣,谓能得百家之福,小孩少病少灾,易长成人。

佳肴本想买几身婴儿装,找到最大的童装铺子,卖的也都是两岁上的外衣。

一听佳肴要买小衣,那店家还很奇怪地问:“小衣都是娘亲奶奶阿婆亲手做的,孩子穿的才有福气,哪有在店里买的啊?”

佳肴又想买布,结果一想新安家里的布都快堆满了,买回去荷花嫂估计会觉得她傻了。

逛了几条街,最后也只买了一套婴儿银饰,和一套赤金二十八件的首饰,算是送给荷花嫂的礼物了。

再买一些名贵的干货补品留着荷花嫂月子吃,怀孕的时候吃的太过滋补胎儿容易过大,在这个没有剖腹产的年代,胎儿过大是很容易难产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