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399)
确实是这样,因为沈姑娘是沈大人之妹,可上船的时候连个贴身婢女都没有,船长还特意引了两个中年女子来:
“沈姑娘有事只管吩咐她俩做。”
佳肴笑着一人塞了二两银子的荷包,两妇人喜的眉开眼笑,每日早上送热水,晚上收衣裳,十分勤快。
佳肴亦听两人私下议论:“这沈姑娘生的这样好看,也不缺银子,怎么会没带个婢女呢?”
另一人笑道:“幸好没带,不然咱俩去哪找这么好的差事啊!
不过是每天给沈姑娘做些琐事,就给这么多赏银!我在船上帮工几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大方的呢!”
佳肴很想告诉他们,自己是带了两婢女的,只是一个被四叔拐回老家当媳妇了,一个被自己这个财迷主人,赶回家做生意去了。
这么一想,她自己都觉得有点丢人,还是算了,随他们私下怎么议论好了。
这回佳肴和大哥自然是睡两个房间,不过白日佳肴都会到大哥房间去,两兄妹各坐一方,沈明觉写着大农司的计划或是看书。
他现在不看闲书,看的都是农耕方面的书,还有黄知府和贺节度使给他找的一些岭南地形的资料。
佳肴则是要么设计新款式的蕾丝小衣,要么想着花露水的新香型,也会写一些点心方子或是菜谱,她怕时间长了自己会忘了有些菜怎么做。
也看书,不过多是看调香酿酒类的杂书。做护肤品和化妆品她还有的学呢!
银屑炭盆在两兄妹中间烧着,无烟无异味,不似三年前,普通黑炭一烧烟呛的人直咳嗽。
两妇人不时送点心和热茶,见俩人都认真地看书写字,这私下议论的话又变了:
“这沈家兄妹看来是真正的读书人家呢!连沈小姐都不绣花做女工,而是读书写字呢!”
佳肴这回长途旅行,才算是真正体会到有钱的好处了!
三年前去新安,俩兄妹是能省则省,后期甚至要自主其力,在野外找食物吃。
再看现在,不满意船上送的饭菜,想吃啥一两银子送到厨房,厨子给你做的好好的送来。
脏衣裳有人洗、房间有人收拾、吃个水果,人家还切成小块拿开水烫了送来。就怕娇弱的沈小姐吃冷的身体不适。
果然是旅游不累人,穷游才累人啊!佳肴的目标又变了,以前觉得当个小富婆就很好。
现在她要做大富婆,也要像成郡王一样,专门弄艘游轮,全船都是自己人,想去哪还不跟带着家走一样!多爽!
第383章 在船上漂着过年的俩兄妹
冬日走的慢,就在屋里炭火暖暖,窗外雪花飘飘,不时有雪敲窗岸,发出轻响,再有炭灰发出噼啪的脆响。
每当有声音响时,沉浸在各自书纸中的两兄妹都会抬头看一眼对方,然后相视一笑,接着看书写字。
就在这一日日中,不觉就到了腊月底,不出意外,俩兄妹又要在船上过年了。
这一到过年,佳肴才发现在自己心中乐安与新安的区别,她最想的还是乐安老家。
那普通的黄泥坯草房子,娘亲和奶奶在厨房忙着蒸花馍、包饺子。
哥哥和爷爷去烧香祭祖,她则穿着新衣在院中玩雪,还要假装很随意地提醒一下母亲肉怎么炖更好吃。
那些年是真穷,过年真的就一家人围着一个火锅吃着,能吃到白面饺子白面馍,再夹两块五花肉,便是过年了。
对孩子来说,有个柿饼和麦芽糖,再有新衣裳,那便是最开心的事。
若是现在回家,自己有银子了,可以给家里修地龙,一屋子都暖烘烘,教爷爷奶奶玩斗邪恶,给母亲做新安的点心吃。
把家里装饰的张灯结彩,院中的老树全挂上红灯笼,让沈家成为全乐安最气派的宅子。
年初一准备各种新安的糖果,每个来家中拜年的孩子都给红包,糖果随便拿。
表姐们来拜年,每人都送漂亮的绸布和蕾丝小衣,看她们羞哒哒又欢喜的模样。
至于表弟堂弟,哈哈,全送书和笔墨,还送临字帖,让长辈监督他们每天临两篇。
全村的孩子都围着自己叫佳肴姑姑或是佳肴姐姐,跟他们讲着新安的新奇事……
除了想乐安,还有就是想人。
此时此刻,想乐安的亲人不用说,除此之外,最想的便是谢清涛了。
不知道他在倭岛怎么样?皇上也真是会折磨人,竟然让谢清涛留守倭岛!
胖哥煮饭的本事仅限于烧开水,倭岛那样的吃食他肯定不习惯,也不知在军营中能不能吃到杂酱面?
胖哥可别再瘦了,再瘦下去就瘦成阿力了。
好在还有阿力在倭岛陪他,否则在那里胖哥也没个说话的人,等回新安的时候怕是连话都说不好了。
年越来越近,两兄妹看书的时候出神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不用说,沈明觉自是也有想念的人。
佳肴开始喜欢看窗边,待窗檐上积攒了一些雪的时候,她就把手伸到外面收拢了雪,捏个小雪人。
可惜放进暖和的屋里没一刻钟就化了,有一天雪下的大,她一天捏了七个葫芦娃。
让那妇人拿到甲板让冻一夜,第二天放窗檐上给葫芦娃画彩色衣裳,就这样玩了一整天。
沈明觉虽自己心中亦惆怅,可见妹妹这样,他更觉心痛,又开始了圣男模式:“都怪为兄,让佳肴大过年的还漂在运河上。”
佳肴笑道:“哥你就别说这种话了,我不陪你漂在运河上,你让我去哪?在新安?没你,又没胖哥,我更无趣。
回乐安,到有能陪着娘,可是娘亲肯定会担心你一人在外面,天天听她叨唠你冷了饿了的,我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