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445)
难道他想娶回郡主跟他住驿站?还是带郡主去那岭南穷乡僻壤之地吹海风?
人家秦王还几次在朝堂上帮他说好话呢,成郡王在新安做钦差的时候,也几次上书替他扬名。
他倒好,不知感恩,还想娶人家女儿!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还有他那妹妹,之前沈姑娘在海盗袭城之战中,可是积了不少好名声的。谁听了也赞一句‘不愧是大周女儿,有胆识,有气节!’
可是现在呢,竟然奢侈到拿水晶石磨着玩!出门从不穿重样的衣裳!听说她还好吃的很,经常煮一桌子饭,从她住到驿站,驿站飘的饭菜就格外的香。
反正不管走到哪,都是说沈家兄妹有多坏,那名声臭得哟!
如果说没来帝都的时候,沈明觉的名声是千古第一好官,那现在就是千古难得一遇的小人得志!
一向爱在人群里说贵人闲事,爱讲新安名人沈大人的刘大爷,算是出不得门了。
因为经过这几年他孜孜不倦的安利,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当年沈大人是住在他所在的学士馆的,并且跟他关系还挺好!
他可是跟无数人夸奖过沈大人的人品的。如今突传沈大人的坏话,他自然也受牵连。
认识的人都会来问一句“哟,你念叨的沈大人竟然是这种小人,你可知道?”
刘大爷又气又臊,想替沈明觉分辨两句,沈大人绝不是这样的人!
可是他自己亦跟沈明觉多年未联系,也不知真相,只能在家生闷气,不往人群里钻。
这日,却有一人专门来找他聊沈大人,还是沈大人和他的老熟人,肖弘宣。
因为肖弘宣现在也住在学士馆了!
说来好笑,李氏被判秋后问斩之后,便不许家人探望。肖弘宣正式写下休妻文书,找了官府公示。
像这种妻或夫犯下恶行的,是可以直接和离或休妻的。
肖弘宣为自己终于摆脱了李氏而打心底兴奋,想着李氏的陪嫁,庄园、铺子、田产,还有现在的肖府,都是他的了!
当夜,他握着休妻文书喝的大醉,又大笑着答应两陪房明个就给她俩抬为妾室,以后这肖府就任由他们三人做主了。
不料翌日一开门,迎来的却是李家人。李家同样拿着官府文书,出嫁女无儿无女又被休,是要抬回嫁妆的!
别看之前李家不管李氏,现在李氏要被砍头了,从头到尾清楚这一事的李家人,不可能坐视肖弘宣先送李氏上断头台。
甚至亲手割了李氏的舌头,现在又心安理得地用着李氏的嫁妆娶新妻!
一听说肖弘宣已经休妻,李家人二话不说拿着官府给的文书来抬嫁妆。
肖弘宣这才反应过来,如果他不休妻,李氏死后这嫁妆他还有理由不给李家,或者和李家平分,因为那样李氏至死都是肖家妇。
可现在晚了,李氏已经重归李家女,哪怕是死也是以李家女的身份死,嫁妆就跟他没关系了。
肖弘宣先是据理以争,最后只争到屋里的一些东西和一百多两现银。
李家盘算后发现,李氏还欠了不少外债,直接跟肖弘宣说,他要宅子也行,那就得把所有债给结了。
第424章 茅坑里面发大水
肖弘宣先是据理以争,最后只争到屋里的一些东西和一百多两现银。自从他和李氏分墙而居,两人都是各用各的银子。
可他俸禄有限,在东宫做属官发销又大,常常入不敷出。
而李氏更是,手中田产铺子虽多,却因不擅经营勉强没关停而已。所以两人手头上的现言并不多。
李家盘算后发现,李氏还欠了不少外债,直接跟肖弘宣说,他要宅子也行,那就得把所有债给接了。
肖弘宣一盘算,那些债来买这肖府是值的!可是他一时没银子还债啊!
当即说让李家给他几天时间,他来想办法。李家也大度,还真给了他三天。
结果三天他也没凑出一半债款来,太子被禁,太子三师将他们这些东宫属官全都训过。他找东宫别的官员借,个个都哭穷,人人都是捉襟见肘。
而他虽在帝都多年,却也没交上几个能借银子的知心朋友。他唯一能寄予的就是太子登基,他得重用,这银子还不是跟流水一样来!
银子没借着,去钱庄借贷却又不值当,最后他一想,算了,肖府不要了!待太子登基,自会赏赐他更大的宅子!
便跟李家说一声,灰溜溜地从肖府搬离了。那两陪房默不作声地收拾了东西,要随他一起离开。
不料李家人直接拿着卖身契拦着:“你俩是李家的家生子,要走得赎身,一人五百两!”
五百两!现买的小丫头也就二两到五两不等,姿色好的十几两。再有家世好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家里出了变故不得不卖身的,顶破天也就一二百两。
五百两那是什么概念!肖弘宣的俸禄一年全部折合成银子也就一百多两而已,就是有别的灰色收入,一年也绝对没超过三百两!
一听李家狮子大开口,那两陪房脸都白了,可怜兮兮地看着肖弘肖:“老爷,求求您。”
肖弘宣青筋直跳,你们求我有什么用?老爷我统共也没五百两啊!
便问李家:“她们是被李氏抬为陪房跟了我的,不过是个婢女,怎么会赎身银子那么贵?”
那李府来的管事跟个笑面虎一样,说什么都是笑笑的可却是话里藏刀:“既然跟了大人,不过五百两的赎身银子,大人何不替她们付了!
呵呵,我们李家素来对忠主的奴才大度,有的期满了不要赎身银子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