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04)
世上很多人不懂,为何有人会为了兄弟姐妹那样吃苦受累?明明自己一个人能爬得更高,能过的更好,偏偏被他们拖累!
前世的佳肴孤儿一个,确实也不懂这种手足之情。
但今生她懂了,当你感受过哥哥带给你的温暖,你就会永远眷恋,并且愿意为了它而努力。那份感情,是金银利益比不上的。
如果没有亲情的牵绊,没有爱情的甜蜜,没有友情的相伴,只为了利益往前冲,把这些感情远远地甩在身后,那便真的是‘高处不胜寒’了!
呃,世上有不少人喜欢高处不胜寒,反正皇家人都喜欢。但佳肴不喜欢!她希望在自己过的好的同时,能让身边的人都过的好。
悦真大嫂笑道:“佳肴啊,咱们当初为了白糖作坊,合伙买了甘蔗林你忘了吗?你也可以在那里盖山庄!”
大哥忙道:“我觉得还是在我买的田林里好,离行宫近,你在这边盖了,往来都不方便。”
二哥道:“跟我往来方便啊!你成天在司农里忙的两不见亮,大嫂的技校也是事多的很,佳肴离你们近了,你们也没时间照应,不如离我近些好!”
沈明路伸头帮自家哥哥说话:“就是就是,我还能帮大姐给朗儿启蒙呢!”
沈明觉眉一皱,沈明路赶紧缩回脑子,他最怕大哥了。
“启蒙当然得我这个亲舅舅来!佳肴啊,朗哥儿的开笔得我来啊!”沈明觉说的斩钉截铁。
佳肴和谢清涛相视一望,两人会心一笑。见他们快吵起来,佳肴忙转移话题:“咱们先别聊这个话题了,我的山庄还没决定盖什么样呢!
大哥你的司农怎么样?对了,试验田的稻种怎么样?那一年我一株一株挑的稻种,可有种出不一样的稻子来?”
佳肴说的就是她试验的杂交水稻,要说新安最让她牵挂的,除了这些亲人,便是这稻种了。
沈明觉一听她说稻种,不禁想到那年夏天,他们带着婢女顶着大日头,在稻田地挑长的不一样的稻苗,还珍重地系上红绳。
他更是以县太爷的身份下达命令,试验田每一株系了红绳的水稻,收割时都要仔细地将稻种挑出来。
他和悦真回到新安的时候也一样,头一见事便是问这稻种,结果是:“回大人,那一批水稻我们有按您的吩咐挑大籽饱满的做种。
不过种出来的稻谷跟别的上等田一样的产量,打成米也一样,并未有什么不同!”
沈明觉依旧按佳肴所说,几样稻种一片田种着,希望能有一株不同的,今年头一季稻,仍是没有。且看这第二季稻会不会有奇迹。
佳肴听了一点也没不甘心,前世的杂交水稻,那是多少人的心血,花了多少年才有的。
如果这么容易就被自己给弄出来了,那才叫奇怪呢!有生之年能看到一株杂交水稻,佳肴觉得就是成就!
“那大哥你就挑一块试验田,每一年都按这个方法种,迟早能种出来的!”
沈明觉笑道:“如今水稻亩产最高能有七百斤,普通上等水田按咱们的插秧施肥法,也有五百斤往上。
就是下等水田也能有三百斤,已经是全国独一份了。佳肴心心念念的杂交水稻亩产能有多少?”
佳肴神秘一笑:“哼哼,等你的试验田种出杂交稻种你就知道了!”
很快到了鹅山庄,新安大变样,鹅山庄也是大变样了,离屋子还老远,就立了个大门坊,石柱子上蹲着石狮子,跟人家那大寺庙前的门坊一样。
匾写着‘沈氏山庄’四个大字,两边写着一个对联“黄陇碧畦,岭南风物江南景;金墟福地,水上乡村锦上花”,通俗易懂,很适合乡村门坊。
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种着芒果树,长的还都不大,有点煞风景的是,树皆被竹篱围起来了。树中间种着的花草,也是七零八落,跟狗啃过一样。
两边拿竹篱围起来的空地少说也有十几亩,全是结籽的草,什么也没种。中间摆了几百个大木盆,明显这是鹅活动的地方。
二哥摸着后脑勺憨憨笑道:“鹅太多,总有不注意就跑出来啄花草吃的。你二嫂天天摆弄,也没种出像样的花园子来。”
荷花嫂笑道:“花种不了,菜也种不了,那鹅一放出来,跑的跟土匪一样,要我说不如挖成池子算了。”
佳肴笑道:“地势低的地方可以挖一点种水草,再撒点杂鱼苗,肥了鹅,还能捞些泥鳅黄鳝的。”
沈明觉道:“那夏天蚊虫还不把人吃了!你们就是太惯着鹅了,直接拿竹篱把这一片网起来,只准它们在后院水池活动不就成了!”
二哥小声说:“不多跑跑,鹅肉不好吃。”
说话间顾小渔和几个孩子各拿着两只绑了旧网的长竹竿,身边跟了几条大黄狗,一群大白鹅少说也有万只,呼啦啦地从后院跑过来。
嘎嘎嘎地叫的欢快,白茫茫一大片,那场面还真叫浩荡,就如二嫂说的,跟土匪进村一样。
顾小渔一看客人来了,生怕鹅惊扰了,吹个口哨,长竹竿在鹅群中一扫,跟带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霸气。
众鹅也听话,齐齐跑成弯道又往后院水池边去了。
佳肴看的童心大起,笑道:“哎哟,我记得小时候隔壁村的李老头不过养了近百只鹅,咱们就能跟着跑着看一天。
我都想去放放鹅了,太有趣了!”
谢清涛也问:“那鹅怎么那么听话?朗哥儿再大点,肯定天天吵着来放鹅!”
沈二哥一脸自豪:“咱家的鹅都听话,多吃多跑,烧鹅肉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