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06)
盼盼的是一个金项圈,沈明路的则是一柄少年使的长弓,帝都的少年要习六艺,沈明路在新安不知习了没有?没习的话刚好可以开始学了。
沈明路非常高兴,比起只会送文房四宝的大哥,大姐的礼物太合他心意了!
然后就是一箱箱的衣裳料子、干货食材、名贵药物等等,满满两马车十几大箱子,都是佳肴在永平就收拾好专门给二哥一家的。
二嫂和其他人都送到山庄外大道的马车上,二哥却骑着马一直送他们到新安城郊。
佳肴让他回去:“反正离得近,过几天我不来你就带二嫂和盼盼去大哥家小住。
以后我是要在新安长住的,咱们时常就能见面,二哥快莫送了。”
沈明远低着大方头,含糊地道:“……其实,我还要去海边看看盐田……”
佳肴满腔感动化了乌有,大方脑袋二哥,情商一点长进都没有!
--
作者有话说:
宝贝们,应该是我更新的太慢,大家都忘了前面的内容。看有宝贝留言质疑说路灯,你们细想想,贺媛初次来新安,是不是在阳光大道上看到带滑轮路灯?还让佳肴细说给她听是怎么做的。
第560章 你们沈家人都有志气
路过新安城的时候大哥问佳肴要不要进城逛逛?新城建成,她还没看过呢!今天是中秋节,城中肯定格外热闹。
佳肴忙问:“县衙后院咱住的地方还在吗?”
“不在了!新城建了新的县衙,老城旧县衙前院和后院推了墙,成了县衙的仓库。”
佳肴顿时没兴致了:“以后再逛吧!还是先回家,改天我和大嫂来逛。”
大马车转过一道弯的时候,窗前能看到海湾,以及一座非常高的灯塔。
很让佳肴意外,她以为最多建个十米就算高了,不料这座灯塔目测最少也有三十米。
佳肴趴在车窗前看,大哥笑道:“特地请的帝都佛寺僧侣来建的,据说他们还保留了前永宁寺塔的建筑图,修三十丈高都成。
不过新安常有海风,修太高危险,所以只修了十丈高。
饶是如此,我也只敢修在孤岛上,守塔士兵军饷跟七品武官一个多。就怕海风天会倒了。”
佳肴能想像晚上灯塔亮时,对海上的船只来说,绝对是指明灯一样的存在!
新安,越来越有后世沿海城市的感觉了啊!
她觉得与有荣焉,见证一座城市从贫穷到繁荣,百姓从凄苦到富足。
自己在这其中发挥了萤火之光一样的作用,为新安这座即将成为贸易中心的大城,添了一块砖的力量。
佳肴越看心越澎湃,猛地转头问大哥:“哥,你可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当官?”
大哥看着新安城,轻笑道:“以自己的一份力量,庇护一方百姓!”
佳肴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大哥要不忘初心哦!”
悦真被这俩兄妹的聊天给笑到了:“你们沈家人都这么有志气!当官的说要庇护一方百姓,当农夫的说要庇护一村人。”
佳肴笑道:“嫂子也是沈家人啊!你现在不是要庇护一学院的人!”
谢清涛笑道:“那我岂不是要庇护整个南赢郡的人?
从认识佳肴和大哥,我就觉得你们俩身上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现在才想破,就是这股精神。”
一路说说笑笑,朗哥儿被四个大人轮流抱抱,一点也没吵闹。
待到了行宫,天色已经晚了,不过行宫外的大道路灯亮的跟火龙一样,行宫里面更是灯火通明。
大哥遥指不远处灯光璀璨的地方:“那里就是司农部。”
佳肴看司农部跟行宫相通的大道,逶迤着两条火龙,那大道比阳光大道修的还宽。
司农部不远处,另有一座华灯绽放之地,跟行宫组成一个三角型。
悦真笑指:“那就是女子技校,别看修的大,其实才近百学生。”
佳肴笑道:“慢慢来,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肯定不敢把女儿送过去。待他们知道是学技术的,就会抢破头把孩子送来的。”
悦真叹道:“之前咱俩想的多好啊,这技校一开才知道太过想当然了。许多百姓一听只收女孩,还要学费,便舍不得。
因为孤儿不要学费,有些人家就让女儿冒充孤儿进来蹭饭吃,然后农忙时节又把女孩子接回去干活。
白忙了几个月,现在留下的才算是真正的学生。”
今天太晚了,吃了晚饭悦真带佳肴一家到一所叫‘蒹葭馆’的小院休息,紧邻着她和大哥住的正院。
这行宫的独栋小院,都有永平谢宅正院大,室内装修的极为奢华,悦真提前准备好的,一应要用的东西都是新的,连孩子用的都备的齐。
谢清涛看着朗哥儿洗了澡,母子俩上床,他才走:“我去旁边卧室睡,明早见。”
佳肴这床是拔步床,分三个被窝都大的很,拍拍旁边:“你就跟我和朗哥儿一起住嘛。”
谢清涛小声劝道:“在永平无事,在大哥家,我还是孝期,夫妻同房住到底不妥。我就在隔壁,有事唤一声我就来。”
佳肴这才想起,这年头的一个习俗,那就是夫妻俩回娘家,在娘家是不能同床的!说是会把娘家兄弟的财运带走。
呃,佳肴相信大哥大嫂是不在意这个习俗的,不过确实如谢清涛所说,在孝期,还是入乡随俗吧!
一夜好眠,朗哥儿半夜就吃了两次奶,一次也没哭。
翌日谢清涛先起来,他听冰霜说朗哥儿已经醒了,便让把孩子抱出来他带着,让佳肴多睡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