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21)
二嫂笑着捏捏顾小豆的小胖肉,想到她刚来沈家的时候,又瘦又小,跟在两个哥哥身后跟个吓破胆的小豆丁一样。
而现在,却长的白白胖胖,每天孩子们一人一个鹅蛋加餐,两个哥哥的鹅蛋都偷偷留给她吃,小豆还挑起嘴来,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八岁的小姑娘,跟十岁的小芸一样高了!
二嫂觉得很舒心,自己把这十几个孤儿养大了,养好了,女孩子送到学院学几年,以后大了也好嫁人,自己也算能离手了。
像沈氏鹅庄别说四个女孩儿,就是四十个,四百个,二哥二嫂也有能力全送到技校去。
就是新安本地的光渔村、盐村人家,家中有二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咬咬牙也能舍得这二两银子的学费。
可是再穷一点的,家中孩子多一点的,或是极度重男轻女的,就舍不得了。
要么说‘你再过几年及笄了,该许婆家,还上什么学?’
要么就是‘你去学校,一去就得三年,家中鸡谁喂?牛谁放?弟弟带背?’
再有直接把女儿当奴婢用的人家,压根连打听也不会打听,别说要二两银子,就是不要银子他们也不会送去!
女儿在家可是一个大劳力呢,随便送到一个作坊,一个月就能挣不少钱回来!
这种情况之下,有女孩胆子大,自己跑到学院来问,能不能不用家长报名,她们自个报名交学费来上学?
有女孩子实在没钱,就打听那学费先欠着,等毕业后有了工作再还是怎么个说法?她们自己来读书,别让爹娘掺和。
可惜悦真想把学院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就不可能让百姓非议,如果她真收了这些独自跑来的女孩子,家里人闹起来,学院是开不下去的。
悦真很焦心,都想带人把这些不让女孩读书的家长打一顿,饭桌上她说气话:“一学期才二两银子,实在拿不出来还能欠着。
学院包吃包住,有最优秀的老师,还能提供各项工作可以赚点生活费,三年学业有成,还包找工作。各大作坊岗位随便挑!
这么好的事,怎么那些人就是不愿意把女儿送来呢?
我真恨不得去把那些拦着女儿不让上学的父亲,头给打破了,看看他脑袋里到底有多少水!”
佳肴和大哥相视一望,两人只能安慰,一步步来,比起去年百姓连问都不带问的,就觉得这学院是个贵人的玩意,送孩子来就是白花银子玩。
到今年他们知道真能学到本事,女孩子送来学个一技之长,以后养活自己不问题。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学院春季报名的都有五百多个学生了,进步非常大!让百姓改变观念不是那么容易的,别心急。
佳肴怕大嫂真的会打人,呃,这可不是瞎担心,大嫂婚前提着鞭子抽人的事,可发生过好几次呢!
特地跟她的青音和青玲说:“你俩跟着郡主出门时,小心点,千万别让她摸到鞭子!”
两人似是想到什么,心有余悸地点点头:“放心!我们定会看好了!”郡主当年上门抽肖弘宣,两人可是看着的。
而沈明觉则拿新安县学安慰悦真:“别说你这是全国头一份女子学院,就连县学,每月才一两银子的束修,还有不少人家舍不得送孩子来读书呢!
说什么读书没用,看多少白头老秀才,读一辈子吃也考不上个功名。
自家没有读书种子,有那银子,不如学打铁,不如学打渔,不如学酿酒。
反正学任何手艺都比读书有用,如今李县令每年号召百姓送孩子读书,也是花不少心思的。”
这对悦真一点安慰都没有:“县学一月要一两银子,还不包吃住,还要自买笔墨纸砚。
我这女子技校,一学期四个半月才二两银子,还能欠着,还包吃住,吃的精住的好,你们县学能比吗?”
大哥一想也对,点头道:“不能比!唉,以后咱们有了女儿,一定送到技校读书!”
佳肴点头附和:“以后我有女儿,也要送到技校读书!”算是给了大嫂一点安慰。
与此同时,行宫来了几个意想不到的客人,竟是夏湘带着娇妻贺媛,和母亲夏夫人,两个妹妹夏琳和夏楠来拜年。
呃,正月底拜年就点晚了,夏湘请罪般地跟沈明觉说:
“因为朝廷的多个禁令,整个正月广州府的官吏都在忙,直到现在才来给沈大人和郡主拜年,还请勿怪。”
夏湘哪怕成亲了,面对沈明觉,仍像当初在船上,把对方当成老师一般的感觉。
沈明觉笑着把人请进行宫,问过贺大人,就和夏湘到书房单聊广州府的情况,和贺大人的决策。
佳肴刚巧去了堡塞,悦真则陪贺媛和夏家母女,场面有点尴尬,夏家母女是对悦真尊贵身份不敢乱说话。
贺媛则是想起自己的黑历史,悦真郡主可是一清二楚的,一想到那件事,贺媛就不敢看悦真。
就连这次来新安,她也是鼓足勇气的,夏湘和母亲一再安慰她,陈年旧事,沈家人早就不记得了。
沈姑娘也嫁了人当了娘,成了谢夫人,岂会还记得那件事!
贺夫人又说:“你夫君带母亲妹妹去新安,咱们贺家人不去个人,沈家人再以为咱们对夏家不好,看轻你夫君怎么办?”
贺媛这个美白甜,母亲这么一说立即就道:“我去!可不能让人看轻夫君!”
然后就有了现在,她用脚抠地板,悦真轻笑着喝茶,夏家母女三人同样喝茶不敢说话的,尴尬局面!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