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37)
估计这些钦差回帝都后,柠檬茶也要在帝都流行起来了。
当初那些笑说司农官员不懂种地的百姓们,如今也不敢笑了。
亲眼见到那小小的秧子一点点长大,搭架子爬藤,开出一朵朵大黄花,然后结的瓜比传说中贵人们吃的寒瓜还要大!
每天都有不少百姓跑来看南瓜,南瓜田外围搭了防偷篱笆,百姓只远远看一眼而已。听说最多两年,家家户户都能种这瓜,皆欢喜不已。
第584章 南瓜大丰收和佳肴到处买旧房子
而负责南瓜田的那些佃户,之前还提心吊胆怕种不出好东西自己挨骂,甚至没饭吃。而现在,简直是踮着脚尖走路!
不管去哪,只要一说是替司农种南瓜的,立即成了焦点,皆来问南瓜的事。去走亲戚,简直是当座上宾啊!可让这些佃户狠狠荣光了一回。
南瓜收了大半个月,司农部的仓库全都放满了,钦差们一点也不嫌麻烦地重复着称量、计算。
为了这份折子的可信度,不光钦差和沈明觉签名,还特地请来贺节度使,让他也签名。
贺节度春上是见到南瓜的,一个足有十来斤重,当时他也是惊讶,对司农能种出这东西感到不可思议,又为之高兴。
司农的政绩,也是岭南的政绩,凡是岭南的,皆有他这个节度使的份!
可现在,站在仓库大门前,看到满仓满库的大南瓜,那视觉冲击力简直无法言说!
他声音都有些颤抖:“这是,这是种了几百亩?”
钦差一直盯着看收南瓜,也是这样想的,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只是十亩地的南瓜而已!
沈明觉笑道:“只有十亩,因为种子不多。
不过明年春就可以放开来种了,除了皇上圣旨要求的万颗种子,剩下的皆由大人在岭南推广种植吧!”
那钦差忙道:“圣上是不知新安南瓜的产量,所以只要万颗种子。现在看来,最少也得十万颗种子,咱们才好跟圣上交差啊!”
沈明觉看户部那么大方地直接把明年的经费都送来了,种南瓜的官员又是升官,又是赏赐。
整个司农部都喜气洋洋,对钦差临时起意多要种子一事,一点也不推辞,立即笑道:
“那就请大人再多留一段时间,种子要取要晒,皆是功夫。”
贺节度使忙问:“一下子取那么多种子,这南瓜肉该如何保存?”他小声与沈明觉道:
“如果钦差要求不便司农部行事,无妨,由本官来拒绝他!种子明年再送到帝都也不迟!”
沈明觉感动地道:“多谢大人!大人放心,去年暖棚南瓜,我们已有试验。南瓜肉可晒成干,或是烘干后磨成粉,都能保存半年以上!
再者,大人看咱们的产量,十万颗南瓜籽也不多。”
十亩地总产量为一万六千斤,平均一亩地产量高达一千六百斤!这还是种头一批,摸索种植阶段,等司农种出经验来,一亩产量两千斤不是没可能的!
毫无疑问,南瓜是大周产量最高的作物!
钦差带着种子离开新安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了,沈明觉前腿送走来看南瓜的钦差,没两天又来一波传旨的。
这回说的是海商税,鄞州官吏和新安官吏各拟一份海商税规划,送到户部最后裁决。
皇上对沈明觉上的那份论海商税非常重视,先是批评户部不作为,海商如此厚利,竟然税收的跟别的商税一样!
若非沈明觉点出其中差距,那税收不光让大商户更富,还挤的小商户没活路。
勒命户部尽速拟出新的海商税来!特别是‘奢侈品’税,更要严查!
呃,因为沈明觉上的折子,将海外进口的‘宝石’‘珠玉’等物统称奢侈品,如今朝廷也这般称呼了。
佳肴跑去问大哥:“既然朝廷已经开始着手拟税,那米粉这样的便宜货物的税收是不是可以恢复到之前了?”
大哥摇头:“暂时还不行,怎么着也要等海商税正式推出才行!”佳肴一叹,看来还要接着填银子养着各大作坊了。
没待佳肴填太多,上回给谢清涛送了一船,仓库才装了大半成品米粉,成郡王派人回港采办物资,本来水师是有正规军粮的,但成郡王嫌单调又难吃。
便自己出银子替将士买吃的,买最多的当然是要发豆芽的绿豆和黄豆,然后把司农部的南瓜粉和南瓜干全买去了。
可让司农狠赚了一笔,不光人人发了丰厚的奖金,还准备再开十个项目,冬日暖棚也加盖几个。
对了,谢清涛送回来的海鱼油绢,也不能白要谢夫人的,就按市价买回来搭暖棚!咱们司农现在不差钱了!
还没等佳肴推销自己的米粉,水师官吏就找上门:“怎么新安的米粉作坊全都关门了?
还好谢夫人的作坊还开着,不然将士想吃米粉,我们还得自己在船上做了!”
佳肴按八折将米粉全部卖给水师,这回是真正卖到了钱,便随便找个为水师庆贺的由头,给作坊的工人发奖金。
每人多发一个月的工钱,助他们早日在新安安家。工人们的感激与兴奋自不必多说,眼看要临冬了,能多攒一笔钱也好平安过冬啊!
自进秋后,堡塞的工程进度就快了,已经能看出型来。引得不少富商都过来看,皆道:“在海边就该盖这种堡塞!再也不怕海风暴雨的!”
林师傅从福州带回来的匠人,已经接到好几个邀约,皆是要择地盖堡塞。不过都得等佳肴的房子盖好后,他们才会走。
佳肴趁机跟大嫂说:“不如你把这块地开发了,全盖成小型堡塞售卖,绝对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