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佳肴:小厨娘她美又娇(658)
接着是漫长的议和协商,大周要北疆割据牧场,赔牛羊奴隶,金银玉帛。北疆则是讨价还价,而他们唯一的要求则是大周送一个公主和亲。
从来两国议和的场面都差不多,跟菜市场两家争门口的地方归谁摆摊一样,往常礼部彬彬有礼的官员们,如今个个跟市井农夫一样,又是吵又是闹,就差没打起来。
大周说是北疆败了主动议和,所以条件该大周来提。而北疆则说是大周败了,他们连破两城,想打就接着破!
又说两国打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和亲公主过世,所以就该再送一个公主过去,这样两国就不会再打了。
不知道脑袋一根筋的北疆蛮人是怎么得出这么个结论的?送个公主就能保两国和平?要不是大周国力强,你们还不一样打过来!
想想大汉朝,前后往匈奴送了多少位妙龄公主,结果两国有和平吗?最后还是靠汉人铁骑把匈奴打服的!
礼部这边议和周期拉长,皇上这边派人往漠北严查边疆将领,皇上本来想直接传旨给成郡王,让他到漠北去。可是秦王劝说:
“蒋家是臣的岳家,蒋家几位将军皆是连成的嫡亲舅舅。
虽说密报上写是周家出了问题,可同在漠北驻守,两家都在漠北经营了几代了几十年,要查就该都查。连城更该避嫌,岂可派他去!”
皇上一想也有道理,便派了刑部和大理寺四位官员去漠北调查,并赐尚方宝剑。
皇上的旨意只有一个,查清楚之后,不论他以前有多大功勋,不论他现在身居何位,一律押回帝都,有违背者,按叛国罪直接斩首!
待四位特史官员问皇上:“漠北谁最可信?”
皇上沉思片刻,竟然说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名字:“盛力!盛将军可信!”竟然不是蒋家人可信!可见皇上对漠北百官有多气怒!
第601章 皇上赐婚成郡王与风和公主
随即皇上便拟了一道秘旨给阿力的,让他协助特史查清此案。
因为怕太过轰动引得人心惶惶,此事知情人并不多,就连四位特史去漠北,也是说去犒劳三军。
虽然有人疑惑,犒劳该是礼部的差事,怎么会让大理寺和刑部官员去呢?
当然,有知内情的官员,跟周家和太子党没干系还好,但凡有点干系的皆忙着善后啊!
皇上经营多年才发动了一场对北疆的大战,想不到竟然这样虎头蛇尾,还不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败了,而是内部的原因!
当然,对天下人来说,此战大周没败,北疆主动议和,便是胜了。
可对皇上来说,对嫡亲姐姐主动去北疆和亲,克死北疆换得他登基为帝的皇上来说,没攻下北疆,没接回姐姐的尸骸,便是败了!
皇上本来以为自己还有精力,还有时间等,等几年国力更加昌盛了,兵力更强了,他甚至可以御驾亲征,亲自手刃北疆单于,一举解决北疆这个大患。
可这一病让他意识到,自己怕是再也看不到大周得胜了。可局还得布,皇上心急啊!
废了太子之后,皇上立即封四岁的小皇子为太子,举办了盛大的典礼,给周边小国皆发了国书,国王们忙派使臣到大周帝都恭贺。
而新罗国则是风和长公主亲自来贺。
一时帝都那叫个热闹啊!北疆使臣一边送贺礼,一边跟礼部议和官员打嘴仗,他们的条件别的还好说,只有公主和亲这一条,咬死不松口。
这时成郡王回到帝都,皇上顿时安心了大半,令成郡王加入议和中,成郡王铁血手腕镇得北疆使团。
可他们仍坚持要公主和亲,称只有和亲,两国才能像兄弟邦。
风和长公主来帝都后,拜见了一次成郡王,两人这次见面有点像老朋友的感觉,成郡王甚至请她到樊楼喝早茶。
就在册封小皇子之后,当天夜里皇上病发,太医紧急救治才转醒,太医没有隐瞒,皇上顶多还有三个月的寿命了。
皇上当即宣秦王、成郡王、魏相等要臣进宫。拟旨托孤,成郡王为摄政王,辅助小太子至十六岁大婚后亲政。
这一道旨意砸下来,成郡王不是欢喜而是慌了,见识过大海辽阔的他,实在不愿意在帝都这四四方方的天空之下受累。
他求皇上收回成命,他愿意执掌海军,替大周守好边界,替小太子守好海域边城!他的才能不足以摄政!
皇上见他说的诚恳,是发自内心不想摄政,越是如此,皇上越是放心!没有比成郡王更适合辅助小太子的了!
小太子没个稳当的靠山,别说有周家扶持的献王,就是别的亲王也能让他的皇位坐不稳!
旨意已下成郡王不得不遵从,另有魏相为太子师。
而当众臣离宫之后,皇后握着皇上的手,忧心仲仲,他们信成郡王,可以说现在满朝官员皇上最信的就是成郡王!
可是皇上不信权利,权利能让一个人从无欲无求变得冷血无比。
小太子还太小,成郡王摄政这么多年,怎么保证他不会变心呢?怎么保证他对那个铁血的皇座没兴趣呢?
最后皇上想了一个主意,那便是让成郡王娶一个身份特殊,让他没资格再坐皇位的王妃!
皇后给出一个很适合的人选,新罗长公主风和。风和公主和成郡王联手灭了百济的事皇上已经知晓。
新罗公主此次来帝都,一是参加太子贺礼,二是请皇上为新罗小皇帝赐婚。
她跟那北疆一样,也是来为皇弟求娶一位公主的。不,哪怕是郡主县主,只要是大周贵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