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意念卿卿(190)

作者: 灵簌清吹 阅读记录

“感情的事情很复杂,对与错说不清,爱与恨分不开,如果你心中有了认为有了想法,那你就当那是我的回答。”

她这番话不知叫他心中柔软了多少倍,他回过头看向窗外:

“攸儿,如果这次我们能活着回去,回来我身边罢,我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

竹意没有应声,只是专注给他疗伤,只是眼睑遮下的,是冷嘲与无尽的绝望。

……

她替他疗伤后,李颢懿便去榻上休息了。

竹意的内力很强势,他一时半会是很难消化的,现**内的伤处倒是不痛了,只是感觉有一团火热的真气在身体中乱窜。

现下只盼第二日醒来会好些。

李颢懿睡下后,竹意却失眠了,她前半夜去石屋外,站在屋檐下,看着天空中来来回回的浮云,想起了第一次见赤雨剑的时候。

那一日,正好是竹意的十二岁生辰。

院子里大雪纷飞,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黑衣,单足立在院中紫竹的竹叶尖上,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拿着“惊蝶轻功”,一字一句认真研读。

今年的雪下的早,十一月里便已如此鹅绒样。

前世在各种电视剧和小说里面都看见过不少对武功,轻功,内力这些的描绘,但当竹意,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真正接触了这些,学会了这些东西后,她想说,电视剧真的还是拍的太保守了。

南宫既明收她为徒后,几乎倾尽全力想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她。

听闻红雪阁有一把镇阁之剑,名为赤雨剑。

只有有天赋者,才能习得“赤雨剑法-惊蝶五道”,继承这把剑。

这把剑的第一个主人亦是一名能掀起江湖风浪的女子,而赤雨剑则是白华门门主当初专为这名女子量身打造。

这“赤雨剑法-惊蝶五道”所包含的特有内力、轻功、掌法、剑法,全都是这名女子独创,威力强悍无比,时至今日习得者也是天下无敌。

而红雪阁老阁主南宫既明,便是这名女子徒弟的徒弟。

赤雨剑法难练之处并不在于它同其余各种秘籍武功一样需要修炼者吃苦耐劳,意志坚定。

而是更在于它极其注重筛选,需要有此天赋和体格之人才能练此剑法,否则就算练了,也永远无法突破个中瓶颈,参透其中奥秘。

这也就是为何南宫既明在后院看见竹意第一眼会如此高兴。

他此生最愁的事情总算有了苗头,更何况还是个女娃,真是天助我也。

竹意本就是前世吃过苦,受过不少白眼委屈之人。

遂穿越后,前世童年的阴影也一直在伴随着自己,有此机会能学得一身本领她自是再愿意不过,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她所在意之人。

有了一身武功,那再也不用为谁的离去,谁的抛弃而感到害怕,感到伤心。

她是这样想的。

十二岁生辰这日,师父将她从竹林枝头喊了下来,说要送她一份生辰礼。

她猜到是赤雨剑,因为师父领着她一路走,一路都在说赤雨剑的故事和来历。

竹意期待极了,谁都知道赤雨剑是江湖中最大的门派红雪阁的镇阁之剑,而这把大名鼎鼎的剑,就在今日,即将属于她。

她也会担忧,听说名剑都是认主的,凭她现在的实力,它是否认可?

它是否会知道自己其实是不属于这个世界?

若是赤雨剑不认她做主可如何是好?

跟随师父一路来到红雪阁最高的一层阁楼,这里有弟子十二个时辰轮流看守,他们看见南宫阁主和竹意后,齐齐行礼。

大门被看守的弟子从两边打开,屋内一股骇人寒气铺面而来,饶是门外如此大雪,其寒凉程度也不及里面半分。

第114章 赤雨羁绊

◎这小嘴不知他亲了多少次?◎

竹意不自觉打了个寒颤,心中暗暗惊讶,这究竟是一柄什么样的剑,居然拥有这样骇人的剑气?

“赤雨剑,一柄只饮歹人之血的剑。”

“赤雨剑,一柄闻者变色轰动江湖之剑。”

“赤雨剑,一柄重情重义之剑,一旦被它认定为主人,便只供主人驱使,其余者都不能发挥它的力量。

我的爱徒阿意,为师今日将它传给你,希望它可以在你每一次困境之时,助你一臂之力。”

竹意跟着师父一边往里面走,一边认真听他讲。

从师父的口中说出来她才知晓,原来就武器而言,竟也是有感情的。

走到屋子中心,她看到四座比人高的方形供台上面缠着无数红线,红线中央有块圆形内凹物,上面是纯金打造的支架,而支架上方,赫然屹立着一把泛着绯光的寒剑。

在她顺着支架抬首注视这柄剑的一瞬间,似乎有什么锋利如刀片的寒风硬生生刮过她的脸颊,她反应迅速,微微侧头。

只见她右耳畔的碎发窸窣落下几缕,衣领上面的黑衣被划破一个一指长的口子。

竹意不悦,皱眉看着这寒风来处——正是那俨然屹立着的赤雨剑。

哼,破剑。

她在心中嘲道。

当她与这破剑互相对峙时,南宫阁主见此景象却猛然叫“妙”。

他这一声“妙”字中气十足,阁楼下跪着的一众弟子登时声音洪亮:

“恭喜阁主——觅得赤雨传人!”

震天动地的动静将紫竹上的积雪都惊了下来。

因为“割发认主”是赤雨剑一直以来的认主传统,它第一眼便认可了她,就如同她第一眼就不满它。

竹意怎么也没料到,原来大名鼎鼎的赤雨剑竟是一把看起来这样破烂的剑,它的剑鞘上面都是层次不齐的划痕,手柄处也充满了时间的痕迹,看起来再平凡普通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