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意念卿卿(210)

作者: 灵簌清吹 阅读记录

任霭苍和谷岱两人站在温向烛身后,叹气又挠头,心焦不已。

苍阳二战时,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吵的翻天覆地,只是彼时站在李晟轩位置的人是宋觅,可宋觅年轻,空有将军名头,又没威严,她怎么可能争得过太子?

最终结果显而易见,怎么这次如此紧要关头太子他又来了!

温向烛和李颢懿两人对立,脸上皆布满怒色。

温向烛面色铁青,大声道:“太子殿下,此时不可贸然出兵!北部与西部两面受敌,敌军势大,我们当听儒王意思,谨慎谋划,寻找最佳战机。”

太子双手捏拳,毫不退让地反驳道:“哼!若再不出兵,我羽国士气必将受挫。敌军虽众,但我军十万将士岂会畏惧?那阿梦卿也可恶至极,将我捉去,威胁我国,难道此时不应该主动出击,给阿梦卿也一点教训吗?”

温向烛眉头紧锁,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太子殿下,您心系国家,勇气可嘉,但此举太过冒险。我们需综合考虑敌我形势,不可意气用事。”

李颢懿冷哼一声,怒道:“温向烛!胆小如鼠。若再这般畏首畏尾,我羽国何谈胜利?”

温向烛被他说恼了,也顾不上他的太子身份了,咬牙切齿:

“我胆小如鼠?你胆大!苍阳一战,没了宋将军,苍阳二战你自己被捉,苍阳三战没了月见城和红鹰将军,你扪心自问,哪一个不是由你乱来造的孽??”

李颢懿被他说的脸色难看至极,没想到他如此胆敢不顾身份这样妄言,他抬手指着他,憋着一口气要呵斥回去,不想此时一直沉默的李晟轩却突然讲话了。

他淡然看了一眼李颢懿,心中顿时对之前那些无法理解的战争结果有了数。

“别吵了,谈正事。”

话落,营帐总算安静了下来。

“不必被眼下特殊的情况冲昏了头脑。先前所谈的五包十战术仍然可行,对付阿梦卿也这边交给我就行,只是梅军那边,慕容将军此刻在路上,朝廷肯定会出计策,不要慌乱。”

李晟轩一讲话,大家都安静下来,赞同地点点头。

李颢懿瞧着军营内此刻所有人都向着李晟轩,嘴角讽刺勾了勾,难怪不听他指挥,原来这些人早已被李晟轩收买成他的人。

好个军师温向烛,好个刺史方黎初,若不是今日帐中情形,他还不知道他们这几人已经站队。

看来他得速速回京了。

“儒王所言有理,可您又觉得眼下情况朝廷能出何对策?他们无可调动人手,慕容将军带着如此大队人马赶去,至短也需十五日,这些年朝中大将死的死,亡的亡,眼下三个皇子全在流莺,放眼望去无任何可用之材。没法子了,大羽此次难逃一劫了……”

温向烛摸着胡须,闭眼摇头。

此言一出,帐中的气氛顿时变得沉重不堪,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李晟轩,却只见他也紧皱着眉头,垂首看着桌上的排兵图一言不发。

竹意看着大家苦恼的样子,外面的号角声一声接着一声吹,士兵拿着武器小跑的声音清晰无比,可帐内的他们却还能这样一动不动地在这里沉默。

她不免偷偷在心中感叹——真沉得住气啊!

没经历过打仗的她此刻战争的感觉却无比的清晰,她大概能听懂温师的意思,但是她有些不确定,“难逃一劫”是什么意思?

踌躇再三,见众人还是都不讲话,她实在是忍不住了,缓缓挪到李晟轩身边,踮脚凑他耳边问:

“温师说难逃一劫是什么意思啊?大羽会亡国吗?百姓怎么办?”

她声音不大,但无奈帐中是在太安静,她的话被在场人都听见了。

有吸气的声音,但,却没人出声反驳。

瞧她满脸担忧的模样,书生转过头来,面色缓和,单手揽着她的腰,拍了拍:

“不怕,定会有办法的。”

竹意抿嘴,想起去世的宋觅和牺牲的四万军,心中仍然觉得和自己脱不了干系。

她内心纠结不已,其实此事涉及到梅国,并不是全无办法,只是,她有点犹豫,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事已至此,我们这方先行动吧,多出的兵,我再拨给慕容将军。”

李晟轩最终做了决策。

温向烛长叹一口气:“只是可怜大羽西边的百姓要遭殃了。”

他这话在竹意心中结下个疙瘩,越发令她心中的想法坚定了些。

商议完后,各位大人们各司其职,按部就兵。

此次兵权令在李晟轩手中,李颢懿在这边防说话没有了分量,他还是决定速速回京去,看看朝廷的情况。

等帐中的人都一一疾步离开主帐后,竹意却倏然一把抓住了李晟轩的袖摆。

他回头,神色困惑地看着她。

竹意双眼坚定地看着他,在心中做下了一个天大的决定。

“轩轩,在你看来,权势重要还是百姓的性命重要?”

听见她的问话,对面那人不答反问:

“在阿意心中,认为我应当是会选择哪个呢?”

她眼神明亮,与他视线交汇,对视之间,她仿佛顺着他的眼睛,一路看到他内心,看到他心中的无能为力,看到他心中深深的哀痛。

“我有办法让梅国停战。”

“嗯?”他转过整个身子,与她面对面,洗耳恭听她的办法。

“但我有个条件,你之前说,皇上给了你一张面圣令,我要那张面圣令。”

李晟轩怔了一下,很意外她会这样正经地跟他提条件,他柔和一笑:

“你想要,拿去便是,我的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