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海俗女物语(149)

作者:一山复一水 阅读记录

“小于,你丈人喊你马上回家。”

贺敏敏双手握着电话,舔了舔嘴唇,看向于朋。

“李莉被抓了……”

第79章 乔迁之喜 上

李莉被抓了,同她两个小姊妹一起被关进了拘留所。

江天佑实在不想管他们家的闲事,奈何于朋是个“缩卵”,接完老丈人的电话,吓得路都走不动,最终还是江天佑开车把他送到李家去。

“我就觉得奇怪,哪怕她有本钱,但是没有进货的渠道,怎么几天时间就把生意做得那么红火,原来都是假货。”

江天佑从李家回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贺敏敏。

李莉有个初中同学,绰号三毛,常年混迹十六铺码头。一开始卖水果,这两年专门从广东那边批发衣服鞋帽到上海和周边城市贩卖。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她打算做服装生意,主动找上门,表示可以提供货源,价格从优。李莉看他的衣服都是些外国名牌,款式新颖,价格比轻纺市场的便宜不止一倍,于是成为固定客户,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拿货。

她说她根本不晓得那些是假货,讲自己也是受害者。

“至少她在派出所里是这么讲的。”

江天佑说。

贺敏敏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李莉在别的地方可能没啥常识。但是在吃喝玩乐方面却是水平一流,堪称行家里手。这话也就骗骗赤佬。

“她那个朋友呢,抓到了么?”

“收到风声早就跑了。工商局端掉了她们在小东门的仓库。不但有假货,还有很多外国二手衣服,都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里面还混着针头,还有沾着血的棉花球呢。”

执法队到的时候,仓库里还有几个女人正在洗衣服,熨衣服。整个小作坊里臭气熏天,遍布蚊蝇,不敢想象到了夏天会是什么模样。

原来那个朋友不止给李莉供货,十六铺、华亭路还有城隍庙的批发市场里都有他的客户。那人倒是精怪,不敢请上海老阿姨做这种事,请得都是外地来打工的女人,按件付工资。那些女人根本不晓得自己每天接触的都是什么东西,干活的时候手套口罩都不带一个,没有半点防护。

“要是不小心被感染,甲肝乙肝这种病就不谈了。外国人乱得不得了,万一被针头扎一记,得了艾滋病,命都要赔掉!到时候就不是几件衣服的问题了。”

江天佑一脸唾弃,“我让小胖他们几个把衣服都烧掉了。我们是做餐饮的,最怕病从口入。”

贺敏敏听了,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那怎么办……”

虽说李莉视自己为仇雠,贺敏敏却从来没把她当做感情上的对手。在她眼里,她只是个不谙世事,任性乖张的小姑娘。真的要吃官司坐牢,想想还真是于心不忍。

“她现在说的都是一面之词。具体怎么样还要等警察把那个同伙抓回来再说。”

“话说回来,华亭路上卖假货的多了去了,怎么就盯牢李莉了?”

倒不是贺敏敏替她说话。作为上海滩最会赶时髦的年轻人,华亭路刚开业的那段时间,贺敏敏不止一次光顾过,也确实淘到不少好货色。

可是这两年随着摊子越摆越多,华亭路市场的口碑却有下滑的趋势。摊主们漫天喊价,把客人当做葱头来宰,产品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春节前《新民晚报》上刚报道过,说外地客人穿上新鞋还没走出市场,鞋底就掉下来,丢尽大上海脸面。

也是李莉倒霉,这次装在枪口上。

半个月前有个中年妇女在她们的摊子上花五六百块买了件号称是法国鳄鱼的 POLO 衫回家给老公穿。她的爱人偏巧就在市工商局做事,负责对外招商引资,接待外宾。好巧不巧,他这回接待的正是法国客人,一眼就看出这条鳄鱼“血统不正”,进而怀疑起了市政府的诚意乃至实力,差点闯出大祸。

结果就是市级工商局联合派出所执法,对华亭路市场进行临时抽检,除了李莉,还有好几家卖假货次货的摊主也一并被抓了进去。上海电视台专门派记者到场,把当时的场景全部拍了进去。

当天夜里八频道《晚间新闻》,全上海人民都看到黄毛李莉抱着衣服在地上撒泼打滚,作天作地,最后被警察抬手的抬手,抬脚的抬脚押走的滑稽一幕。

江天佑找道上兄弟打听了一下,会判几年暂时不清楚。这几个月的违法所得肯定要吐出来,并且还要加倍罚款赔偿。

“李莉的父母为了女儿开店,已经倾其所有,根本拿不出来。”

江天佑叹气。

“小于家里呢?不是有也有点底子的么?”

“听小于讲……他父母的意思是,让他和李莉尽快离婚。”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小于父母的意思很明确,这个儿媳妇自从进门就不服管教,新婚里就和公公婆婆大吵大闹好几回。小夫妻两个动手的次数,更是数不过来。好在他们结婚时间短,没有孩子,分开对小于来说反而是一桩好事。

“小于怎么说?”

“他问我借钞票,要帮李莉打官司,还钱。”

贺敏敏不禁欷歔,“真没想到,小于还是个情种。”

计时器响起,江天佑戴好手套打开烤箱。顿时浓厚的黄油香味扑面而来,整个厨房里弥漫着无边无际的香甜,熏得人晕陶陶。

“今天做西点?”

“对,黄油曲奇饼。杰杰昨天说要吃。”

江天佑拿一小块喂到她嘴边。

“好吃。这盘留给杰杰。麻烦江师傅再烤一箱,明天我孝敬师父去。”

上一篇: 出局 下一篇: 卑鄙的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