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俗女物语(91)
贺家姆妈看向对面的媳妇,去年秋天还穿着挺合适的两用衫现在挂在身上空空荡荡的,让人心疼。贺家姆妈叹了口气,对女儿点了点头。
“嘿嘿,这才对嘛。女儿也是自家人,姆妈也要给敏敏尽孝的机会。”
贺健笑着拍了拍手,杰杰不明所以,放下啃了一半的鸡腿也跟着鼓掌。
贺敏敏不打算和他计较,仔仔细细给姆妈剥虾。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喊自己名字,探出脑袋往楼下看,是电话亭蒋阿姨。
贺敏敏来到电话间,拎起电话“喂”了一声,对面传来男人的声音,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
“哪位呀?”
“我姓黄。”
“啊?”
“跳水池的黄生。”
“啊!”
贺敏敏一拍脑门。
要命了,这礼拜都在忙家里的事情,把卖房子的事情都抛之脑后。不过黄生怎么有她的电话呢,她只收了他的名片,没有给出自己的联系方式啊。
“贺小姐贵人多忘事。你不是在帮你的小姊妹租房子么?”
“但是你怎么……”
“以我在跳水池的地位,这点事情还是打听得到的。”
电话里传来黄生的笑声。
-------------------------------------
晚上魏华把贺家姆妈的换洗衣服和脸盆脚盆送过来。厨房里,她拉着贺敏敏的手,想说的话太多,千头万绪最终化作一句“谢谢”。
“医生说了,姆妈不可以再受刺激。郑小芳的事情……嫂子还是瞒下来吧,算我求求你了。”
这对姑嫂冷战十多年,如今却因为同一个秘密成为了战友。
“我懂分寸的。”
回想起来那天的情景,魏华也是心有余悸。她心想自己已经忍了十多年了,也不在乎多忍十几年。
别看贺杰整日没心没肺戆徒腻子(沪语:傻儿子)的呆样,小家伙其实很敏感。
住院的时候贺杰发现隔壁床的小男孩得了重病,但只看到他妈妈一人进进出出。夜里的时候贺杰小声对魏华说,那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爸爸和新老婆结了婚就不要他妈妈,也不要他了。
“妈妈,你不会和爸爸离婚的吧?”
杰杰紧紧拉住魏华的衣袖,圆圆的脸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淌下泪水,“爸爸为什么不来陪我,他是不是也准备找新老婆?”
魏华本想回答说你爸爸工作忙,一想不对工作都没了忙什么忙,只好尴尬地笑笑,为他掖了掖被角。
“妈妈,你不要和爸爸离婚。三班的生活委员赵萍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她妈妈后来也不要她,让她住在舅舅家里,据说饭都吃不饱。后来我们年级号召大家给赵萍捐款,妈妈上次给我五块钱的,你还记得伐?”
魏华点点头说记得。
“妈妈我不要人家给我捐款,也不想住到舅舅家里。”
魏华有个兄弟,早年在崇明农场插队,至今没有老婆,和爷娘住在一起。大概是单身汉做太久的关系,对杰杰谈不上喜欢,杰杰看到他也很害怕。每次魏华回娘家,他只有确定舅舅不在家才会跟着去。
“爸妈不会离婚的,你不要瞎想。”
魏华用手背擦去眼泪,轻轻拍着儿子的肩膀。
她想,她就算为了杰杰也要忍下去。
到了夜里,贺敏敏伺候贺家姆妈洗漱睡觉完毕,拉江天佑去楼下说话。
饭店装修得差不多了,吃下隔壁屋子后,面积比过去扩大了不止一倍。江天佑把那边两间作为包厢,按照时下流行的样子装了黄色的护墙板,淡绿色的墙纸,还有水晶顶灯,看上去有几分黄河路上大饭店的味道。
至于外头的大厅,江天佑借鉴那时候去香港时候看到人家南洋餐厅的装修样式,地上铺葡式花砖,墙壁用奶白和宝蓝色的瓷砖襄拼,天花板上装两个带灯的吊扇,带着几分热带气息。隔壁弄堂的广东嫂嫂几天前踩着木拖板跑过来看过,说装修得很有味道,等她公公七十大寿决定把酒席摆在这里,不去南京路上的新雅粤菜馆了。
店名招牌已经请人写好了,就叫做“天佑酒家”,用红布包裹着,等开业那天揭幕。
江天佑打算下个月开张,这几天先去市场上招人,现在加上他有三个厨师,还需要招几个服务员和小工。
这两天小于在大排档干得很卖力,幸亏有他在,江天佑才能放心地在两个医院间奔波。江天佑决定等饭店开业就把大排档收了,这两天出摊的时候他跟客人们宣传,让他们多走两步,去他新开的小饭店捧场。
天气越来越冷,比起大排档,大家还是乐意去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的地方吃饭。
另外小于说他女朋友一直没找到工作,想要过来当服务员,江天佑觉得不算大事就答应了。
“你明天帮我去问问你师娘,什么时候有空,我去约老法师看房子。”
贺敏敏讲老法师之前提过的香港客人最近正预备回上海探亲,大约停留半个月左右。
江天佑忙答应下来,说尽快给贺敏敏回复。
两人商量好了上楼睡觉,贺敏敏和姆妈睡一起,江天佑还是照例打地铺。
贺敏敏爬上床,贺家姆妈突然睁开眼睛。
“敏敏,姆妈问你件事情,你是不是早就跟你嫂子商量好了,要接我过来住啊?”
“没有,嫂子不知道的。我自己决定的。”
贺敏敏怕姆妈误会,忙摇头否认。
“那为什么大橱里早就准备好铺盖了?难道你们小夫妻一直分床睡?”
夜色里,贺家姆妈的眼睛亮晶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