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106)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二十天以后,她就可以让利民食品厂成立一条生产线,开始制作风干兔。

之前在春花食品厂,只有原味和香辣味两种味道的风干兔。

但是这一次,徐婉宁打算再开辟几个新口味。

除了风干兔外,还有风干鸡,风干鹅,风干鸭,风干牛肉,羊肉,驴肉等等。

万肉皆可风干。

而且,利民食品厂就在京市,比起春花食品厂而言,可以省下一大笔运输费,而且兔子还是她的养殖场出来的,成本也大大缩减了。

她能挣得就更多了。

春花食品厂场地有限,再加上资金有限,孙厂长也不敢冒险,兔子的数量算不上多。

等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以后,徐婉宁的养殖场里,鸡鸭鹅确保要有五百只,兔子一直保持在一千只的样子。

左右十亩地的面积,怎么着都能养的开。

她这两天的主要目标是先去农科院解决杂交水稻的问题。

等杂交水稻解决以后,她就要开始规整自己的养殖场了。

翌日,天刚蒙蒙亮,徐婉宁就赶到了农科院。

所有参与了杂交水稻研究的院士们,全都聚在会议室里,参与这次的会议。

过年之前,院士们就自发地分成了几波,分别去往不同的省份,进行杂交水稻的知识传播和知识教授。

第1022章 一个都不能少

如今,所有省份的数据,已经全部统计好了。

会议过程中,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徐婉宁只是默默地听着。

到最后,大家都讨论完了,徐婉宁才道:“我认为目前最靠谱的办法,是咱们京市的农科院,根据各省份统计出来的数据,再培育一一批秧苗出来,先让各省份的农科院根据当地的情况种植

“等第一批杂交水稻成熟后,咱们再根据数据调整整合。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好几次,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我们才能真正研究出最适合全国各地种植的杂交水稻

因为经费问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种植。

但,既然好几个省份都已经种植出了杂交水稻,并且亩产量已经超出了预期,这就证明,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是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周而复始的试验了。

而这个过程,因为充满了希望,所以大家心里都是期待着的。

虽然徐婉宁只是农科院一个刚刚转正的小小科员,但她无形中已经成了农科院的话事人。

但徐婉宁能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因为杂交水稻是她提出来并且负责研究的,所以大家才会尊重她的意见。

除过杂交水稻的事情外,她只是农科院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小科员。

在农科院呆了整整两天,制定好详细的下一步计划后,徐婉宁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

家里,气氛有些低迷。

看到徐婉宁回来,锦初只是抬起头瞅了她一眼,又继续低着头摆弄着衣角,一言不发。

而其他三个孩子也都是如此。

只有初念说了一句“舅妈回来了”,就再也没有人说话了。

徐婉宁不明所以,找到正在厨房做饭的林母,小声问道:“妈,孩子们怎么了?看起来好像不大开心?”

林母放下手里正在削皮的土豆,重重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是家属院的孩子们,不知道听了哪个昧良心的大人造的谣,竟然跑到锦初和松寒跟前,说安子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是英勇就以了

“一开始孩子们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据理力争的后果,就是其他孩子们也开始附和,说安子出事儿了,俩孩子没爸爸了

“初念和初林去帮腔,结果那些孩子又说,是初念和初林克死了安子,他们先克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克死了舅舅,怎么有脸在咱家住下来?”

“得亏四个孩子的感情向来深厚,没有因为他们的胡言乱语而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情谊。但松寒和锦初担心安子真的出事儿,所以一直闷闷不乐的,任凭我怎么劝都没有用

听完了林母讲述的前因后果,徐婉宁感觉心里格外窝火。

她冲到客厅,问四个孩子:“是谁最先引头,说你们父亲出事的,你们还记得吗?”

松寒点头,“我记得,是陈奶奶家的陈大力

陈大力对徐婉宁没啥印象,但是陈奶奶她记得,之前还在她这儿做过头花。

只是出了偷工减料且擅自在家属院卖头花的事情后,徐婉宁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单方面结束了合作。

而家属区里最爱嚼舌根的人,非陈奶奶莫属。

她可是整个部队家属区里,消息来源最快的人。

不过经过她的嘴说出去的话,往往都是添油加醋的“真话”,十句话里,只有一句半是真的,剩余的八句半,全都是她胡编乱造的。

徐婉宁不乐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没想到,自己一家人终究还是成了别人的谈资。

“松寒,锦初,你们相信你们的父亲出事了吗?”

松寒锦初齐齐摇头。

“没有回来的不止是我爸一个人,舅舅,外公,还有行动小队的那些叔叔们,全都没有回家,他们肯定是还在外面继续任务,不可能出事儿!”

“爸爸很厉害,他的任务从来没有失败过,这次也不例外!临走前外公就说过了,因为这次的任务很棘手,所以他们归家的时间会很久。爸爸和舅舅外公,还有行动小队的叔叔们,肯定都没事儿,只是被绊住了脚步,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