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255)
徐婉宁任由老奶奶拉住她的手,语气依旧平和,“那感情好啊,但问题是,爷爷年纪也不年轻了,做衣裳又比较费眼睛,我担心时间长了他的身体会不会受得了?”
“没问题的,他现在在家里也经常做衣裳呢,一周至少做三件!”
“是这样的奶奶,我们的五十块钱工资,并非是无责任底薪,而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多少件衣裳,一般情况下,一个礼拜两件的量,而且都是一些相对简单的款式。”
“给提成的衣裳,是在这个数目之外的,多做一件,就给一件的提成,只是款式相对复杂一些,越是复杂的款式,给的提成就越高。”
“这样吧,我给您留下一个地址,下个礼拜三,您让爷爷,还有您替我找到的裁缝,去我们裁缝铺看一看,要是合适的话呢,咱们就可以合作了。”
“那感情好,你快点把地址给我。”
林安眼睁睁地看到徐婉宁写了一张地址,递给了那个老奶奶。
正巧奶奶的饺子也煮好了,她说了一句打包,就揣着纸条,拿着饺子急匆匆地走了。
林安不禁疑惑:“之前出了张玉玲的事儿,裁缝铺不是已经关门了吗?你什么时候又把裁缝铺开起来了?”
“还没开呢。”徐婉宁开始往碟子里倒醋,“我之前买了一套街边房,就在京市一小和部队的中间,跟之前的裁缝铺就只隔了一条街。我打算将那儿当做新裁缝铺的地址。”
裁缝铺肯定是要开的,不求赚钱,只是为了给林母找点事情做。
她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家还有学校,两点一线,孩子们去上学了,她就在家里做点针线活,要不然就是跟自己的老姊妹们聊聊天,虽然轻松,但是对于勤劳了一辈子的林母而言,日子过的没有滋味。
她喜欢做衣裳,既能挣钱,又能让她在做衣裳的途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快乐。
在明知道做衣服能让林母开心的情况下,徐婉宁自然要把裁缝铺重新开起来了。
“那个房子面积很大,丝毫不弱于之前的裁缝铺,我打算前面用来开店,后面的院子稍微拾掇一下,隔几个小房间出来,这样就有午休的地方了。”
孩子们中午要回家,林母可以将他们先接到裁缝铺,吃过午饭以后,就在裁缝铺里睡上一会儿。
在之前的裁缝铺里,一开始孩子们也是这样的,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说什么也不愿意在裁缝铺里吃饭睡觉,所以林母每天中午都得折腾送他们回家,再送到学校去。
得亏徐婉宁好吃好喝地将林母的身体将养好了,不然每天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林母的身体铁定吃不消。
现在裁缝铺就开在自家的房子里,孩子们没有不自在的情况,中午能多睡半个小时,林母也能轻松一些。
饺子煮好端上桌了,林安将酸菜饺子放在徐婉宁面前,问道:“你刚才不是临时起意跟人攀谈的吧?”
“当然是临时起意了,要不然你觉得我能提前算到在这儿遇到谁?”
“可是,我看你那样子,倒像是早就准备好了。”
徐婉宁笑道:“我让汤婷帮我打听过,她说这条巷子里有一个老裁缝,手艺很好,她姥姥年轻的时候就爱找那人做衣裳。而且他还教出来了几个徒弟,手艺都挺不错的。”
“只是现在,大家都普遍喜欢买成衣,价格相对便宜,可选择性也多,样式也时髦,所以老手艺人渐渐地就不吃香了。”
但徐婉宁认为,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受众群体。
比方说量体裁衣,喜欢的都是一些有钱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比起烂大街的款式,量身定做的才是她们最中意的。
第1161章 又见张玉玲
徐婉宁也不知道那个老奶奶的爱人是不是汤婷说的那个老裁缝,不过对方身上穿的衣服,做工一看就很好,就算不是,那也是一个手艺很好的老裁缝,能扒拉到自己的裁缝铺里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之前在张玉玲那儿用的策略,徐婉宁打算继续在自己的新裁缝铺里使用,主打一个高端路线。
她不靠裁缝铺赚钱,不过可以利用裁缝铺来积累人脉。
林安感觉自己根本跟不上徐婉宁的思路,她的思维太跳跃,短短时间内就能做好几个决定。
她就像是天生的商人一样,游刃有余。
相比较之下,倒显得他有点蠢笨。
不过没关系,他所擅长的地方不在这儿,他会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成为徐婉宁的避风港和保护伞。
吃过饺子以后,两人继续在街上散步。
明明道路两旁的店铺很多,但没有一家能吸引徐婉宁进去看一看。
在物质方面,她从来不缺。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徐婉宁就和林安到了京市最大的电影院。
今天放映的是根据著名女作家的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
电影诙谐中又带着浓浓的悲剧色彩,一部电影看下来,徐婉宁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出了电影院,呼吸到新鲜空气,她不禁感慨道:“生长在红旗下,真的很好。”
她的祖国,她怎么能不爱呢?
林安刚想附和,便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男人在对着一个女同志拳打脚踢,在女同志旁边还站着两个年岁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对于母亲的遭遇他们心痛到放声大哭,却无能为力。
“阿宁,我得过去看看。”
“好。”
徐婉宁眼睁睁地看到林安冲了过去,将两个人强行分开。
“林安,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