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309)
“行,我这两天想办法给再找一个会计来替你分担一下。”
其实,慈善机构之前除了袁欣外,还有一个会计,是房东的孙子,业务能力也相当不错。
但他去年考上了大学去上学了,一开始周末还会抽空来做兼职,后来谈了对象,就实在抽不出时间了。
所以,关于财务这一块儿的重担,都落在了袁欣肩膀上。
看她这么忙,再找一个会计来替她分担,也是应该的。
“话说回来,你今天根本不是路过,而是特意找过来的吧?”
怎么说也是一起从大江村考到京市来的,袁欣自认为自己对徐婉宁很了解,所以一语中的,直接戳中了真相。
“是关于荃荃谈对象的事儿?”
“你也知道荃荃谈对象了?你见过那个人吗?感觉怎么样?”
面对徐婉宁的三连问,袁欣仔细思考了一会儿,才不疾不徐地说道:“倒也没有到谈对象的程度,不过我能感觉得到,荃荃很中意那个马医生,她最近提起马医生的频率很高。”
“那个马医生,我见过一次,身高长相都比较大众,属于站在人群里就找不出来的那种类型,但是性格比较温和,戴着眼镜,看着就比较斯文。”
袁欣不过是在马医生和林荃交流的时候,远远的看过两眼,所以只知道那个马医生的长相和浮在表面的性格,至于真正的人品,她未曾接触过,自然也是不知道的。
“阿宁,你觉得,那个马医生怎么样?”
以袁欣对徐婉宁的了解,她既然特意找了过来,肯定是有什么发现,不然她不会如此唐突。
但徐婉宁却道:“我也是昨天才从荃荃那儿知道马医生的事情,具体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等再接触接触再说吧。对了,你让我看看慈善机构最近半年的账目,这样我就能知道每个月的大概支出了。”
“好,我把总账本给你。”
手足口病肆虐的那段时间,账目上的钱明显不够用,后来徐婉宁将从张玉玲那儿得到的分红也全部给了慈善机构,自己又额外添了一点,五六千块钱,倒是解决了慈善机构的燃眉之急。
后来,她冒着风险找上了大首长,将手足口病以及特效药的事情说了,之后更是将自己的积蓄凑了个整,凑了十万块钱给大首长,用来研究手足口病的药物。
好在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手足口病的传播就被遏制住了,后来国家出手干预,但凡生病的孩子都免费治疗,慈善机构垫付的那些钱也都从医院退了回来。
所以这个月,徐婉宁没再往慈善机构投钱,但账目上依旧有一万多两万的盈余,能够支撑一两个月的时间。
等徐婉宁翻完账本以后,袁欣说道:“现在咱们慈善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来寻求帮助的,必须得是得了重大疾病,且家庭情况极其困难,实在拿不出治疗费用的才行。那种病情能缓解,或者家庭能凑的出钱的,慈善机构这边是不会予以帮助的。”
第1211章 恶婆婆
其实,从一开始,徐婉宁定制慈善机构的规定时,就强烈要求了,必须得是重大疾病,并且家庭格外贫困的,才能拿到慈善机构救援的名额。
但慈善机构这个概念哪怕是在京市,也是比较新奇的,一开始的实行并不顺利。
再加上来寻求帮助的人太多,但符合徐婉宁要求的又太少,所以为了慈善机构能够顺利开业,所以袁欣和林荃商量过后,放宽了一部分指征。
只不过,自从出了大丫那孩子的事情之后,林荃和袁欣认为,她们作为慈善机构的负责人,空有善心是不行的,因为会有人利用他们的善良去钻漏洞,只为了从慈善机构套钱。
而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他们俩虽然聪明,但到底接触的事情少,判别事情真伪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做了好几次错误的决定。
好在都及时挽回了,徐婉宁也没有苛责过她们,但她们还是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足,慢慢地将规定又完善了。
现在来寻求帮助的,必须得经过一系列的考核,考核结果无误以后,慈善机构这边会给予帮助。
但钱会直接划到医院的账户,袁欣和林荃也会直接跟医院领导以及病人的主治医师沟通交流,钱不会到救助者的手上,也避免了有人钻漏洞。
“不错,你们俩将慈善机构管理的很好,这边完全不用我操心。”
她只需要按时给钱就行。
现如今,慈善机构每个季度大约需要两万五到三万块钱,平均下来每个月八九千块钱的样子。
对于徐婉宁而言,每个月支出这么多钱,其实也是有压力的。
不过好在,她的产业足够多。
徐家铺子酒楼每个月的盈利大约在七千到八千块钱,二号店那边的分红,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块钱,此外还有精品店,统一小食铺,每个月算下来也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
不过她目前收入的大头,还是跟利民食品厂的合作。
目前,除了风干系列外,徐婉宁又跟利民食品厂商量做出了牛肉干,光是牛肉干就有好几种类型。
光是杨老板每个月从利民食品厂进货,徐婉宁分到手的钱就有两三千块钱,更别提利民食品厂给她的分红了,每个月至少一万五打底。
这还不包括利民食品厂从养殖场那边进货的利润。
养殖场前半年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毕竟前期的投入实在是太多了,也就最近两个月才开始盈利。
不过账本还没有整理好,所以徐婉宁也不知道盈利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