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334)
林母在她们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和冲劲儿,也知道她们仨的家境都不好,所以利用暑假时间挣点钱,想着可以帮衬一把。
哪怕每个人涨二三十块钱的工资,这点钱对于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却能让那三个孩子生活好一点。
林母的提议,徐婉宁否决了。
“工资是一开始就说好的,不好随意变动,不然往后不方便管理。她们虽然辛苦,但是做好的成衣也有提成,单单是这笔提成,就是很大一笔钱。”
给三个人的提成,必然不能像陈老那样高,徐婉宁定的是,一条裙子两块钱的提成,上衣和下装的套装,一套提成是三块钱。
连衣裙的订单量不像旗袍那么多,但也有百来件,就按照一百件连衣裙来算,提成也有两百块钱。
而且这是这段时间的订单量和提成,不是一个月的。
如今不过七月下旬,虽然最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夏天还没有结束,成衣店的订单量虽然会减少,但每个月依旧有不少的订单,她们的提成,不算少了。
八二年的京市,普通工人的人均工资也就五六十块钱,三个在校大学生,暑假四十多天的时间能挣四五百块钱,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钱了。
徐婉宁知道林母是觉得她们仨可怜,想帮衬一把。
但基本工资就那么多,就算涨工资,最多也就是涨个二三十块钱,相比较提成而言,委实不多,所以,不如不涨。
“不过,不涨工资,等暑假结束她们离开前,我会给每个人一个红包,算是这段时间辛苦工作的奖励。”
红包里装多少钱,徐婉宁暂时还没有想好,但绝对会比二十块钱多。
林母听完徐婉宁的话,不禁有些懊恼。
阿宁向来是有成算的,她刚才提出涨工资,岂不是让阿宁为难?
但是一家人,把话说开了,也就没什么矛盾了。
“妈,我知道,成衣店的生意好起来,您心里是最高兴的,但您也要劳逸结合,可千万不能累着了,不然我们该心疼您了。”
林母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她现在不过五十左右的年纪,因为吃得好,烦心事少,再加上徐婉宁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也习惯了保养,所以看起来倒是比同龄人年轻个几岁。
但到底上了年纪,身体机能跟年轻人不一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也会撑不住。
徐婉宁给林母开成衣店,不图挣多少钱,主要是给林母找个事儿做,免得她整天东想西想反而心累。
但如果因为成衣店的生意而影响到林母的身体健康,反倒不好。
听出了徐婉宁的关心,林母笑道:“我今天也是想跟你说这件事来着。”
徐婉宁静静地倾听林母的话。
第1234章
“你找来的那三个同学,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等暑假结束,肯定要回到学校上学,到时候,成衣店就只剩下我和老陈小陈,要是生意好起来,估摸着忙不过来。”
这年头,大学生还是很值钱的,尤其是徐婉宁这一批,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华清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会分配工作,体体面面的,怎么着也比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裁缝铺里打工强。
所以,林母心里也清楚,这三个优秀的孩子肯定留不住。
但成衣店的生意在口口相传下越来越好,她和老陈都上了年纪,支撑不下来。
“今天闲聊的时候提到这个话题,老陈随口说了句,他家亲戚也有几个会这门手艺的,虽然比不上他和小陈,但又比你那三个没毕业的同学强,如果咱们成衣店真的要招人,可以找他们来。”
“我觉得老陈的提议还行,但想着还是得跟你说一声。阿宁,你觉得呢?”
徐婉宁摇头:“我觉得不行。”
闻言,林母诧异:“阿宁,为什么?”
“妈,当初找陈老来,是我相中了他的手艺,小陈虽然年轻,但手艺比很多老裁缝还好,所以我才将他们两人都留下。目前看来,他们父子俩都还不错,但成衣店是我给您开的,理应是您的一言堂。”
“如果成衣店里陈家的人多了,会给人一种错觉,这是陈家的成衣店。万一遇到点什么事儿需要拿主意,陈家仗着自己人多不听您的,多不好啊?”
徐婉宁说的这种情况,虽然概率小,但不是不会发生。
人性,往往经不起试探。
另外还有一点,成衣店如今生意这么好,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陈家父子的手艺。
成衣店有多挣钱,陈家父子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说对半利润都是往少了说。
一旦成衣店的规模扩大,他们起了异心,想自己另起炉灶单干怎么办?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可就大多了。
那种不追求名利的人不是没有,但实在是少得可怜,至少陈家父子不是。
只是这话,徐婉宁不敢在林母面前说,以免林母心里膈应,跟陈家父子的相处有了隔阂。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那我们就不招人了?”
“招,但是得我自己招。”
京市光是纺织厂就有好几个,大几千号人,还找不到几个会做衣服的人吗?
而且京市这么大,手艺好的裁缝多了去了,她开出高薪高提成,绝对会有人来成衣店工作。
“行,你既然有打算,那妈就回了老陈,听你安排。”
如此又过了几天,正在卧室学习的徐婉宁,接到了袁欣打来的电话。
这个点是上班时间,袁欣一般不会轻易打电话来,肯定是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