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407)
听完东子的分析,徐婉宁不禁感慨,东子确实是在用心做这件事,至少他做过了市场调研。
城西确实适合开分店,但唯一困扰东子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铺面。
他看中的那个铺面,房东只卖不租,两万块钱的房钱,让东子望而却步。
但是对于徐婉宁来说,花两万块钱买一栋房子,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她没说直接将房子买下来开酒楼,那个房子到底值不值两万块钱,还得他实地考察一下再说。
现在这个点,距离饭点还有点时间,所以东子不算忙,徐婉宁在东子的陪同下,前往了城西。
“嫂子,就是这个房子,房东开价两万块钱,我是感觉有些贵了。”
如果放在城东,东子觉得这个价格能接受,毕竟城东已经发展起来了,算是京市目前最繁华的地方。
之前二号店的那栋楼,徐婉宁买的时候,也花了一万多,这都过去快一年时间了,房价早就默默地上涨了两波。
但问题是,城西目前还很偏僻,这片区域,如果不是有着四个大型工厂的话,估摸着也没多少人愿意过来。
当然了,这只是东子的看法。
徐婉宁倒是觉得这房子两万块钱很值。
虽然现在还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但以她后世的眼光来看,这都是三环甚至临近二环的地方,妥妥的市中心啊!
“你能联系上房东吗?我想去看看房子的内部构造,如果格局合理且保存的不错,那这房子可以买下来。”
“能,我这就去找房东。”
房东就住在附近,他家有好几套这样的房子,东子相中的只是其中一套。
听说徐婉宁才是幕后大东家,是决定买不买房子的大老板,房东二话不说,拿出钥匙打开了门。
跟王师哥的房子不同,这房子虽然短时间内没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但房东时常来打扫,即便有些灰尘也正常,至少入眼处没有明显的蜘蛛网。
房子三层半,还有一个不小的露台。
整体来说,徐婉宁很满意。
她知道这房子几十年以后会上涨到什么程度,也就没有因为千八百块钱跟房东讲价了,主要是她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于是,徐婉宁以两万块钱的价格,将这栋房子买了下来。
至于钱,还是徐婉宁临出发前,让翠芬从账目上支取的,正正好两万块钱,足够买下这栋房子了。
交易的速度太快,还没等徐婉宁反应过来,房子的过户手续都已经办好了。
房管局的人见过徐婉宁太多次了,也知道她是一把手的亲侄女儿,丝毫不敢懈怠,手续办理的很快。
拿着新鲜出炉的房契,徐婉宁又和东子回了酒楼。
刚一回去,就赶上了饭点,东子和翠芬都忙起来了。
徐婉宁也没打扰他们,直接去了二号店。
徐家铺子酒楼每天一到饭点就忙,尤其是中午这顿饭,简直就是高朋满座。
相比较之下,二号店中午会稍微好一点。
因为饮食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午很少有人愿意吃那么油腻的食物。
再加上二号店的食物,虽然好吃,但需要等待的时间太久,很多人都是中午午休的时间出来吃顿饭,休息时间有限,总不能菜还没上就得赶回去上班吧?
所以,中午这顿饭,二号店的生意不算太好,但是下午二号店的生意会明显强于徐家铺子酒楼。
徐婉宁原本还寻思着,过了夏天,天气逐渐变冷以后,愿意来吃夜宵的人会少一点。
但让人意外的是,夜宵的销量依旧不低。
烧烤一年四季都能吃,喝一壶热过的黄酒或者姜汁可乐,搭配几串烤肉串,再吃点小炒,岂不妙哉?
所以,二号店的夜宵生意并没有因为天气的缘故而变差。
徐婉宁到二号店的时候,大厅里只坐了几桌客人,姑姑也不是很忙。
“阿宁,你今儿怎么有空过来?农科院那边忙完了?”
“对,实验已经告一段落了,我这几天放假,今天没事儿干,所以想着到处转转,来看看。”
第1302章 二次分红
徐婉宁刚刚被徐华景按着在凳子上坐下,紧接着,徐华景就从前台的抽屉里将账本拿了出来。
“这是这段时间的账本,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分红了,咱们二号店的账目上已经有不少钱了。你先看看,是继续留着当周转资金,还是你们几个分一分?”
徐婉宁看了眼大致金额,已经超过八万块钱了,一共九个人分,每个人都能分到八千多块钱。
如果不是着急用钱的话,这笔钱完全可以再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
“那就分红吧。”
二号店的成本不算高,房子是徐婉宁买下来的,每个月的房租远低于市场价。
而且二号店主打肉食,货源全部来源于徐婉宁的养殖场,价格同样远低于市场价,至于其他的调味品和一些蔬菜,每个月的支出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支出就是员工的工资。
这几样加起来,每个月也没有多少钱,账目上不需要留太多的流动资金。
徐婉宁拿着账本算了账,留下了一部分应急资金外,全部分红的话,每个人都能分到八千五百块钱,要比之前的分红还多两千块钱,在八十年代来说,属实不少了。
哥哥们都要上班,很难凑齐时间一起来二号店,徐婉宁便将账本誊抄了一份,又拿了钱,打算抽空去找哥哥们,把钱分下去。
她做事儿,徐家没有不放心的。
更何况徐婉宁作为家里最有钱的人,没有人会担心她私吞这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