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1464)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张建军一行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林母又给塞了一次钱,奈何张建军说什么也不愿意要。

“建军那孩子结婚早,现在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我寻思着,等下午我得空了,再去趟他家,送点咱们从京市带回来的东西,另外再给几个孩子每人包个红包,里面放点压岁钱。”

张建军只有三个孩子,但张家有两兄弟,他大哥还有俩孩子,这也意味着,林母要一次给五个红包。

但这点小钱,林母如今也不是很在意。

没有让人白帮忙的道理。

“行,都听妈安排!”

天黑之前,林母又出了趟门,临走前还提了个篮子,不用想,里面肯定装着给张家拿的东西。

半个小时左右,林母就回来了,同时回来的还有四个孩子。

“瞧瞧,这衣服都叫雪水给打湿了。赶紧把衣服裤子都脱下来,里里外外地都脱干净,换一身干净的,我把这湿衣服放在炕上给你们烘干,不然明天就没得换了。”

“谢谢奶奶!”

四个孩子把湿衣服都脱下来以后,自己动手从里到外都换了干净的,之后就钻进了被窝里。

“别说,炕是真暖和,比咱们在京市睡的电热毯舒服多了。”

“那可不,电热毯烧的时间久了,睡得一点都不舒服。还是炕舒服。妈,炕为什么不能全国推广啊?”

这个问题可把徐婉宁难住了。

没有全国推广,肯定有其原因,但她从未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

毕竟,在这个书中世界,原本连炕都没有,还是她去年过年回来,才把制作方法告诉了村长和大队长,让他们推广下去的。

目前,大江村已经全部都烧炕了,吉市也基本上全部普及了。

至于黑省的其他地方,徐婉宁没有了解过,所以不是很清楚。

“因为华国地域辽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黑省这么冷,所以对于那些不太冷的地方来说,盘炕反而不方便。就比方说京市吧,京市整体面积不大,但人口却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均分到每个人身上的住房面积要小上很多。”

“有些厂子的家属院,一套小两室的房子都要一家好几口人挤在一起睡,能放得下一张一米宽的床就已经算很宽敞了。再者,盘炕只能在咱家这样的平房里,可不适合在楼房盘,所以不适合。”

这是徐婉宁目前能想到的,松寒几人最好理解的答案了。

锦初在一旁说道:“虽然炕不能普及,但是电热毯可以啊!我们班里同学说,发明电热毯的人一定是很伟大的天才,他能让很多人的冬天不再难熬。”

说话的时候,锦初双眸亮晶晶,一眨不眨地看着徐婉宁。

因为在锦初的认知里,电热毯的概念,可是妈妈提出来的!

妈妈就是那个伟大的人!

徐婉宁有些汗颜。

她不过是借用了先辈早就探索好的知识罢了,电热毯的研发,实则跟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1355章

徐婉宁尴尬地假装咳嗽两声,顺势转移了话题,好在孩子们也没有继续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傍晚时分,林母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些香火。

“明天早上,咱们去祭拜一下,等中午回来我再跟相熟的人家走动走动,后天一早,咱们就启程回京市吧。”

徐婉宁听到这话,不禁有些诧异:“妈,咱们不是说要在村里待五天左右,只要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回京市就可以了吗?”

昨天算在路程里,今天明天满打满算也才两天,路上奔波了这么久,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反正待在村里也没什么事情,还是早点回京市吧,你也好多陪陪你父母。你们要不要吃点东西?”

徐婉宁和林荃双双摇头:“中午吃得太饱了,这会儿还不饿呢。”

“行,那就等饿了再说。”

是夜,徐婉宁睡得迷迷糊糊,感觉到林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她的动静并不大,但还是让徐婉宁有些担心。

徐婉宁侧眸看了眼林荃和几个孩子,见他们都睡得正香,暂时没有要醒来的迹象,这才小声问林母,“妈,您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儿?傍晚您从张婶儿家回来,我就感觉您的情绪不大高涨,遇到什么事儿了?”

林母苦笑:“要不还得是你呢,总是这么敏锐。”

她轻轻地叹一口气,“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太膈应人了。我下午本来打算去给你建军家几个孩子红包的,结果我去的时候,路上碰见了几个相熟的老姊妹,于是就约着一起去了张家。”

“去了以后,我也没提给红包的事儿,就坐下来聊了会儿天,就那么一小会儿工夫,就有好几个人要给荃荃介绍对象。”

“给荃荃介绍对象?咱们村里的婶子吗?”

林母从鼻腔里发出了“嗯”的声音。

“阿宁,不是妈势利眼,瞧不上咱们村儿里的后生,实在是……哎!”

林母没有明说,但徐婉宁却能领悟林母的意思。

林家如今已经在京市定居了。

姑且先不说徐婉宁和林安目前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单单说林荃。

林荃的学校虽然比不上华清大学,但在京市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好大学。

她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生,这个身份的含金量自然不必多说。

毕业的时候,学校原本也给林荃安排了工作,去一所小学当老师。

但林荃拒绝了。

一来,善行者慈善机构现在已经离不开她,林荃也不想离开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