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212)
等饭菜上来后,孙老板给徐婉宁夹了不少好吃的,眼瞅着她吃进去了,这才开口。
“婉宁啊,你这儿还有没有别的配方能卖给老哥的?你放心,这次的价格绝对包你满意。”
徐婉宁放下筷子,面带犹豫。
她本以为要过几年才能彻底开放,所以确实想着多卖几个菜品配方好积累资金。但她现在看到了希望,又不想那么轻易卖出去。
但是不卖的话,她手头的万把块钱,又不足以制成开起一家店面。
一时间很是为难。
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还是卖了五个菜单。
没办法,她别的不多,就各种菜肴的配方最多,做一桌满汉全席对于她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五个菜单,最后以八千块的价格成交。
孙老板将钱给了徐婉宁后,问道:“婉宁啊,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一家酒楼?就你的厨艺,我相信你的铺子开起来,绝对高朋满座。”
徐婉宁的手再次顿了一下,有些意外的看着孙老板。
孙老板看着她的眼神,好笑地问道:“是不是觉得我不该说这样的话。”
徐婉宁颔首:“如果我也开酒楼,岂不是和孙哥你成了竞争对手?”
孙老板扯嘴笑笑,给徐婉宁倒了一杯热茶,这才徐徐开口。
“国家放开经济发展的原因,你念过书的,肯定比我懂得要多。”
第193章 小吊梨汤
“我们既然选择了做生意,肯定是想趁着这波东风多挣点钱,又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味蕾,更能拉动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你担心的竞争对手的问题,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一方面,京市的人口这么多,我一个全福楼根本吃不下。他们不还得找别的地方吃东西?二来,全福楼再怎么说也经营了这么多年,口碑和人脉在那儿摆着,你要想超越,还有一段路要走呢。”
徐婉宁没想到孙老板的心胸竟然如此豁达。
一开始有要开酒楼的打算时,她就想到了,以后说不定得跟孙老板闹掰。
毕竟是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徐婉宁也不想面对这种反目成仇的情况,但没想到,孙老板的反应完全在她的意料之外。
反而让她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说说看,你到底有没有这个打算?”
“不瞒孙哥,我今儿走在街上,看到大家都打开门做生意,确实也有点心动。但做生意这事儿,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前期筹备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
孙老板摆摆手,不以为意道:“你就只需要找铺面就好,其他的事情你不必担心,都有我来替你操办。我这人嘛,也没别的追求,就希望将来我的全福楼以及你开的酒楼,能够称霸京城。”
“目标大一点,在整个华国都留下我们响亮的名字,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这样,那我就先谢过孙哥的好意了。等我决定好要开酒楼了,一定第一时间来找您帮忙。”
说着话,徐婉宁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我以茶代酒,敬孙哥一杯。”
“说起来,老张也算做了件好事儿,让咱们兄妹认识了。来来来,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干杯。”
“干杯。”
吃过饭,又跟孙老板闲聊了一会儿,徐婉宁才离开全福楼。
中午两点,正是冬日里太阳最暖和的时候。
徐婉宁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晒着暖洋洋的阳光,只觉得周身透出一股舒适感。
她又去了百货大楼,直奔食品区域。
一抬头,就看到了上面印有徐家铺子这个商标的水果罐头。
有黄桃罐头,橙子罐头,还有后来新加入的草莓罐头和山楂罐头。
当然,草莓罐头和山楂罐头,都是她将配方给了张厂长带领的利民食品厂,由利民食品厂生产出来的。
为此,她还分得了一成的利润。
只是这笔钱如今还在利民食品厂的账面上,她一直没来京市,也没去分账。
在百货大楼转了一圈,买了点东西,徐婉宁就去了利民食品厂。
“呀,徐同志来了。”
“徐同志可有好一阵子没来了,这段时间忙什么呢?”
“徐同志来找张厂长吧?他就在办公室呢,你快去吧。”
即便几个月没来,但食品厂的员工对她的态度依旧热情。
没办法,徐婉宁不仅给出了草莓罐头和山楂罐头的配方,还有其他一些适合食品厂生产的配方。
这半年来,利民食品厂光是生产徐婉宁给的配方的产品,就小赚了一笔。
至于他们以前的产品,只有一个小车间生产了。
而仗着这几样食品,利民食品厂已经牢牢坐稳了华国第一食品厂的椅子,没有任何一个厂子能比拟。
更何况,这半年来,徐婉宁虽然没有来过京市,但也没少和约克等人书信交流,有她当中间人,他们又跟外商约克谈成了好几笔合作。
可以说,徐婉宁如今就是食品厂的财神,因为她的缘故,大家的福利都较之之前上涨了一倍不止呢。
而徐婉宁这次给配方也没有收钱,只是要求外包装上必须有徐家铺子的商标,以及,净利润她要分一成。
比方说,一罐山楂罐头,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一块二,卖两块钱一罐,净利润是八毛,她能分到八分钱。
乍一听不多,但架不住量大啊。
“扣扣—”
“请进。”
徐婉宁推开门,正在埋头读报的张厂长听到动静,抬头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