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247)
“阿宁真的不考虑开饭店吗?她做的食物真的太好吃了,她要是开饭店,我一定天天去捧场!”
陈巧巧说着赞叹的话,实际行动也没落下,将碗里的食物吃到一滴不剩,就连汤汁都喝干了。
谷梦也毫不逊色。
她拍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靠在椅子上有气无力道:“等会儿婉宁回来,我们可以再跟她建议一下。”
只是没想到,徐婉宁这次离开,时隔两个月后,才再次回宿舍。
徐婉宁去了导员办公室,本来是想询问一下具体安排,没想到甚至没给她回宿舍拿行李的机会,直接将人塞上了车。
车上还有七八个人,全都是华清大学农学系的老师教授。
平均年纪都在五十岁左右,五位男老师,三位女老师。
只有徐婉宁一个年轻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好在,徐婉宁都上过这几位老师的课,老师对她这位学生也印象深刻,几句话就熟络了起来。
车子开了约莫半个小时,总算停下了。
徐婉宁下了车,看着一望无际的试验田,心里有种无法言喻的情绪。
“这是我们的试验田,有研究员在研究水稻和麦种的培育,看看能不能提高生产量。”陈老师见徐婉宁正盯着试验田看的出神,就开口解释了一句。
这片试验田,凝聚了华国近几十年所有这方面专家的全部心血。
仔细看过去,一片绿莹莹当中,还能看到几道穿梭忙碌的身影。
徐婉宁心里有一道声音在叫嚣,快点将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交出去。
但她硬生生地按住了这种悸动。
她确实很想这样做,但现在明显还不是时候。
在无法保证自身的情况下,她不能冒险。
反正,来日方长。
她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穿过这片试验田,看到了一大片荒地。
这片荒地约莫有四五亩的样子,寸草不生。
“这片地为什么空着?”徐婉宁发出了疑问。
四五亩地,即便是中上亩产量不高的水稻或者小麦,收成也够几十个成年人吃两年了。
“哎!”带队的陈老师重重地叹一口气,语气中是满满的沧桑:“这里原本也是一个试验基地,眼瞅着食言即将成功,但到了最后阶段,却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所有心血毁于一旦不说,就连这片地都被毁掉了。”
“这片土地看着和寻常的没什么两样,但粮食种上去,要不了多久就会枯死。不论什么品种,都是这样。我们也想过很多种解决办法,但见效都不大。久而久之,就空下来了。”
第225章 土壤污染
提到这一点,陈老师就觉得格外痛心。
不仅仅是这几亩地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而是类似被毁坏的土地,华国还有很多。
整体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数字,而这些土地能生产的粮食,能让多少华国同胞填饱肚子啊!
偏偏,他们这群人无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别说解决办法,就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他们都没有摸清楚。
只能眼睁睁地看到这片土地空在这里。
每来一次,看到一次,他都觉得无比心痛。
徐婉宁大抵知道其真实原因。
后世的课本上都有学过。
但怎样用通俗易懂,又不引起人怀疑的方式说明,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思考了半天,徐婉宁才想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陈老师,我家里还有一位姑姑,她和我姑父都是从事技术行业的人才,家中藏书很多。我依稀记得我以前好像在哪本书上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但我暂时记不起来了。等回头我好好想一想,将我能想到的都记下来,再跟您详细说说。”
“不过这事儿,您可不能跟其他老师说,毕竟……”
后半句话,徐婉宁没有明说,但陈老师却明白她的意思。
“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多说一个字。”
再往前走,就到了培育大棚蔬菜的地方。
陈老师掀开其中一个的帘子,打算带着徐婉宁进去看一眼。
但刚踏进门,徐婉宁就忍受不了里面的气味,迅速退了出去。
仅仅只是几秒钟,她就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一样,各种成分复杂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哪怕只是呼吸一口,都会给人造成浑身不适的感觉。
并非是她太矫情。
陈老师笑笑:“第一次来这儿的人大多都是你这个反应。不过你得尽快适应,毕竟,以后咱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跟这些大棚打交道了。”
“我明白陈老师,您给我点时间,我肯定很快就能适应过来。”
越过大棚,继续往前走,就到了生活区。
徐婉宁分到了一个单独的宿舍,面积不大,里面的东西也不算多,但相对整齐,需要的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走廊的尽头就有洗漱间,也可以洗澡。
整体来说,生活环境比之学校宿舍高出不少。
“你先休息一会儿,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规整一下,咱们一点半吃饭,吃过饭后,要先进行一个简单的会议,你必须得参加。”
“我明白了陈老师。”
徐婉宁将自己带的东西放好,也没休息,拿出纸笔,坐在桌前开始写土壤治理的办法。
根据她的判断,方才看到的那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之所以变成那样,是因为其土壤受到了污染。
而土壤污染的四个主要形式分别是土壤的团粒结构消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土壤重金属超标。
徐婉宁没有实验数据,无法确定究竟属于哪一种,但可以排除的是土壤酸化和重金属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