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684)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林安,我这儿好痛。”徐婉宁捂着自己的胸口:“如果可以,我不想跟老师生离死别,老师他应该,应该长命百岁的。”

在她的世界中,袁老先生活到了九十一岁的高龄。

所以她以为,老师也会和袁老先生一样,至少能见到新华国的发展更替,见一见他保护的那些百姓,过上了怎样充裕的物质生活。

所以,哪怕前几天来见到老师,察觉出异样后,她也没有太当一回事。

她总是将现实世界与这个世界的人物弄混。

如果,如果她能早一点意识到,老师是不是还有得救?

所以,徐婉宁除了悲伤难过外,更多的,是愧疚。

……

因为正值炎热的夏季,这个年代又没有冰棺的概念,人的遗体根本保存不过一夜。

所以,翌日凌晨,天际尚未泛白,袁老的遗体就被送入了陵园。

七九年中旬,京市的某些地区已经要求火葬了,但条例还不算完善。

再加之袁老的功劳大,所以政府默认了袁老能入土为安。

徐婉宁作为袁老的学生,唯一的学生,破例和袁家人一起送葬。

她穿了黑色的上衣和短裤,胳膊上挂着孝,怀里抱着袁老的遗像,跟在袁家长辈的身后,给袁老送葬。

从陵园回到袁家,已经是正午时分。

袁家搭建了一个小型的灵堂,袁老已经被安葬了,家里立了一个衣冠冢,方便前来吊唁的人上香。

毛首席也来了。

给袁老上完香后,毛首席便找到了徐婉宁,并且将袁父交给他的钥匙,又转交给了徐婉宁。

“这是袁老的遗愿,他希望试验基地能交给你来管理。我想问一问,你是怎么打算的?”

徐婉宁握着绒布盒的手微微收紧,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道:“这是老师的遗愿,作为他的学生,我必然要全力以赴,帮老师完成他的心愿,管理好试验基地,并且早日研制出杂交水稻。”

“据我所知,你不但是华清大学的学生,善行者慈善机构的掌权人,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口碑不错的酒楼,还跟利民食品厂有深度合作。你的副业太多,你觉得,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试验基地吗?”

徐婉宁不是个城府深的人,但该有的人情世故她也懂得。

所以,她立刻听出了毛首席的弦外之音。

“学业我是不会放弃的,而且我的专业是农学,跟我管理试验基地的事情并不冲突。至于善行者慈善机构,我只是负责出资的,具体的管理者,是袁欣同志和林荃同志。”

“徐家铺子酒楼,我也交给了自己信任的人打理,我只需要隔一段时间去盘账就好。还有和利民食品厂的合作,目前现有的一些产品已经足够维系食品厂的运转了,我短时间内不会兼顾食品厂。所以,我能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试验基地上。”

“当然了,我到底年轻,社会经验不足,专心做研究没问题,却无法管理好试验基地。如果可以的话,我斗胆请领导人派几个人来管理试验基地,只要给我足够的权限,让我能安心做研究就好。”

毛首席很是满意徐婉宁的识趣。

就算徐婉宁不同意,他也会强制地安排自己人进去,但她同意,就省却了很多麻烦。

皆大欢喜。

毛首席想安排人进试验基地,并不是觊觎试验基地,因为他和袁老的心愿一样,都希望杂交水稻能早日研究成功,能让华国的百姓早日吃饱饭。

只是,经历过上次的间谍事件后,毛首席知道试验基地并非坚不可摧。

随时都有可能混进敌方的人。

万一他们盗走了徐婉宁的实验成果,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他需要从根源上杜绝这个问题。

除了那些科研的人员外,其他的工作人员,都会换上组织上的人,为的,就是确保能营造一个安全且良好的试验环境,不会让研究人员受到干扰。

“好,我会安排人手,等确定好人选后,我会将名单拿给你看,如果你这边没有问题的话,人选就能定下来了。”

第630章 冗长的梦

“一切都听毛首席安排。”

从袁家回来后,徐婉宁生了一场大病。

当天夜里,她就开始发烧,浑身就像是刚从蒸锅里捞出来似的,皮肤滚烫,身上穿着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徐婉宁的身体素质向来不错,除了之前在试验基地被误伤了那一次,她几乎没怎么生过病。

而这一次,她明显烧糊涂了,嘴里不知道在念叨着什么,一直在呢喃自语。

林安动作利落地翻身下床,亲自动手替徐婉宁换了一身衣服,又去敲林母的门。

林母上了年纪,睡眠很浅,听到敲门声,她披了一件衣服就出来了。

看着林安脸上焦急的神色,林母问道:“发生什么事儿了?瞧你这马虎的样子。”

“妈,阿宁发高烧了,情况不大好,我现在得送她去医院。家里您多照看点儿。”

听说徐婉宁生病了,林母也跟着着急,立刻冲进了徐婉宁的卧室,看到已经烧到失去意识的徐婉宁,猛地拍着大腿,“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送医院啊!这可是发高烧,可耽搁不得!”

林荃听到动静,也跟着出来了。“哥,我跟你一起去,有什么事儿我还能搭把手。”

“你别啰嗦了,快点去换衣服!”林母推搡着林荃。

林安先用家里的座机给医务室打了一通电话,好巧不巧,今天值班的人是陶曼曼,听到林安说徐婉宁发高烧已经烧到昏厥,她忙道:“咱们军区的医务室处理外伤是一绝,但是阿宁这种发高烧的情况,还是得送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