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883)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虽然目前只在羊城研究成功,且还没有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但那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据阿宁的说法,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至少能达到亩产千斤,比目前现有的水稻种子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杂交水稻一旦培育成功,华国人就会摆脱吃不饱饭的窘境。

人一旦能填饱肚子了,不再为生计而发愁了,就能专心的做其他的事情。

比方说,壮大华国的力量。

“老陶,这件事先不要说出去,我不想让阿宁担心。”

他的女儿,自然有他来保护。

“成。但我觉得,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得跟阿宁说一声,也好让她有个防备。”

徐父点了点头,却没有接话。

翌日,徐婉宁早早到了学校。

她刚一踏进宿舍,陈巧巧就从上铺探出个脑袋:“婉宁,你家里的事情解决好了吗?”

“嗯,已经解决好了,一点小事儿,让你们操心了。”

“哪里话,大家是室友,这不是应该的吗?”

徐婉宁笑着扬了扬手中的袋子:“我带早饭来了,都起床吃饭吧,吃完早饭咱们一起去教室复习,再有几天就要考试了。”

“好嘞,我这就起床。”

书本上的知识,徐婉宁早就已经研究透彻了,并且根据书本的内容延伸出了很多其他问题。

用专业课老师的话来讲,他们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知识点可以教给徐婉宁的了,甚至她的知识储备量比专业课的老师还要丰富一些。

所以复习,对于徐婉宁来说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她不过是想监督她的三个室友好好复习。

陈巧巧三人在一旁看书的时候,徐婉宁就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记笔记。

第一茬的杂交水稻已经研制成功,羊城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宜种植。

羊城的农科院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等到来年开春以后,就能大规模的种植了。

但华国地域辽阔,各个省份之间的气候都不一样,适合羊城种植的,未必适合其他省份。

所以徐婉宁现在要做的,就是再研究出适合其他省份的种子。

她首选的地点,是豫省。

前世她去过豫省,不得不说,豫省不愧称之为人口大省和种植大省,坐在高铁上看窗外,能看到外面一片整整齐齐的绿莹莹,就像是画家笔下的水墨画一样。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人不缺吃穿的情况下,豫省人也依旧喜欢种地。

尤其是住在城郊或者农村的,但凡有一点空地,都会想方设法地种上蔬菜,或者辣椒花椒这一类的。

而豫省属于中原,不南不北,用来做实验最合适不过。

但徐婉宁想到,老师的试验基地里,并没有豫省土壤的培养皿。

所以要想顺利研究,她得亲自去一趟豫省。

一个星期后,期末考试总算结束。

从考场出来,汤婷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有气无力地说道:“太累了,真的太累了,当年复习迎接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累。”

“我上次说的话还算数,这次考试,你们三个人中的第一名,可以跟我提一个要求。

第813章 尝到了赚钱的乐趣

“这次的敌意肯定是我,我已经想好要跟你提什么要求了。”

“别吹牛了,你经常看着书就睡着了,肯定考的没我好!”

“我倒是觉得我能拿第一。”

徐婉宁听着三人你来我往间的对话,唇畔含着淡淡的笑意。

“不吵了。”她打断三人:“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家?我提前跟我三哥打一声招呼,让他帮你们预留卧铺票。”

徐婉宁知道,上次卖衣服,三人都净赚了上千块钱。

在七十年代末,上千块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对于上大学的大学生来说。

拿出赚的钱的零头买一张火车卧铺票,对于陈巧巧和谷梦来说,并不算太为难的事情。

陈巧巧和谷梦对视一眼,开口道:“婉宁,我们暂时不打算回家。”

“我们已经跟婷婷约好了,这几天她先带着我们在京市好好逛一逛,来京市一年多了,很多著名的景点我我都没有去过呢。等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们打算去一趟羊城,再拿点衣服回来卖。”

不是没想过让徐婉宁帮忙,但陈巧巧三人都知道她平时有多忙,忙到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忍心麻烦她?

况且,这一次徐婉宁也不顺路去羊城,他们就更不好开口了。

听完陈巧巧的话,徐婉宁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好半晌后,她才徐徐开口:“老实说,我并不认为你们这个时候去羊城是一个好的选择。”

“为什么?”三人异口同声地反问,迷茫地看着她。

徐婉宁耐心解释道:“上次我从羊城拿回来的那批棉服和毛呢外套,都是老板积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存货,可以说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巧合之下,我才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了那些衣服。”

“且不说羊城四季如夏,平时根本没机会穿那么厚的衣服,就算你们去了,找到了,也不可能以十几块钱的价格进货。”

徐婉宁的目光落在汤婷身上:“这一点,我相信汤婷比较有发言权,因为她实地去过羊城,也知道羊城的物价,并不是你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

汤婷点头:“对。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卖的衣服吗?一件薄外套的进货价都要三十多块钱了。冬天的衣服用布量更大,尤其是棉服还有填充物,成本上去了,价格自然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