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往事(25)
他的头发散着,一双漂亮的桃花眼弯出两道弧度,领口有点低,锁骨露在外面。
陶暖看了很久。
-
万圣节过后,又要迎来感恩节,再之后就是圣诞、元旦,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这天,店里又来了一位新人,叫玛丽莎。
虽然体型微胖,但她长得很漂亮,妆容也非常精致。
玛丽莎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工作五小时,很健谈。
她说之所以把工作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她早上要送六个孩子上学,下午还要接他们。
“六个孩子?”余爽惊讶。
“嗯,是呀,我有六个孩子,其中有两个是双胞胎。”玛丽莎很自豪。
她今年36岁,最大的女儿今年17岁。余爽算了算,这相当于她19岁就生孩子了呢。
余爽一直以为玛丽莎是印度裔,后来才知道她来自巴基斯坦。
-
临近感恩节,店里靠近落地窗的地方多了很多牛皮纸袋,里面是各种罐头。
这是专门为一些贫困家庭准备的食品包。
顾客很多都愿意在这个时间做点公益,食品包有$15、$25和$35三个不同的价位供他们选择,结账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跟收银员说“帮我加一个食品包”,之后,这些食品包就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发放。
此外,店里还加入了为癌症儿童献爱心的捐款项目,落地窗上贴出了海报,每个读卡机旁边也都插上了介绍这个项目的小卡片。
根据安娜的指示,每到一个顾客结账,要求收银员主动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为这些患病的孩子捐款。
捐款凭据打印一式两份,一份给顾客,一份自己留存,装在信封里,每天统计一次。在周末的时候会进行排名,召集捐款最多的收银员会得到$25的购物券。
余爽就例行公事地问,虽然每次都略显尴尬。主动捐钱是一码事,开口要人捐款又是另外一码事。
后来余爽干脆就改成:“您是否愿意为癌症儿童捐一块钱?”
一般这样小小的要求,基本不会有人拒绝。
再到后来,有的顾客被问了很多次,而另外的一些顾客已经在别的地方捐过款。余爽索性也就不问了。
与他的躺平相反,其他几个收银员干劲十足,尤其是玛丽莎和劳瑞,她们尽职尽责地询问并鼓励顾客捐款,然后认真收集着小票。
每天下班,他们的信封里都是厚厚的一沓,余爽这个却又扁又平。
这一周的冠军出炉,竟然是塔拉,就是之前余爽上晚班时碰上的那个高一的学生。
玛丽莎不太高兴,她似乎对统计结果有些不满。
休息的时候,她还专门过去找到安娜,让她公开计数。
好家伙,这为了25块钱也是很矫情了。
-
11月18日,是余爽感恩节假期前最后一天上班,他向安娜请了一周的假,后天就要飞往波特兰去看望唐烨和依慈了。
店里的火鸡开始热卖,几乎人人都要带一只回家。
余爽在为一位小个子女士扫描货品的时候,她悄悄地说:“我后面的那位顾客,她买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束花,你记在我的账上吧!”
“哦?她是你的朋友?”
“不,不是,我只是想在感恩节悄悄地给陌生人送点东西。”
余爽恍然。
“你不要告诉她哦!”顾客小声嘱咐。
-
今天给余爽打包的,是一个叫露西亚的瘦小女孩。
她总绷着一张脸,余爽看不出她的年龄,可能20岁,也可能30岁。
她的智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比那些自闭症的孩子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要强一些,做事也靠谱一些。
而且,听说她自己住,应该是那种可以生活自理的病症类型。
-
中午的时候,余爽见到了之前偶尔来光顾的台湾老伯。
他自从发现余爽是中国人后,总是会在结账时和他闲聊几句。
“小伙子,我今天应该是最后一天见到你了,”老伯满脸带笑,“我下个礼拜就要回台湾啦!”
“哦?不回来了吗?”
“嗯,不回来了。我今年73岁了,终于退休了!我和我的几个老伙伴,约好一起回台湾养老!”
“哇,那很好啊,祝您一切顺利!”余爽送上祝福。
73岁,终于退休了,尽管老伯看上去神采奕奕,但余爽还是感到了没来由的心酸。
在美国,退休领取社会保障金的法定年龄是67岁。而很多人因为没有存款或足够的养老金,往往要工作到70岁以后。马里诺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
临下班,余爽在鲜花区为女同事们每人买了一束康乃馨,算是给大家的感恩节礼物。
女人们都开心极了,尤其是劳瑞大妈。
-
下班后,和陶暖一起吃饭。
陶暖说到时候要送余爽去机场,但是被他拒绝了。
于是两人感恩节前的最后一次见面就是现在了。
“要去整整一周吗?”陶暖语气中带着不舍。
“不,我只去四天,住四晚,周日回来。”
“那我去机场接你吧!”陶暖想了想,又小心翼翼地补充,“如果,你没有别人接的话。”
“嗯,再看吧,我打车也很方便的。”
陶暖也没再多说什么,临走给余爽买了一盒巧克力冰淇淋。
“啊,不要再给我买冰淇淋了,我最近都胖了。”余爽有点难为情。
“一点都不胖。”陶暖声音轻柔。
第16章 自在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落地波特兰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