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金枝(151)
“陛下,建楼所需资金巨大,户部大致估算下来需要超千万银两。这可是大启几年的税收啊!陛下,请您三思而后行。”
户部尚书回禀道:“陛下,修建此楼所需费用巨大,且会对民生造成影响,请陛下三思。”
孝明帝闻言,顿时站起身来,他感到自已的威严受到了严重的冒犯。他愤怒地指着下面的群臣,大声喝道:“朕问你们,这大启还是朕的天下吗?怎么?你们难道要做朕的主吗?”
众臣见皇帝发怒,纷纷吓得跪地,无人敢再开口说话。整个朝堂一片死寂,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此时,身为沈太傅的老者却直起身子,缓缓说道:“陛下,君王若欲社稷永昌,必须重视臣子之言啊。愿陛下深思熟虑,以民众福祉为重,接纳谏言,方能国家昌盛。”
孝明帝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冷笑道:“沈太傅,你的意思是朕的决定是错的吗?今日,你们逼朕放弃建楼,他日你们是不是就要逼朕退位啊。”
沈太傅连忙跪地,惶恐道:“陛下息怒,老臣绝无此意。”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息怒。”
孝明帝冷冷地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怒火。
然而,沈太傅依旧耿直的发言,不惧皇威,直言道:“陛下,圣明之君都是重社稷,重百姓,为一道土大兴土木,实非明智之举。请陛下收回成命,以保大启江山稳固。”
孝明帝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吼道:“够了,来人,给朕拖下去。”
两名侍卫立刻上前,将沈太傅拖出了朝堂。众人见状,皆噤若寒蝉,不敢再言语。
第 121章 舅母再遇
一个月后,萧北淮的休沐日,本来计划着要带宋清若一同前往护国寺,但却因临时有事无法同行。
宋清若只得独自前往护国寺,不过尽管如此,萧北淮仍然安排了一百名府兵随行为她护航,以确保她的安全。
抵达护国寺时,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前来祈福的人们,热闹非凡。
宋清若上完香后,便径直走向了后院,那里有一片桃林。
此时的桃树枝条虽显得萧瑟,然而随着寒冬即将过去,这片桃林正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正当宋清若漫步于桃林间时,突然听到了一声悲凉的呼喊:“若儿……若儿……。”
那声音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无尽的哀伤与思念。宋清若不禁回头望去,只见一名美貌的夫人站在远处,满脸悲伤地凝视着她。她的身影被府兵阻拦在外,无法靠近。
宋清若挥了挥手,示意府兵放行。
那位夫人见状,急忙快步走上前,眼中满含热泪,激动地说道:“若儿,真得是你?”
说话间她就要上前抱住宋清若,但是被陌雪拦住。
“若儿,我是舅母啊。”
宋清若的眼神带着陌生,但是豆大的泪珠却从她的眼角滑落,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已为何会哭泣。
她茫然的擦掉眼泪,缓缓地走上前去,拨开陌雪的身子,迷茫的道:“抱歉,我……我忘记了。”
江氏震惊的立在原地,嘴唇翕动:“……”
宋清若身边的陌雪赶紧上前道:“夫人,不如去厢房说话吧,这里人多不说,还有些冷。”
宋清若看了看江氏,江氏点了点头。хl
厢房内江氏听完宋清若说的之后面露震惊,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安慰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宋清若对待江夫人有着非比寻常的信任,陌雪待在一旁紧张的看着他们,就害怕江氏说出什么话,来刺激宋清若。
刚才她已经飞鸽传书侯爷了,想必侯爷应该快到了吧。
宋清若此时疑惑不解地问道:“舅母,也来这里祈福?”
听到这句话,江氏的身影一僵,她的眼眸猩红,忍着泪水笑着道:“对啊,护国寺的平安符最有名,我来为你舅父求一个。”
江氏不敢再提江逸尘害怕她再想起一切,她看着宋清若心里宽慰道:忘记了也好,若儿以后就这样好好的生活吧,不要再记起一切,不然,舅母都不敢想象你要如何生活。
宋清若问了好多从前的回忆,江氏一一道来,两人一个问一个说,气氛温馨。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袈裟的僧人来到了江氏面前。由于距离较远,宋清若只能隐约听到“长明灯”这三个字。
她好奇地向前迈了几步,试图听得更清楚些,但江氏却迅速闪躲着把僧人打发走了。
宋清若忍不住开口问道:“舅母,您这是给谁点长明灯啊?”
江氏回答说:“傻孩子,当然是给你祖母啦!”接着催促宋清若快点进屋去,免得着凉。
然而,还没等他们走进屋子,那个僧人又折了回来,满脸歉意地说道:“施主,实在抱歉,小僧刚刚忘了询问,江逸尘这三个字具体是哪几个字呢?”
这个问题让江氏和陌雪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两人同时紧张地望向宋清若。
宋清若的脸上露出一副十分困惑的神情,她不明白为什么江逸尘会成为祖母的名字,因为从字面来看,江逸尘显然是个男性的名字。
江氏连忙将僧人打发走,并试图向宋清若解释其中缘由。
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宋清若突然晕倒在地,幸好陌雪眼疾手快,及时将她扶住并抱进了厢房。
宋清若刚才只觉得江逸尘这个名字熟悉,随着她去想,她的内心却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她的心脏。这种疼痛越来越剧烈,最终她忍不住捂住胸口,额头上开始冒出豆大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