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秦始皇八卦被抓包(132)
“所以我们现在学会了这方法,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稻真的产量这么大,那咱们黔首是不是也可以……不说一三次,几一次可以食用这大米饭,也是幸事啊!”
其实对于粮食的加工这类工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
甚至可以追寻到黄帝时期。
在当时就已经发明了杵臼。
所谓‘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杵臼,其实就是由两个部位组成。
较为深的坚容器,以及同样质地的棒状物,对粮食进行一种锤击。以此来使谷物褪去壳衣或者击碎。
最初应该就是在石头中间掏出一个洞,形状并不太规则。
杵臼的记载不仅早,甚至使用的年限也非常的长,时间长度跨越了几千年。
那么在三皇五帝之前,还有没有类似的工具呢?有。
工具很简单,但是能够想到此办法,也正是证明了人类的聪明之处。
以石块以及石棒相互对粮食进行摩擦,一是可以褪去谷物的壳衣,二是可以将粮食进行一个碾碎,以便更好的对食物进行煮食。
我猜测如今你们秦朝,约莫也是用的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对粮食的处理。
不过,杵臼比石板更为快速省力,应该大部分人都是使用的这个工具。
“确实如此,只有这样速度还要快一些。我们种稻都是给世家的,黔首哪里敢吃一口……”
“对呀,那褪壳要一遍又一遍,尽量不要有残留,贵族们可挑剔,不然根本不会给好价。”
“可是次数多了,重量损耗减小,也是亏损。”
“最主要的还是花费的时间太久,每次褪壳,田里的事许多都做不到,要耽误好多时间。”
“哎,无奈啊!”
在古代,杵臼可不仅仅被用作农具,拿来捣碎粮食的。
还可以用作战略军事装备的,乃攻城之器。
不过今,我们主要是要讲关于‘工具’的主题,所以在军事上就不进行过度的延伸了。
再后来,就出现了一直沿用到我们现代的……圆形石磨。
此圆形石磨的诞生,在时间上也一直具备着争议点。
但是大部分都是认为,最早就必须在战国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注意了,不是说是在战国的时候出现,而是最早只能是战国。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制作方法。
有一本先秦时期的书,记载到石磨乃是鲁班所制造。
在很早之前的直播中,我也提过这句话。但这其实是不太可信的。
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导致它不可能出现在战国以前。
它在制作中,需要一种东西。
而这种东西,是在战国的时候才开始冶炼出来进行使用。
那就是……
铁。
并且,我们曾在秦汉的墓穴中,发现过圆形石磨。
综合考虑,专家们认为圆形石磨的产生时期,应该是在秦朝的早期。
来,我给你们看一看圆形石磨的照片。
因为并不知道你们此时所处的秦朝时间段中,圆形石磨是否已经被制造出来。
或者说,制造出来后,有没有进行大范围的一个扩散。
所以我再给你们看看,关于石磨如何制造出来的视频。
你们那里若是已经发明出来,看看也不碍事儿。
若是还没有到那个时间节点,如今可以进行一个学习和参考。
天幕上开始播放视频。
“倒是还没有见过这种样子的磨盘形状。”
“这神女说圆形石磨产生的时间是我们秦朝,可我还从未见过,看来应该要过段时间去了。”
“要将这石头凿刻成这般的模样,倒是需要费一些力气。”
“也不是需要很多,家里只要有一个石磨就行。辛苦一番,可以大大改善以后,也划算。”
“嗯……很有道理。”
“不过,这石磨对比杵臼来说,好像仅仅是个头大些?没想象中区别很大的感受。”
“这倒也……”
@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话还没说完,视频播放完后,天幕主播的声音这时传来
而石磨最大的好处,则是可以用牲畜来将人力所进行替代。
在《天工开物》中有所记载,牛拉磨一可以磨麦二石,驴拉磨则是一半。
若人来推磨,壮者可以磨出三斗,但体弱者也仅一半。
要知道,一石等于十斗,这差距悬殊可谓巨大!
但是,即便是体弱的人以石磨处理粮食,也比杵臼好上太多。
而《天工开物》中,在后面还接着有另外的一句话……
大致意思便是:若使用晋代杜预所发明的‘水转连磨’,其又是牛的三倍便利!
只是,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它,需要看地理位置。
那它是如何作的呢?
首先是要在流水中,装上三个立齿轮。
选址必须要水流湍急之处,才能将立齿轮给冲击得动起来。
轮轴和长度需要丈量,才能更好的打好水下的基础。
水轮通过转动齿轮,带动中间的三个磨盘进行旋转。
而这三个会带动另外的六个磨盘。
这样河流下的水轮,就可以同时带动九个磨盘进行工作。
来,我再给你们看看示意分解图,以及它运行的过程动态。
在刚开始听到主播说,以驴或者牛来拉动石磨会比人力多上这么多倍时,众人皆纷纷进行了惊叹!
“原是如此使用!石磨此物,不可貌相啊!”
“是我想法太肤浅,此物竟然可以用牲畜来替代!”@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