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秦始皇八卦被抓包(6)

作者: 阅川枕流 阅读记录

许多人都说他追逐名利是一位利己主义者,毫无忠诚可言。他与扶苏早就不和,因此始皇一死自然是杀扶苏扶胡亥。

而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李斯后期固然是因为政治利益方面坚决不选扶苏,可这并不代表李斯不忠。

应该说,李斯确实有可能不忠于秦,但他却忠于活着的始皇帝!我们不能在已知历史的情况下,将当时李斯的选择都认为是他的蓄谋已久。

我将李斯分为了两个阶段,始皇死前与始皇死后。

这一听到说自己,李斯本来以为会与公子胡亥一样,全是批判之语,更心下冷笑想知道自己会怎么帮助胡亥去残暴不仁。

没想到,这天音话头一转,说出了这番话。

而这时,蒙恬也带着扶苏到了。

蒙恬在前大步走着,扶苏长袍在身后飘扬,急急跟上。

他与扶苏私交甚好,此刻还小声调侃他:“你这死脑子,出这等大事了还听你那师傅的话不出门,等着被训罢。”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师傅之令,不敢违也。”

然二人在靠近秦始皇时,都收敛了面上表情,噤声行礼。

秦始皇一眼就看见了扶苏楼在怀里的那卷竹简:“所拿何物?”

扶苏听到秦始皇的问话,连忙回话:“陛下,师傅让我写完这卷竹简再出房门。但皇帝之令大于师令,扶苏自然要跨出那道门槛。只是……未能完成竹简,我心中有愧,便随身携带,以示对师傅的心意。”

“……”秦始皇肉眼可见的腮边颊肉一紧,挤出话语,“你对你那师傅,倒是尊敬得很。”

“尊师重教乃礼仪核心也。”扶苏应道。

“迂腐。”秦始皇点评道。

又见扶苏不解,面露委屈,也知道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扶苏的思想,再度后悔起当初找了淳于越去做扶苏之师。

他看向李斯。李斯是荀卿得意门生,赞不绝口的弟子。

同样是儒家出生,怎么扶苏就是另一副模样!

然而,现在要给扶苏重新寻师也无用,他怕是为了那淳于越要发疯。

秦始皇只觉头疼。

他又看了一眼李斯,李斯规矩的站在原地,知晓秦始皇在看自己,便遥遥行了一个礼。

秦始皇垂下眼眸,回想着天音之语。

李斯或不忠于秦,却忠于活着的秦始皇。

天音再度发出,咬字清晰的女声带着那独特的、与六国语言皆不同的音律,继续讲述。

从李斯到秦国开始,一直到秦始皇死前那些年,李斯是位绝对的能臣忠臣,简直呕心沥血兢兢业业。

各位应该都知道,《谏逐客书》便是李斯所写。秦始皇看完大为赏识,更直接封他为廷尉。可以说李斯此举,奠定了秦朝统一的基石!

后来统一六国,秦始皇邀诸臣商讨使用名号。

王绾为首的群臣认为他乃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之人,为五帝所不及。因此回溯历史,追寻三皇典故,认为秦始皇乃人之首,建议称为‘泰皇’。

然而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己定为‘皇帝’。

这时,天下统一、皇帝既成,政务上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便是,国家的制度。

王绾提议‘分封制’,无数大臣为之附和。然李斯,却顶着所有人的压力,请求改为‘郡县制’!

这是李斯仕途往前踏出了一大步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因此格外看重李斯,丞相一职直接成为李斯囊中之物,打败秦国一直以来担任丞相的王绾!

这话一出,在场诸臣无不震惊。

为何?

因为刚刚在大殿之中,他们才将此事定下,同时秦始皇任命李斯成为丞相!

他们之前都对于天音是后世之人的猜测半信半疑,如今却不得不信。

知晓后事的一些人,便会觉得这是李斯的心机所在。说他并非是为了大秦王朝的发展,只是为了往上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话,恕我不认可。

在当时那个环境,李斯敢于与所有人反对,坚决提出这个建议,恰恰证明了他是为了心中抱负。

将大秦建设得更好更强,让他李斯之名永世流芳!

若只是为了利益,他怎么知道自己提出这建议会被秦始皇认可?万一被众臣排挤,始皇厌恶,直接将他官帽褪去呢?

当然,他不怕被罢官,也让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

秦始皇,是一个知人善用、明辨是非之人。

后人皆道他暴君,有失公允。之后我也会详细解说我心中的秦始皇。

李斯听得胸膛起伏,激动万分。

平息心绪后,他怔怔的想着:为什么后人要说我纯粹是追逐地位呢?名利名利,名声自然也是他一生所求,不然何苦想尽办法拜入荀子门下?

垂名青史、流芳百世,才是他身为文官最高的追求。

未来的自己,到底是为何要扶胡亥呢?

而秦始皇在听到那天音说之后要谈自己的事时,不由的眉尖微挑,拇指上的玉扳指也被他轻轻的转动起来。

“呵。”

言归正传,再谈李斯。

他与扶苏的矛盾不会是一开始就存在,所谓他与扶苏一法一儒这事,乃后世之人的评说。在当时,并未分得如此清楚。

所有公子们都有自己亲近的师傅,李斯既为丞相,便不会是任何公子的师傅。

在诸多公子们中,同为儒家出生的李斯与扶苏天生就比其他公子多上一丝牵连。而且,扶苏的师傅淳于越,更乃他的好友。

因此,李斯和扶苏最初关系即便不是特别好,也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