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秦始皇八卦被抓包(62)
因此这次的刺杀,也以失败告终。
然而张良如此出名,却并不像荆轲那样因为刺杀秦始皇而来。
他乃谋臣。
与韩信和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由此可见其出色的智谋。
更主要的是……
张良协助刘邦得楚汉战争,创建出大汉王朝,取得了大秦的天下!
“什么?!”
因为过于震惊,李斯与蒙毅同时脱口而出!
张良?刘邦?如此陌生的名字!
竟然取代了大秦朝,成立了所谓的大汉王朝!
他们之前皆已知晓大秦王朝会败在秦二世胡亥手中。
可是,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见秦朝之后所谓的朝代名称。
大汉。
而秦始皇在记载中的第四次被刺杀,是在公元前壹佰贰拾陆年。
当时秦始皇把腊月改为‘嘉平’,就是希望天下可以安平。@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史记中记载,当时秦始皇与侍卫微服于咸阳,结果在兰池遇见了偷袭之人。
但是刺客被侍卫们击杀,并未成功。
只是史记中并未记载下主谋之人,无人得知当时的刺杀者是被谁所派来。
不过应该也能猜到,无非就是那六国潜逃的贵族依旧不死心。
秦始皇遭遇的刺杀,应该不仅仅只有史记中的四次记载。
但是他吉人自有天相,逢凶化吉,无人能够成功。
这不就是上天,为秦朝百姓安排好的君王吗?
天幕之人确实是在帮秦始皇说话,笼络人心。
可是如今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这上面。
李斯怒喝:“那什么张良,什么刘邦,什么大汉……她就不能详细再说一说吗?!”
第叁拾贰章 第章
与秦始皇相关的典故有很多, 我挑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谈谈。
刚刚说的是‘图穷匕见’,现在我想说的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衡石量书’。
在秦朝那个时代, 奏折都是以竹简所制,具有一定的重量。
而秦始皇规定,要以衡石量书, 称取一石。没有看满这么多的奏折,便不会去休息。
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每看一百二十斤的竹简, 谁不称秦始皇一声劳模呀?!
后人以‘衡石量书’一成语形容的都是伟人,表示伟人们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辛勤模样。
这是夸赞, 乃褒义词。
然而,侯生与卢生两个方士却认为,秦始皇以衡石量书, 每不批完竹简不休息, 乃是贪恋权势……
何等的神逻辑!
我当时见到这个的时候,忍不住想要冲进书中, 对着侯生与卢生一顿组合拳。
怎么?要皇帝夜夜笙歌、不理朝政,才是他们所谓的好皇帝吗?
真是想要说一个人的坏话, 什么理由都能找到……真乃杠精也。
而且, 因为秦朝的律法规定, 方士使用的术法如果不能应验, 就要处于死刑。
他们便因此说秦法严苛,秦始皇喜欢杀戮来树立威严。所有忠诚于秦始皇的官吏,都是因为害怕才如此。
开什么玩笑呢?
我看吶, 是因为他们怕自己对于求仙问药一事的无能为力,才倒打一耙, 找出理由和借口出逃。
而说起侯生跟卢生两个方士,又不得不提及因他们二人而引发的,另一个成语典故……
原本同样在惋惜主播没有在谈大汉之事的蒙毅,此刻冷声道:“侯生、卢生!若我在咸阳,必将他们剥皮抽骨!”
秦始皇凤眸微眯,哑声说道:“无碍。咸阳还有你兄长,蒙恬。”
-
“去候星气者中,寻侯生与卢生二人!”
蒙恬果断下令,一小队宫中侍卫立马整装而去。
他之前带扶苏去附近之地,镇压战乱。此时,已经返回咸阳。
战败的俘虏全被他安排去修路,服劳役。
扶苏在战场中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归来后,蒙恬与他言谈间却发现,他的想法却并未有任何改变。
甚至淳于越还联系上了扶苏,要求自他手中送出一竹简,给丞相李斯。
蒙恬听闻此事,对扶苏说道:“陛下不是禁止你再与淳于越见面吗?”
扶苏回道:“并未见面,乃宫人传话,帮师一忙。”
“那若陛下得知,又会如何想你?”
“扶苏并未做出格之事,陛下想来也不会怪罪。”
“陛下心胸宽广,自是不会怪罪于你。只是陛下态度如此分明,希望你与淳于越保持距离。可你如今做出此事……”
“师有所求,扶苏若不帮之,岂非无情无义之人?”
蒙恬叹气。于情,他也能理解扶苏为何这么做。毕竟,那是一直教习他之师。
可是……
淳于越那套,他是真看不上。
而且,扶苏还是陛下交给他的任务!
他大手一挥,决定让扶苏去跟着军队一直在外平乱。
然后,将传话的宫人一顿责罚,不允许淳于越再有机会接近扶苏。
在寻了信任的将士陪着扶苏入了军队后,蒙恬继续留在了咸阳统筹整个军事事宜。
后来王绾他们几位大臣,也连夜驰马而归……
身上带着那天幕之前震惊世人的胡萝卜种子。
众人所记载的竹简全部都交到了右相冯去疾手中,由他来进行归纳,查漏补缺。
根据他们记录下来的最佳种植时来看,就最近种胡萝卜是最为妥当的。
所以,他们十分快速的寻找到了合适的良田,开始着手安排农人,照着所记载的方法来播种。
蒙恬去过一次,当时胡萝卜种子才刚播下没多久,还看不出什么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