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听起来像是小说的样子。”米亚先声夺人,一脸的不以为然。
“也不一定啊,除了画作的可能性之外,难道就不可能是什么信息传递吗?听说那个年代里面为了抗击侵略者,我们的人民发明出来了很多传递消息的方法,也许这就是其中一种?”米舒脑洞大开。
身为一个缉毒警,她见过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了,还亲自当过卧底,为了传递消息那真是什么方法都用过,现在瞬间就把自己的经历给套到这幅画作上面了。
“想那么多干嘛,你倒是把这个画轴给打开啊。”米展不耐烦了,咱能别这么磨磨蹭蹭的吗?
“对,打开看看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米亚也一本正经的说。
猜来猜去的不累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啊,光是在这里猜想有什么用,打开之后你们才能发现里面是宋徽宗的画啊!
装裱老板:还不是你们先在那里猜来猜去的?
不过他往后面一看,老婆已经带着邻居进来了,也就不是那么担心了,“这就拆,正好我这边还有个书画鉴定大师。要是真的是好东西的话,也省的你们再跑一趟。”
说完对着米亚门口进来的两个干瘦的老头拱了拱手,“张叔,李叔,您二位给掌掌眼?”一口行话京片子说的简直溜上了天!
米亚在心里面翻了个白眼,真是的,又不是拍电视剧,至于这么夸张吗?
两个干瘪老头儿才不管她在心里面怎么想,笑眯眯的拱了拱手,“客气,客气。”
虽然干这一行时间挺长了,揭画还有各种造假什么的都见过,匣底暗格这种更是经手的不知道多少。可是要是真的说起来卷轴藏画这码子事还是头一次见。
谁家收藏画的时候不会把整个画都给检查一遍啊?早年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就有种种的土办法来确定画作没有问题,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那法子不是更多?
说完两个老头就站在了一边,等着小陆开卷轴,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太对劲儿,这画 … …是不是有点儿问题?
第283章
自古以来书画就讲究一个纸、墨、笔、砚,所以才有了备受人追捧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宣城诸葛笔,婺源龙尾砚 … …等等这些文房四宝中的精品之物。
凡是在书画上面有那么一点儿造诣的人就不会不在意这些东西。即便是买不起那些大师所制之笔跟砚台,可是一张好纸却是并不吝惜的。
可是眼前的这张画 … …姓张的那位皱起了眉头,这透光的程度不对啊。虽说裱画之后跟没裱画之前只有一张宣纸不同,但是不同也是有限度的,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干这行几十年,人送外号神眼。
虽然有点儿夸张,可是经过他眼的画是真是假就没有出过错,半点儿瞒不住他那双眼光毒辣的眼睛。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家几代人都是干这行的。不仅仅是眼光,就是那些「老手艺」在几代的传承中也是积累了不少,就算是在特殊年代的时候都没有失传。
他本人不但在帝都这一块儿鼎鼎有名,在全国范围的书画古董圈子里面都是排的上号的。别人可能看不出来这东西不对劲儿,可是他经手的书画不计其数,造过的假,揭过的假不知道多少,几十年的精力都耗在这上头了,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问题?
只是 … …他探究的看了画的主人一眼,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说这件事情。
他过来是为了给老朋友的孙子撑腰,可不是为了给人免费鉴定画作的。
一直不动声色的米亚当然没有错过这位老先生的异状,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难道这幅画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鉴赏大师跟鉴定大师还是有区别的。毫无疑问,米亚是一个鉴赏大师,可是要论鉴定的话,她就完全不合格了。
暂且不说她本来就不是干这一行的,只说一件事情,一个一直都是接触着最顶级艺术品的人你让她去批评一幅画的笔力和水平当然没有问题。甚至让她去鉴别一幅画是真迹还是伪作也没有问题。因为眼力跟水平在这里,各家流派特点还有作者的笔力都在这里,假的是真不了的。
可是要是让她去鉴别一幅画是怎么造的假那就有问题了。
说道底,她自己的造假手段也只有一种,那就是做旧,直接用热水来烘干,造成事物本身出现年代感。但是你让她搞个什么水浸热蒸这一类的东西还行,真要是论起高深的造假手段,那她是真的不行。
毕竟她基本上就没接触过假画这种东西。
以前买油画的时候好歹还有鉴定师呢,或者是从作者手里面直接买,可是换成了古代的书画作品,谁敢给皇帝的师父送假画啊?更不用说她的那些收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皇帝送给自己的老师的,给皇帝送假画,是想死还是想死?
这就导致了她见过的假货真的就是近乎没有,一个都没见过几个假货的人你让她鉴别出来一幅明显就是仿品的画作里面是不是还嵌套了一副真画,这不是难为人吗?
更不用说如果不是张金吾这种在这个行当里面干了几十年的人都认不出来的造假手段,没看见当初这画在齐文轩那里待了那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看出来有问题吗?
经验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啊!
都没这种东西怎么窜工种?
米亚在考虑要是这画底下真的有另外的画的话,自己搞出来的那几幅宋徽宗的画作会不会跟对方撞车。但是仔细的考虑了之后她觉得这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