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刀客养家日常[古穿今](110)

廿七眉毛一竖:“不然谁也都别过去。”

沟堑横在那里,要绕路的话可能几十里地就出去了。

廿七看着一身古朴,这时候大家才发觉,他也是猴精一个人——他先送过去的竟然都是领导!

大家习惯了,所以刚才没察觉。

可现在,领导们在那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在这边。这局面……有点挟持的那味了。

大家面面相觑。

好在副县长在那边发话了:“给小廿检查,人家有隐私权,咱们也得尊重个人意愿。”

行,领导发话就行。这主要就是一个责任划分的问题,领导发话就卸了他们的责任。

带相机的几个都把老实给廿七看之前拍的那些。

其中一个拍到了廿七的半侧脸,廿七抓住:“这个得砸了!”

“不用不用不用不用!”青华道长也赶紧拦,“不用砸不用砸,删了就行。删删删。”

相机主人认命删了。

廿七又看那些背影。青华说:“这没事,没拍脸没事。”

廿七于是终有放过:“好。”

很给道门前辈面子。

他又认真交待那些人:“谁照我,我就砸了谁的东西。”

他语气非常严肃,让大家都明白他是认真的。而且大家也领教了他的武力值。这个山里道士原来不止是会用毛笔写繁体字,他还会很牛逼的武术。

花花轿子人抬人,廿七给他面子,青华也帮廿七说话:“别拍正脸侧脸,拍个背影就行了啊。”

副县长首肯了的,大家就只能点头答应了。

队伍终于继续往前走。

阮祥云非常不开心。

因为他对这个事内心里已经有很多规划了。

哪怕这个项目县里不扶持,他也要举全村之力来来推动。

乡村发展不是非要靠上面拨款给项目来拉拔。他学习过全国各地很多案例,很多都是村民上下一心,齐心合力最后成功了的。

在他的这些规划里,不论有没有上面的扶持,廿七都是一个很关键的存在。

网红,他想把他打造成老梅沟·野人观网红!

现在网络力量太强了,有时候一个人红了,甚至能带动一整片地区。

原始朴拙的牧民少年,高颜值和尚,为家乡带货农产品的高学历返乡者。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网上红了,就能形成一股力量,带来效益,带来改变。

一个年轻、英俊,长于深山古观,传承了古武,能飞檐走壁,满身古典气息的大帅哥。

阮祥云不信他红不了。

可他不肯入镜!

第60章 归还

因为一上午的谈话, 出发得有点晚。

而且队伍里那些县城里过来的人也拖累了行进的速度。他们爬山的速度甚至远不如七叔爷。

也就跟阮卿是一个水平的。

但好在有廿七在,有些地方不必绕路,这样, 队伍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野人观。

大家在石阶下抬头望去,只觉得深山古观有种说不出的古朴厚重, 萧瑟凄凉。

进到观里,看到两座坟茔。

小道童光是等死都等了十年。

而衣冠冢的石碑上,刻着十来个道号, 和一个叫作“老吴”的名字。

皂角那时候年纪太小,不知道老吴的全名。

【……共一十七人,出山平寇,三十余载未还。】【埋骨他乡, 不知有否坟茔。】

【故立衣冠冢,纵身不能还,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碑上的字虽然多, 但事先想好了才动手凿刻,比皂角给自己刻的那块墓碑要整齐得多。

而且那些字都很深。那时候他还是壮年,很有力气。

大家站在夕阳中。

记者也忘记了拍照。凡是中国人, 几乎没有对那段历史不了解、没有感情的。

只是上午一群人都带着“好好考察一下是不是骗子”的心态, 虽然看了皂角的手书,但当时那个领导考察的氛围,没有真正能代入进去共情。

直到此刻,苍凉古观,一些无名之辈的孤勇, 小童的殷殷盼归, 到老人的终于死心,在夕阳里如水一样漫过人心, 侵蚀情绪。

连青华道长这样其实不太耐烦和干部、媒体打交道的人,都在碑前默立许久。

最后,副县长抹了把眼睛,拍拍巴掌:“来,我们参观一下。”

到了这里,甚至不用廿七操心了。七叔爷和阮祥云自动从访客升级为主人家,引着大家参观,给大家介绍。

七叔爷甚至给大家讲古,讲他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那些深山道长们妙手回春给穷苦人治病解难的古老故事。

副县长一边听一边点头,对身边宣传口的干事说:“这都该好好挖掘,有深度。弄好了,以后就是咱们这的一个亮点,搞不好不输给陵城。”

陵城那边打着“古城”的旗号,一直以来旅游收益都是当地财政收入的大头。

他们前院中院后院挨个参观。廿七和青华道长慢悠悠缀在后面。

天色擦黑的时候,副县长带着乡镇干部还有阮祥云,在院子里摆了椅子桌子围着开会,讨论这个事。

饭倒是不用廿七动手,有七叔爷和跟着来的村民呢。

虽然统一带了食物,但是观里剩下的几只鸡依然没能逃过人类的毒手。七叔爷带着村民们张罗着给烧了一大锅土鸡汤。

青华道长没跟着开会,他拜了三清之后,跟廿七一起翻了翻那些观中保存下来的经文典籍。

但是没有找到廿七默写出来的那个版本。观里的版本跟如今的版本差的不太大,而且这种版本青华也读过的。

廿七泰然自若:“不知道,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