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刀客养家日常[古穿今](142)

“我图的是钱吗?”阮妈妈真的发火了,“钱只是一种简单而普遍的衡量标准!一个优秀的人,他的‘优秀’里就该应该包括赚钱的能力。一个人苦哈哈赚不到钱,你就算把他夸成花,他也是没能力!”

“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配得上和配不上的问题!”

“我女儿,我精心养大,又漂亮又聪明,又有独立事业。我女儿这么好,明明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人,我凭什么要降低标准去将就一个不够优秀的人?”

“我总得有点凭的东西吧?啊?但凡你能说出来一样也行啊!”

“结果你能说的翻来覆去的就一个‘功夫好’?”

“那我女儿嫁给他跟着他去街头卖艺是吗?他胸口碎大石,我女儿敲锣收钱是吗?”

阮爸爸哑口无言。

其实他自己理性上也知道,“功夫好”不是一个“我可以把女儿嫁给他”的正经理由。

奈何廿七功夫好这件事,就是这么地戳他。

阮爸爸只好郁闷地躺下。

心想,老婆要是死也不同意,估计这事最后也成不了。

希望小廿能遵守他的承诺啊。

实在不行的话,他也不介意认个义子什么的,古代不是流行那样吗?

做不成隐世高人的老丈人,也还可以做高人的干爹嘛。

躺了一会儿,阮妈妈又翻身坐起,穿上了拖鞋。

阮爸爸:“干嘛去?”

阮妈妈说:“找点吃的,叫你气得肚子饿了。”

可能是说话太多了,当然也可能是今天饭桌上老阮他老不讲人话,倒人胃口,可能她晚饭时候就根本没吃饱。

总之,阮妈妈现在饿了,她下楼去找吃的。

哪知道,厨房居然亮着灯。

阮妈妈还以为是阿姨,推开门的时候还叫了一声“何姐”,结果里面那个人转过身来:“伯母?”

阮妈妈愣了:“小廿?你干嘛呢?”

廿七系着围裙,正在打鸡蛋液。

“我做个鸡蛋羹。”他说。

阮妈妈说:“饿了啊?”

她微感歉意,一定是因为老头子在饭桌上拿腔拿调地也影响了人家小伙子的食欲了。真是,在他们家里做客,居然让客人吃不饱肚子。

这叫什么事。

廿七却说:“没有,是阮卿。她晚上九点左右就很容易饿,如果没有吃的,她就要吃零食了,容易上火。我给她蒸个鸡蛋羹。”

阮妈妈怔住。

的确阮卿中学时代就是这样的,不管晚饭吃了多少,九点一过她就要饿。

中学时代她住在家里,阮妈妈和阿姨把她照顾得很好,不会让她饿着,也不会让她吃太多积食。但后来她上大学去了。

孩子一旦上大学,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就少了。

后来毕业,留在了一线城市,她有她自己的生活了。

到现在,即便她一年里有几次回家里来住,但阮妈妈总觉得她已经是大人了,起码吃穿住行上能照顾好自己。不用像中学时代那样,吃宵夜都要家长操心了。

而且家里现在的阿姨,也不是她中学时代的阿姨了,不了解她以前的习惯。

她没想到,她这个九点之后容易饿的毛病还在啊。

如今,给她准备宵夜的人,却是廿七。

帅小伙子系着围裙,手法熟练地打着蛋液。

可能是筒灯光线的缘故吧,他的眉眼看上去真柔和啊,让人舒服。

【我总得有点凭的东西吧?】

【你能说出来一样也行啊。】

阮妈妈不知道怎么地,跟不知所谓的老家伙生出的急躁都消失了。

第78章 仗势

那个长发的年轻人忽然抬起眼:“伯母是下楼来找东西吃的吗?我看晚饭你吃得不算多, 要不要也给你蒸一碗蛋羹?”

阮妈妈正饿着,比起吃干零食或者冷餐食物,当然是热蛋羹更好, 便欣然答应:“好。”

“我都忘了你还会做饭。”她在中岛坐下,看着廿七打蛋, “对,你以前好长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啊,这些东西会用吗?”

指的是厨房的设施。

“会, 阮卿给我看了好些个美食视频。灶台这些东西,在村里的时候就学会了了。”廿七说起瞎话也从来不需要打底膏。

阮妈妈是不知道,他是真的有演技。

他又加了鸡蛋,熟练搅拌, 过筛,加水, 上锅蒸。

然后就得等待了。

等待这个时间躲不开, 阮妈妈也不能说把人丢在这一个人等着,那也太不礼貌了,这是客人不是家政阿姨。

只能笑着找话题:“刚才老阮还和我说你呢, 说你功夫特别好。”

“伯父心念古风, 特别喜欢这些,看得出来。”他说。

阮妈妈问:“练功挺苦的吧?”

“最开始的时候苦,扎马步扎到晚上睡觉腿抖,疼得睡不着。”廿七说,“后来习惯就好了。现在一天不练功, 就浑身难受。”

阮妈妈怜悯叹息:“唉。”

然后,就没什么话题了。

但廿七怎么能让场面冷下来,他笑着说:“这些东西真是方便。”

说的还是现代化厨具。

又说:“七爷爷家里没这么多方便的东西, 他家虽然也有这样的灶,可也还保留着烧木柴的土灶,连风箱都有。”

阮妈妈笑道:“他们那用罐装气,不是很方便,又花钱。大家总是舍不得,还是喜欢烧柴。还是因为在山里,经济不发达。南方富裕地区农村,家家洋楼,比城市的生活都好。完全不一样。”

又问廿七:“出山之后还适应吗?”

“由奢入简不易,由俭入奢都是适应极快的。”廿七笑道,“我原先烧木柴做饭,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拧那个按钮,直接就是大火,怎么会适应不了,只觉得处处都方便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