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1026)
再经由这些女娘,向她们街坊中巴结着盼煤的百姓一传递,民心可不就挑拨起来了?使团虽然永远也不会和张子赞把酒交心,但有一个认识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百姓根本就不具备对政治的关心和认识,更没有这么强的组织性,背后如果没有主心骨,根本不可能营造出走街串巷的声势——
就算在买地,一般的百姓也压根不关心《周报》前几版呢,买报只为了看社会新闻和话本、笑话的读者才最常见,更别说京城这些文盲百姓了,同情王妃?笑话,倘若王妃被推出菜市口斩头,他们拿馒头去蘸血治病还差不多。
真正组织百姓,营造舆论压力的是厂卫,买活军背了这个黑锅,却又根本无法澄清,因为他们的确给王良妃做了备案,而且是违规做的备案,事后,敏朝仪宾司行文过来,只问了两件事:第一,人不去买地,也可以在使团备案吗?使团是买活军衙门的分支?若如此,我敏地使团可否在买地断买地百姓的案?
第二,事未生,也可来使团备案吗?若如此,我这里千百桩事体都可来备案,就等你使团一个准话了。
在会上,大家能说谢双吉什么?肯定是好言好语的安慰,也说了‘如果是我们或许也会接’这样苍白虚弱的言语,但谢七姐情绪依然十分低落,这个篓子捅得实在太大,她也知道自己是给六姐出难题了,而且不论怎么说都连累了这批同事。她的情绪,谢向上看在眼里,会后特意把她找来,开导她的心情——无可讳言,这确实是因为她的血缘关系,不过,这也是谢七姐在这个团队中,能得到为数不多的特权了。
“但你想,按照她当时的说法,如果你不接她的备案呢?你猜会如何?”
“她……她会死?”这的确是谢双吉决定接下备案的主要原因,按照她的判断,王良妃的确有可能被私下处死。
“不,她未必会死,甚至仍有可能被放出宫离婚考特科,但是报纸就不会这样写了,《国朝旬报》会用赞赏的口气提到你不接备案的事情,你按照和议,回绝了良妃备案的请求——你觉得这是正面的报道吗?”
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不讲理的回答,我能接备案那是因为我有实力,你有实力你也能办到——那这就是耍流氓了,这个流氓,六姐可以耍得,使团这狐假虎威的代理人是耍不得的,他们来此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谢六姐根本就没有耍流氓的意思时,怎么能容得了她的家奴自作主张,破坏了她事先想好的节奏?
若是不耍流氓的话,那这两个问题都很难回答,谢七姐在京城使馆外,接了王良妃的预告型备案——尤其是预告型备案这一点,使得使团极其被动,在情理之间,陷入了两难,又要面对敏朝的愤怒和质询,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不能否认备案的存在:做了就要认,人无信不立,吕不韦一字千金,商鞅徙木立信,战国策千金市马骨,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谢七姐既然在当时,本着支持《妇女召集令》这个政策的思路,担保了王良妃的人身安全,那么使馆就必须把这个立场坚持到底!
甚至于,在这个困局中,就连最常见和稀泥的办法——严处谢七姐,都并不适用,毕竟她身份特殊,她是谢六姐的妹妹!就算谢七姐愿意受罚都不行,罚谢七姐,下的是六姐的脸面,她即便被罚,也当是有理有据,而不是为了平息敏朝的愤怒而额外重罚!
如此为难的情况,在使团上京以来,是非常罕见的,使团只能提高安保等级,同时写下大量情况说明的文书,汇总成调查报告,向云县发出,同时还不能耽搁发煤——善事一做,就要有始有终,否则会招致受恩者更深的怨恨,这是一。
二来,倘若他们不发煤了,百姓更加恐慌动荡,倘若真酿成民变,厂卫这里脸一翻,巴不得镇压一批,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死了一些亲近买活军的百姓而已,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对买活军来说,他们就是损失了十分珍贵的,‘亲近买活军的百姓’,这都是异日他们统治的种子!
谢向上轻轻咳嗽了一声,“这……或许固然是如此,但已经发生的事,不必想那么多了,任谁也不会连一句话都不让人说的。”
“是的,大雪天的,那么惊慌失措的跑过来,满脸写着无助,任谁不想帮一把呢?”
谢双吉喃喃地说,“但是,她利用的就是我的恻隐之心,她是一个政治生物——王良妃,她求的不止是她的生命权,还有她的政治利益。”
“而政治,”她有些失落地说,“政治只是利益之选,向上大哥,是不是?当我们占据优势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引入新的变化,因为新的变化并不会增加我们的优势,反而会增加局势变化的风险?”
“政治容不得丝毫人情——我是不是真的不该让她开口,就让她迎接她原本的下场,虽然反人性,但对买地来说,在政治上才是最有利的结果?”
谢双吉只是太年轻,但人并不傻,她很快明白过来了,“不……这等于是离间了使团和京城进步女娘的关系,吓阻了一些受到限制的女娘向我们靠拢求助,也影响了我们的形象……”
“你能想到这一点,就说明你的天分并不输给良妃了,她当时用《妇女召集令》来请你帮助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不论你答应不答应,她都有活下去的可能。你答应了她直接借用买地的威慑力,你不答应,她也可以通过敏地抹黑《妇女召集令》的需要,成为朝廷展示宽仁的例子而活下来。只要闹出事情,她活下去的可能都会比什么也不做大。”